泌尿道感染226 例尿培养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分析
2021-05-25汪美英
汪美英
鹰潭市人民医院,江西 鹰潭 333000
泌尿道感染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泌尿系炎症,主要与机体免疫下降、细菌入侵以及泌尿道卫生情况不佳有关[1]。对泌尿道感染性疾病进行尿液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对于感染菌株分布状况进行定期的监测与分析,了解本院感染菌株分布特征以及变迁情况,避免出现耐药及多重耐药菌,对于后期临床治疗用药选择以及患者预后的改善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基于此,本研究探讨泌尿道感染患者尿培养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1 月至2020 年6 月鹰潭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26 例泌尿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6 例,女110 例,年龄范围20~95 岁,病程(15.75±3.52)d,病程范围5 d~25 d。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原则要求。
纳入标准:尿道感染诊断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3]标准相符。
1.2 方法
1.2.1 采集标本按照《美国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指南》[4]中要求进行标本采集,均在无菌操作下采集患者清洁中段尿液(在膀胱中停留≥4~6 h);检验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5]标准进行操作。
1.2.2 细菌培养鉴定严格按照《临床微生物学手册》[6]中细菌检验操作流程进行细菌培养,所有待检标本均在血琼脂平板、中国蓝平板上接种,放入普通培养箱37 ℃环境下培养24~48 h。使用美国生产的BD Phoenix100 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菌株的种类进行鉴定及药敏。
1.2.3 检测ESBLS使用纸片扩散法进行ESBLS 的筛选和确认试验。①筛选试验:按照NCCLS 建议的方法将菌株接种在MH 培养基上,按正常的标准纸片扩散法实施操作,贴上2 种及以上第3 代头孢菌素纸片,且放入普通培养箱在37 ℃环境下培养24 h,测量抑菌环直径。如果头孢他啶抑菌环≤22 mm,头孢曲松≤25 mm,安曲南或头孢噻肟≤27 mm,均应高度怀疑为ESBLS 菌株,需进一步做确认试验。②确认试验:使用头孢他啶以及头孢他啶/克拉维酸,头孢噻肟以及头孢噻肟/克拉维酸,按照K-B法操作步骤进行确认试验。如果添加克拉维酸抑菌环比不添加克拉维酸的抑菌环直径大于5 mm 及以上,即可确认为ESBLS 菌株。
1.2.4 药敏试验对肠杆菌科细菌进行常规的抗生素耐药性测试。按照NCCLS 标准进行质量控制,质控标准菌株使用铜绿假单孢菌ATCC 27853、大肠杆菌 ATCC 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
1.3 评价指标
(1)统计检验样本中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肠杆菌科细菌ESBLS 菌株阳性情况。(2)统计几种主要的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变形杆菌、产气肠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沙星、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哌拉西林、氨曲南、头孢他啶、莫西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性特征。
2 结果
2.1 病原菌分布及ESBLS 阳性情况
226 例检验标本病原菌中肠杆菌科细菌包括: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沙雷氏菌、摩根氏菌、普罗威登斯菌、产酸克雷伯菌、生癌肠杆菌、沙门氏菌、柠檬酸杆菌,共计180 例,肠杆菌分布率为79.65%。其中ESBLS 阳性例数约为78 例,占比43.3%。见表1。
表1 病原菌分布及ESBLS阳性情况统计
2.2 肠杆菌科细菌的药敏结果
经统计,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左氧沙星、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哌拉西林、氨曲南、头孢他啶、莫西沙星的耐药性较高;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性低。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氨曲南、头孢他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吡肟、头孢噻肟的耐药性较高,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性较低。变形杆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的耐药性较高,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性低。产气肠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性较高,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性低。见表2。
表2 肠杆菌科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例(%)]
3 讨论
泌尿道感染绝大部分是由单一细菌引发,且病原菌中主要是革兰阴性菌,主要致病菌包括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变形杆菌等。近年来,泌尿道感染发生率不断提升,患者往往伴随有菌尿和脓尿,临床上最常见的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症状,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与生活质量,一旦确诊要给予患者科学有效的治疗[7-8]。
泌尿道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且不同的病原菌群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在未确定病原菌情况下依据临床经验给药,易发生错误用药,杀灭机体正常菌群,从而促进病原菌繁殖,加重感染程度。此外,因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广泛,病原菌耐药性不断的提升[9-10]。因此,临床医师准确地了解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有助于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最终达到减弱病原体耐药性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226 例检验标本病原菌中肠杆菌科细菌共计180 例,分布率为79.65 %,其中ESBLS 阳性例数约为78 例,占比43.3 %。临床上,肠杆菌科细菌是最为重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致病菌之一[11]。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又是肠杆菌科细菌中最为主要的致病菌,并且其中大肠埃希菌分布最为广泛。大肠埃希菌是寄生在人与许多动物大肠中数量最多且较为重要的细菌群组,正常状态下不会引发疾病,但是如果在机体内出现炎症后,大肠埃希菌会于肠道中过量繁殖,并侵入人体其他部位,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12-13]。ESBLS 是被质粒介导,并且能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包括第三、四代头孢菌素)以及单环酰胺类氨曲南类药物产生水解作用,且可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的β-内酰胺酶中的一类,而其形成是肠杆菌科细菌产生耐药机制的关键[14-15]。本研究中经药敏试验分析,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变形杆菌、产气肠杆菌等主要的肠杆菌科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性均较高,对美洛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等药物的耐药性均较低。因此,在临床给药时要进行病原菌培养,分析其致病菌分布情况,降低因盲目用药形成耐药以及多重耐药菌。
综上所述,肠杆菌科细菌是泌尿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并且肠杆菌科细菌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耐药性较高,故临床治疗时要严格根据细菌分布特点结合其耐药情况进行合理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