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链城镇黑臭河涌污染综合整治方案
——以石马河为例

2021-05-25

绿色科技 2021年8期
关键词:防洪流域景观

陈 伟

(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0)

1 实例概况

石马河是东江下游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249 km2,主流发源于深圳市大脑壳山,流向自南向北,流域形状狭长,至东莞之塘厦和雁田水汇合后始名石马河。改革开放后,随着深圳、东莞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石马河污染情况较为严重,虽然经过多年的治理,石马河流域已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涵盖区域范围广、涉及责任主体多,碎片化治理现象突出,水环境质量仍较差,大部分河涌处于黑臭状态。

另外,石马河部分干支流河段防洪能力不足,与石马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宜。经调研分析发现,石马河流域现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尚未建立有效的雨污分流体系;集中污水处理设施排放标准偏低;河涌水污染问题突出,治理难度较大;防洪减灾体系尚未完善,内涝问题突出;水源地保护有待加强;生岸线景观无序等。

2 城镇黑臭河涌污染治理必要性

党的“十九大”将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尤其水环境、水生态的保护与治理更是重中之重。国务院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强化源头控制,对江河湖海实施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科学治理,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明确全国水环境质量要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并要求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整治城市黑臭水体[1~3]。

石马河流域综合治理是全面落实国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的要求,是满足城市发展战略的需要,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是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的需要,是提升河道景观文化、打造城市名片的需要,是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3 城镇黑臭河涌污染治理思路和方法

3.1 治理思路

将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十九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安全为重点,以恢复河道生态系统健康为导向,着眼于提高石马河两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4,5],打造百里石马河美好画卷,建设粤港澳湾区生态绿廊。

在整合或调整现有流域治水工程项目的基础上,以控源截污及防洪排涝为主要抓手,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河涌整治、水资源保护及调配、水利防洪、景观提升工程融合实施。分阶段提出实施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确保石马河流域水资源、防洪、环境、生态和景观文化功能的正常发挥[6]。

3.2 治理方法

(1)工业污染源防治。经分析发现,导致石马河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微容量、重负荷”,为解决石马河流域劳动密集型企业、重污染企业造成的结构性污染问题,需做好产业转型升级,旨在从源头上控制污染[7]。首先严格环保准入,确保排放总量“只减不增”;其次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提标改造;再次健全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最后加强重点污染源监管。

(2)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从污染源头控制、过程阻断、末端强化等方面入喉,采用合理施肥及种植制度优化、河道缓冲带、生态湿地等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控制[8]。

(3)底泥处理处置工程。针对支流河涌污染底泥,流域内总清淤长度117 km,清淤量101.13万m3。结合干流防洪工程对石马河干流底泥进行清淤,清淤量186.20万m3。在石马河下游新建集中底泥处理厂1座,总处理量287.33万m3。

(4)水生态修复工程。修建水生态修复工程,适合石马河区域的水生态修复工程主要有河道缓冲带和湿地工程两种。河道缓冲带共计1114012 m2,生态湿地共计4座,总面积13.1 hm2。

(5)生态补水工程。根据河流生态需求,对流域内部分重点河涌及银山湿地进行生态补水,新建补水管道14.9 km,补水规模9.75万m3/d,水库扩容150万m3。

(6)堤防工程。石马河主干流防洪工程总长度为61.37 km,其中石马河段总长37.26 km,右岸堤防37.44 km,左岸堤防21.11 km。石马河主干流河道土方开挖量1603.83万m3,支流河涌土方开挖量283.98万m3。

(7)疏浚工程。项目范围内疏浚总量约227.66万m3,其中石马河主干流疏浚量为43.85万m3,支流河涌疏浚量为183.81万m3。

(8)排涝工程。石马河流域面积大,涝区分布面积较大,该区域容易形成涝点,流域内泵闸也主要分布在中下游镇街,本阶段排涝分析计算以镇街为单位,主要对已建或规划建设泵闸工程的涝区进行分析。项目范围内原有排涝泵站32座,复核原有排涝泵站排涝能力并确定设计参数,增容和新建21座。

(9)水资源保护。①规范化建设饮用水水源。针对一级保护区建立围网或护栏设置界标、宣传板,在取水口附近及人类活动密集的区域设置围网、护栏等隔离防护措施,同时设置清晰显眼的界标、宣传板;②清理整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关停或搬迁砂厂,关停处理钓鱼场以及周边民房;③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工程。为了保证水源污染控制效果,提高生态修复水平,在石马河附近开展清理违法建筑、建设涵养林、建设围栏、建设排洪渠、建设截污工程、建设铁场村生活污水管网、建设省道和公路防护措施等工作[9]。

(10)景观提升工程。为了提高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计划对石马河流域范围内107条河涌分三个景观进行开发和利用,景观开发分级见表1,景观项目开发和应用的主要目的是坚持防洪安全、排涝调蓄和生态治污的导向作用[10],具体来说,石马河流于范围内需要规划和建设的景观工程如下:调蓄湖湿地公园2个,面积共292.6 hm2,滨河风光带4段,长度共23.96 km;治涝型公园景观1项,为改扩建公园,面积共8.8 hm2;治污型生态景观19项,面积共204.1 hm2。

表1 景观开发分级

(11)积极应用各种生物-生态修复技术。以满足防洪标准要求为前提,积极建设生态防护平台,栽种容易成活、净化能力较强的植被,构筑河岸生态体系。现有的部分河道采用混凝士结构进行护坡,混凝土阻碍了地下水、土壤和水生生物之间的联系,弱化了河道自净能力,应深入探索、构建生态护坡形式。比如国内有些地区以人工水草作为载体,利用光台细菌、枯草杆菌和氧化硫硫杆菌建立具有多功能的人工水草生物膜,对黑臭河涌问题进行净化处理,研究表明,该人工水草生物膜可以去除黑臭河水中COD、BOD5、NH3-N和TP,同时可以完全去除水体中Fe2+离子。

4 结语

城镇黑臭河涌的治理工作复杂而系统,再加上不同城市的黑臭河涌问题有所不同,在治理时必须综合考虑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以实现《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提出的城市黑臭水体总体治理工作目标。

猜你喜欢

防洪流域景观
《城市道桥与防洪》杂志公益广告
夏季防洪防汛
02 中老铁路:“搜山”小分队日行万步备战首个“防洪大考”
三门峡地区下沉式窑洞防洪防涝设计研究
景观别墅
区域联动护流域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布赖滕巴赫景观酒店48°Nord
《景观平面图》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