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宾结构中的习语名词短语与非习语名词短语的区别*
2021-05-25郭安
郭 安
(1.中国传媒大学 人文学院,北京 100024;2.北京华文学院 培训部,北京 102206)
一、引 言
汉语中的习语(Idiom)名词短语①这里的名词短语指传统中的动宾复合词、动宾离合词、动宾惯用语等。包括汉语中的双音节复合词“抒情”“吹牛”和惯用语“打下手”“打交道”“吃大户”等,也包括一些类似于惯用语的“吃食堂”等。这些例子是由动宾结构构成,其中的宾语都是名词性短语。根据生成语法理论提出的功能语类(functional category)和词汇语类(lexical category)的区分标准②参见徐烈炯《生成语法理论:标准理论到最简方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76-79页。,可将名词短语分为“DP(限定性名词短语)和NP(词汇性名词短语)”,其中的NP相当于这里的习语名词短语,DP相当于一般名词短语。以下主要讨论习语名词短语和一般名词短语的区别以及连续统特征.
二、关于习语NP与名词短语DP的区别
(一)NP与DP区分的讨论
根据黄正德的介绍,围绕NP 与DP 的相关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两种观点。其中一种是保持一对一的句法——语义映射关系,而另一种着重于从跨语言参数的角度探讨量词、复数标记和冠词的使用以及相互关系。③See C.T.James Huang,Y.H.Audrey Li and YaFei Li.The Syntax of Chines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pp.287-288.
1.一对一的语义映射关系
这种看法很重视NP 和DP 之间的区别,并且认为两者的结构和意义基本上是相一致的。一个NP是被解释为一个述语的内部结构的一部分,而一个DP 则是一个论元。这使其更加靠近了形式和功能的一对一关系,且也促使我们找到更多的能投射。除了DP,学者们还提出了数量短语NumP这一概念。名词性短语因此有了这样的结构:
(1)[DP D [NumP Num [NP N]]][限定性短语限定词[数量短语数量词[名词短语名词]
具体例子如下:
(2)这一本书……
[DP D 这[NumP Num 一本[NP N 书]]]
这种看法认为所有的语言都有着完全相同的名词短语结构,不管它们是否有合适的词项去填充那个位置。也就是说,DP(限定短语)的层级高于NumP(数量短语),NumP(数量短语)的层级高于NP(名词短语)。例(2)“这一本书”中“这”是限定词短语DP 里的限定词D,“一本”是数量短语NumP 里的数量词Num,“书”是名词短语NP 里的名词N。从层级上来看,“这”高于“一本”,“一本”高于“书”。
2.跨语言参数的相互关系
此种看法不承认普遍结构的存在。更强调不同语言间系统的经验参数。有的语言并没有复数标记,往往使用量词加名词来代替,甚至很多缺少冠词,汉语正是这样的一种语言。不同类型的语言有着不同特点的名词性表达。并不是所有的语言都会投射出DP 或者NumP,特别是这种投射在形态上无法实现的时候更没法投射。①See C.T.James Huang,Y.H.Audrey Li and YaFei Li.The Syntax of Chines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pp.289-291.像汉语这种语言可以简单的用NP(习语)来代替DP(限定名词短语)表达它的论元,汉语中的NP 既可以是论元,也可以是谓语。这种看法允许相同的句法语类来表达不同的语义功能。有些语言如汉语允许NP来表达论元;有些如英语则不能这样。应该允许一个“语义参数”的存在。NP 在有的语言中可以起到论元和谓语的功能,而在有的语言中则仅仅只是作述语。
(二)非论元名词短语NP与论元名词短语DP的区别
这两种争论其实都提出了名词短语的区分问题,不论有无DP,都不可否认两种NP 的存在,即作论元(argument)的NP 和作述语的NP。为了更好地说明这种区别,本文采用区分DP 与NP 的第一种观点来区分汉语动宾关系习语与其他名词短语。
区分DP 和NP,实际上是指出了在句法中存在着两种性质的名词短语,即习语和其他名词短语。DP 是在句法上作论元的名词短语,这种DP名词短语相当于句法上的自由短语。当DP 出现在动宾结构中宾语的位置上时,它是动词的一个内置(域内)论元,属于独立于动词的一个自由结构,也是句法上的宾语。而NP是非独立的名词短语,属于动词内部的不可分的非论元成分。也就是说,DP相当于句法中的动词宾语,而NP相当于动词的一部分,不做动词的句法宾语,只是构词中的词法宾语,这类NP正是我们所说的动宾式复合词、动宾式离合词以及动宾式惯用语和类似于惯用语的中间状态动宾结构。例如:
(3)a.复合词 离合词 惯用语 中间状态
NP:吃力 吃苦 吃闭门羹 吃食堂
b.非习语化名词短语
DP:吃饺子吃面吃菜
例(3)a类中由“吃力”到“吃食堂”形成了一个连续统的NP,这些习语名词短语NP 是非独立的名词短语,属于动词内部不可分的非论元成分;b类是可以自由运用的名词短语DP,都是谓语的论元。
三、有关汉语动宾复合词与动宾短语的区别
(一)关于动宾复合词离合度的探讨
赵元任提出了区分复合词与短语的标准,即构成复合词中的两个成分或其中之一的宾语是轻声(代词不算);或者整个结构是外中心的;或者整体的意义词汇化(专门化);不能分开用。②参见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97-204页。实际上,整体的意义词汇化(专门化)和不能分开用这两条直到现在仍是区分复合词与动宾短语的最重要的标准。吕叔湘后来提到的“短语词”[1],与此有关。赵金铭在赵元任提出上述条件的基础上,扩展补充出了动宾结构的区分问题。他提出了三组模式:
(4)A短语 B离合词 C词
插门 插嘴 插花
担水 担心 担保
赵金铭认为,例(4)中的B组虽然可以有限扩展,但仍然不同于A组短语③参见赵金铭《能扩展的“动+名”格式的讨论》,《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年第2期,第4页。。他用了五种句式来鉴别:“‘把’字句、‘是……的’句、‘越……越’句、‘得’字句和‘给(被)’字句。”可以用这五种句式扩展的就是A组短语,B组离合词不可以用这五种句式扩展,所以是词。离合词相当于是中间状态。
近年来,许多的研究涉及了运用认知语法和语法化理论来解析从动宾短语经过凝固的双音节复合词的语法化过程④这些研究参见马清华《错综关系下例外的形成——汉语离合词成因再探》,《科学》,2009年第8期,第172页。王海峰《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动因刍议》,《语文研究》,2002年第3期,第29页。颜红菊《动宾结构词汇化的独立性解释》,《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第588页。。而也有人从语料统计角度探讨了复合词的离合度⑤参见任海波、王刚《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离合词形式分析》,《语言科学》,2005年第6期,第75页。。
(二)关于动宾结构中间状态的探讨
在赵元任的论述中已提到了一些例子在离合(离子化)中有程度问题。他认为不可拆分的复合词与完全可拆分的短语是容易区分的,而处于二者之间的例子在语义上“可以说整体有超出部分的意义,也可以说是其中成分在这些特殊上下文里有专门意义”[2]。而赵金铭更是明确提出了中间状态,并给以详细分类。他举了“扫地”的例子来说明,这个动宾结构有两个义项:一是“清扫”,一是“名誉扫地”中的意思。前一义项是B 组离合词,后一义项是C组复合词,但是在最初使用中还应该有A组短语的用法,A组短语到B组离合词是一个中间状态的过渡阶段。①参见赵金铭《能扩展的“动+名”格式的讨论》,《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年第2期,第4页。这个说法与连续统观点相一致。这实际上是对从NP到DP这一连续统是中间状态的最早的详尽解释,这一观点最重要的是认识到了NP与DP在两极位置上具有离散性特点,而处于NP 与DP 中间状态的动宾结构是非离散的连续统。袁毓林也在其文章中“从形式转喻的角度,探讨汉语离合词为什么能‘离开’使用、分开使用的句法性质等问题”[3]。
四、基于句法解析的连续统分析
(一)习语NP 到非习语DP 的连续统过程
1.习语和非习语中名词性成分的区别
在习语分析理论中,Hale&Keyser 通过对英语中习语名词性短语的深入分析,提出了习语结构中的宾语不同于句法宾语的观点,他们提出了动宾式名词短语的两种构成形式:L-syntax(词汇综合结构lexical syntax)和S-syntax(句法解析结构syntactic syntax)。他们认为英语的习语由词汇综合结构构成,即在构词内部生成。②See Hale Ken,and Samuel Jay Keyser.On argument structure and lexical expression of syntactic relations,The View from Building 20:Essays in Linguistics in Honor of Sylvain Bromberger,ed.Ken Hale and Samuel Jay Keyser,Cambridge,Mass.:The M.I.T.Press,1993,pp.53-109.而黄正德提出汉语属于解析性结构语言的论点,并由此分析出“吹牛”是习语,其中的名词性语素“牛”失去了指称意义,不再指涉事物的属性(property),在这个习语中,已经降格为语素,而“吹牛”也变成了指事件(event)的名词性短语,因此这一习语的结构是由V+NP(习语动宾名词结构)构成,而不是由V+DP(非习语动宾名词结构)构成。③参见黄正德《从“他的老师当得好”谈起》,《语言科学》,2008年第3期,第225页。V+NP(即“吹”+“牛”)构成一个复合式述语NP,这里的NP是一个光杆(bar)事件名词性短语,不能直接做动词的论元。而一般的DP里的名词带有指称性(entity)。
2.汉语中的习语化过程
根据Hale&Keyser 提出的区分标准,汉语的名词性动宾短语也分为两类,即词汇综合结构和句法解析结构,习语属于前者,非习语名词短语属于后者。从非习语名词短语到习语的过程是以连续统方式存在,也是一种习语化连续统过程。习语化连续统的分析如下:
(5)连续统过程
词汇化→离合词→习语词→惯用语→习语短语→中间状态→句法化
动人 伤心 吹牛 撞南墙 打下手吃食堂 做作业
例(5)中“动人”类处于习语的完全词汇化一端,而“吃食堂”类处于句法向词汇化发展的一种中间状态,“做作业”类是可以自由扩展和变换的短语。
在连续统中,“动人”中的“人”与动词不可分开,是在构词层面上的V+NP 结构,是一个复合词。离合词“伤心”基本等同于复合词,不过其中的V+NP 可以分离移位,由此可将离合词分析为V+NP 的词汇综合结构,只是这一类中有移位存在。而习语词“吹牛”可插入名量作伪定语,也可与动词分离,与离合词类似。其后的惯用语“撞南墙”和习语短语“打下手”也属于构词层面的句法解析结构。由此可见,从中间状态的“吃食堂”开始,其中的“食堂”由DP发展成NP,已由论元变为述语,所以不可类推出句法上的V+DP 结构。而“读书”中的“书”可以是构词中的NP,也可以是句法上的DP。最后句法化上的“做作业”中的“作业”则是DP 结构。据此,可以看出现代汉语中的NP主要起构词作用,而DP主要起句法作用。
(二)不可拆分的V+NP词汇综合结构
根据例(5)的分析,可以看出:最典型的V+NP 动宾结构是处于连续统最左端不可拆分离合的复合词,这一类已凝固得很紧密,无法在中间加进其他成分。这些词如下:
吃力动人发炎
这一类里的NP 已完全成为动词的一个内置部分,失去了指称性和事物属性的特征,变为述语事件的一部分,因此在语义上有了凝固的专门意义,在结构上不可拆分。在以往的分析中,将这一类看作是一个动词性语素加上一个名词性语素合成,这一类N失去了作论元的功能,也失去了独立性,不再带有数量短语作修饰语,也不再带有限定性成分。例如:
(6)吃力:
a.很吃力
*b.吃了个力
*c.吃了他的力
(7)发炎:
a.肠胃发炎了
*b.肠胃发了个炎
*c.肠胃发了它的炎
例(6)和(7)中a是合格句,“吃力”“发炎”不可再拆分,拆分后的b和c都不合格。
(三)连续统中V+NP 的有限扩展分析
根据任海波、王刚的分析,连续统中V+NP结构的离合词可以有限扩展。①参见任海波、王刚《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离合词形式分析》,《语言科学》,2005年第6期,第75页。根据离合词的扩展成分,可分为以下几类。
A.V+时态助词+NP。例如:
(8)伤了心
B.V+数量+NP。例如:
(9)考了一场试
C.V+补语+NP。例如:
(10)洗澡:洗完了澡
D.V+人称代词+的+NP(领格宾语②参见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吕叔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97-204页。)。例如:
(11)上当:上了他的当
E.V+伪定语+NP。例如:
(12)发言:发了一个小时的言
其实,不仅离合词可以有限扩展,处在上述连续统中的习语性惯用语也可以有限扩展。例如:
(13)穿小鞋→给他穿了一双小鞋
(14)碰钉子→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钉子
(15)打交道→打了一次交道
(16)打下手→打了一次下手
所以,这两类有共同的结构特点。在语义上,惯用语的语义已经凝固融合为一个整体,经过了由非习语名词短语到习语的语法化过程。这些可有限扩展的离合词和惯用语,其中的NP 与DP 看似相同,可以带限定成分,如“他的+NP”;可以带数量结构,如“打了一次交道”“洗了几次钱”等,但这种修饰成分其实并不是NP 的修饰语。黄正德认为“这只是一种伪定语”[4],这种V+NP 实际上其中带有一个空(empty)的轻动词,例如:
(17)打交道
其树形图见图1。
按照黄正德的分析,这个轻动词大致相当于汉语中的动词“搞”,可分析为“搞了一次打交道”,“搞了一次洗钱”。例如:
(18)打一次交道/洗一次钱
其树形图见图2。
图1
图2
在上面的结构中,由于轻动词是空语类e,其中底层的动词V 移动到轻动词的位置上,而原来V’的附加语(补语)在V 移位之后就变成了NP 的伪定语。③黄正德在分析“他的老师当得好”时将“他的老师”称为伪定语,还分析了“吹牛”“幽默”“上访”等的扩展式“吹了个牛”“幽了一把默”“上了三年访”。
所以,这里的NP 仍是动词内置成分,并未成为独立的作论元的DP。而扩展中的修饰成分实际上是整个VP的修饰成分,并不是NP的修饰成分。
(四)连续统中V+NP 的移位变换分析
有些离合词或惯用语,其中的NP可移动到V的前边,表面上好像做了V的主语或话题,且有些可以带限定词,像是做域外论元的DP。例如:
(19)碰钉子:这个钉子碰得人头破血流。
(20)打交道:这种交道以后还是别再打了。
(21)洗澡:澡洗了我一身汗。
上述例子的结构形式的确是NP 处在句首话题主语的位置上,并且还有限定词,例(19)中“碰钉子”里的“这个”,例(20)中“打交道”里的“这种”,看上去像是做论元的DP,但是这里的名词短语并不是表示属性或事物的,失去了指称性,只是表示事件的名词,实际上是省略了移位到轻动词位置上的动词V 的一个轻动词短语VP 结构。如上两例的变换式是:
(22)(碰)这个碰钉子这件事碰得人头破血流。
(23)(打)这种打交道的事件以后还是别再打了。
由于这种变换移位容易与DP发生混淆,所以在离合词中并不多见,根据任海波、王刚的统计,“占总数的25.3%”[5]。而惯用语在连续统中由于更接近于中间状态,所以这种变换式比离合词要多一些,也就是说,惯用语中的NP 在连续统中比离合词更靠近DP,也更容易变换。但在实际用法中,变换式还是比未变换式少得多。这说明其实质上还是动宾式的内置名词短语,与动词合并成一个凝固结构。而做DP 的名词短语不是省略移位到轻动词位置上的动词V 的结构,只是独立论元,可以自由的变换、扩展和做主宾语。例如:
(24)吃面 →这碗面我吃不了了。
(25)打孩子→这个孩子被他父亲打了一顿。
(五)NP与DP的中间状态分析
汉语中这种游离于复合词和句法化间的中间状态的短语是具有不可类推特性的,这与惯用语相似。这种中间状态的短语是没有完全固化造成的。
作为连续统中间状态的NP 和DP,有以下两种情况。
1.双音节动宾名词短语
有关双音节动宾名词短语的中间状态,赵元任从“意义专门化”角度指出了介乎复合词与动宾短语二者之间的一些例子,如“做活”“背书”。他认为从意义上看整体有超出部分的意义,也可以说其中成分在这些特殊的上下文里有专门意义,如“做活”可以是整体VP的意义专门化,也可以是“活”的意义专门化。①参见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97-204页。由此可见,这里的专门化就是指VP 凝固成一个复合词,“做活”中的NP“活”已失去属性的论元意义,变为事件意义,与V凝固成一个整体了。假如拆开,“活”本来的属性意义仍保留下来,还是一个动词V的论元。
关于中间状态最典型的例子分析是“读书”。
(26)你在哪里读书?
我在复旦大学读书。
(27)你在哪里读书?
我在图书馆读书。
一般情况下,当出现在“你在哪里读书?”这一疑问句中时,将会出现两种情况的回答。例(26)的回答“我在复旦大学读书”,其语义是融合在一起的,“读”与“书”无法拆分,意义引申为在某处上学。因此,这种情况下,“读书”是一个NP。例(27)的回答为“我在图书馆读书”,“读”与“书”是可拆分的,其意义就是看一本书之类的组合意义。因此,这种情况下的“读书”是一个DP。
对于“读书”,沈家煊进一步将可拆开和不开拆开分为了有界和无界。②参见沈家煊《“有界”与“无界”》,《中国语文》,1995年第5期,第367页。这种分析恰好解释了中间状态的动宾短语,同时“无界”的动宾短语中的名词失去了指称性,转为事件性,也就是失去了论元意义,成为动词的内置NP;而“有界”的动宾短语中的名词仍是做论元的DP,而DP 的实质就是“有界”性。这样的动宾短语还有很多,如:
吃饭③由于这一类一般人不作为惯用语,我们用习语来称呼。说话 喝水 泡妞
(28)a.不要说话!(无界NP)
b.说了一句吉祥话(有界DP)
2.做习语的动宾短语
这一类就是许多人提到的“吃食堂”这种不可类推的中间状态的习语。我们可以说“吃食堂”,但是我们几乎不会说“吃饭店”“吃小卖部”。而这里的名词宾语也不再是表示处所意义。这里我们将其分析为“吃食堂的饭”的含义。这是语法化转化为方式宾语的一个过程,即:
(29)处所宾语→方式宾语
在做处所宾语阶段,其句式是由处所状语变换而来:
(30)处所状语→处所宾语→方式宾语
a.在食堂吃(饭)→吃食堂
*b.在餐厅吃(饭)→吃餐厅
*c.在酒店吃(饭)→吃酒店
当处所状语变为处所宾语后,类推作用消失,开始进一步向方式宾语转化,到方式宾语后成为固化结构。因此“吃食堂”不再可以扩展或移位变换,成为“无界”的动词内置宾语NP。
(31)吃食堂→*吃了一个食堂
→*食堂他吃过三次
如果“吃食堂”可以变换或扩展,不再是习语,而是一个DP 结构的非习语。非习语的名词短语便有了类推形式。非习语名词短语中做论元的名词省略,只出现表示处所义的名词做话题。如:
(32)食堂(的饭),他没吃过。
(33)餐厅(的饭),他没吃过。
那么如下的例子:
(34)食堂(的饭),他吃过。
其树形图为:
在这个特殊构式中,“食堂的饭”由“食堂”替代,“饭”有了专指的意义,即专指“食堂”,不再泛指为其他处所的“饭”,成了动词V“吃”的内置NP,所以可以省去。留下其DP(食堂的饭)中的D(食堂)做移位后的话题。
由习语“吃食堂”来看,也是处在无界NP与有界DP的一种中间状态上,而且习语化的程度高于有界的程度。所以拆分与类推的可能性很小,只是在语义上还未像惯用语那样完全融合凝固,甚至有专门化的意义罢了。
五、结 语
通过对动宾名词性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动宾习语(含复合词、离合词、惯用语等)与动宾非习语短语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宾语只是失去论元作用的动词内置名词短语NP,与动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起一个词的作用,而后者只是一个独立的论元,是由DP构成的名词短语。汉语的构词方式是以句法的S-syntax(解析性句法)来完成的,词和短语的结构相一致,所以动宾式复合词、惯用语可以插入伪定语扩展,也可以以省略动词根的方式将名词放到句首进行有限变换。这反映出了类型学上的特点。从动宾复合词到自由的动宾短语形成了一个连续统。从中间状态的习语可看出动宾结构的无界与有界和构词(S-syntax 构词手段)与构句的区别。当名词短语是构词的NP时是无界的,在中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当名词短语是DP时是有界的,可扩展和变换。这种NP与DP的区分与无界和有界有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