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企业“走出去”的风险识别及防范

2021-05-24邹质霞

中国经贸导刊 2021年11期

摘 要: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优势,扩大对外投资,推进企业“走出去”,是落实湖南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重要行动。“十三五”期间,湖南省企业对外投资与并购活跃,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稳步发展,“走出去”取得丰硕成果。目前,湖南企业“走出去”面临新的政治风险、经济风险与人才风险,建议健全风险识别与风险管控制度、成立湖南海外企业联合会组织、完善涉外人才培育制度建设,以化解企业“走出去”的各类风险。

关键词:湖南企业 走出去 风险识别与防范

近年来,随着湖南省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创新引领、開放崛起”战略步伐的积极推进,湖南企业“走出去”的势头愈加明显。企业希望通过“走出去”,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市场,扩大国际市场份额,获得可观的投资回报。但在逆全球化势头愈演愈烈及疫情重挫全球经济的双重危机下,湖南企业“走出去”面临较大风险,若不能合理地规避和管控这些风险,可能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识别湖南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风险,分析风险成因,构建相应的防范制度,对助推湖南企业“走出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湖南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和特点

地处中国中部的湖南,过去一直是对外开放的薄弱地区,进出口总量不大,外贸依存度低,对外经济成为湖南发展的短板。“十三五”以来,湖南省牢记中央政府“一带一部”的定位,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企业“走出去”取得了重要成效。据湖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湖南省实现生产总值398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72万亿元;进出口总额43422亿元,增速居全国第一;实际利用外资181亿美元,178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湖南投资;1600多家湖南企业走进了9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对外投资与并购活跃

“十三五”期间,随着湖南省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一大批企业走出国门。2019年,湖南省新增境外企业85家,境外投资企业总数超过1600家,比2008年增加1400多家,增长近7倍;全年实施跨国并购8起,6家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20家企业在境外新设生产基地。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湖南企业实际境外投资额与合同投资额均出现小幅下降。总体而言,“十三五”期间,湖南企业境外投资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优质企业跨国并购活跃。永清环保并购加拿大MC2(McMillan-Mce Corp)公司,加码土壤修复市场相关技术的储备;楚天科技并购德国诺迈科(Romaco)集团,为湖南省制药装备行业进入欧美市场打开入口;隆平高科联合中信资本收购巴西陶氏益农(LP Sementes)玉米种子业务成为湖南省农业领域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爱尔眼科继2017年收购欧洲巴伐利亚眼科医院集团构建覆盖西欧和南欧的眼科连锁平台后,又于2019年收购东南亚国际眼科中心集团ISEC,打开东南亚市场。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帮助企业获取了优质的技术和资源,也为湖南省的产业升级创造了机遇和条件。

二是民营企业成为湖南省对外投资的主力军。随着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民营企业发挥自身多元经营的优势,积极迈出国门。据湖南省商务厅统计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湖南新增的对外投资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90%。很多优质民企在境外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如三一集团在印度等四国建立了研发和制造基地,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售后服务基地和投资公司;中联重科业务已覆盖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在近20个国家建设有分子公司,在全球设立了50多个常驻机构。

三是投资领域不断扩展,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湖南企业进行境外投资的领域已从服装加工逐步扩展到资源开发、高新技术、装备制造、医疗保健、服务贸易、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涉及行业有装备制造业、软件设计开发、采矿冶炼、农业开发、建筑建材、种植养殖、饲料生产、服装生产、影视制作、医疗保健以及综合贸易等,门类较齐全。“十三五”期间,湖南省“走出去”企业主要集中在高端制造、生物医药和现代农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通过“走出去”,湖南企业有效扩展了市场,延伸了产业链。从投资结构来看,行业分布较广,投资方式灵活,整体结构较为合理,企业对外投资带动了湖南省内富余产能出境,为省内产业实现升级提供了空间,创造了条件。

(二)对外承包工程稳步发展

自1979年中建湖南分公司开展第一个对外承包项目以来,湖南省水利水电厅、农业厅、中建五局、中冶三公司等单位相继开展对外承包业务,承包队伍不断壮大,经营主体实力不断增强,工程业务范围不断拓宽,涉及建筑、水利、电力、交通运输、化工、资源性项目开发等领域,对外承包工程在经营规模、发展速度和竞争力水平上都有显著进步。

一是业务规模稳步扩大。“十三五”期间,湖南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合作累计新签合同金额达42265亿美元,年均增长1954%;实现营业额37226亿美元,年均增长2028%;其中,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21898亿美元,占比超过一半。2019年,湖南省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新签合同额12546亿美元,同比增长306%;其中,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55亿美元,同比增长221%;派出劳务人员1638万人,增长242%资料来源:湖南省统计局网站。

二是央企国企成绩斐然。大型央企湖南分公司及国企是对外承包工程的主体力量,如水电八局、中建五局、电建中南院、湖南建工、湖南路桥等龙头企业实力和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强,频接大单。湖南建工和湖南路桥两家湖南企业成功入榜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公布的2020全球250家最大承包商榜单资料来源:http://financeifengcom/c/7z7ACg2XpQG。;水电八局、中建五局及电建中南院三家湘企成功入榜商务部发布的“2019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前100家企业”资料来源:https://wwwsohucom/a/378164116_667714。

三是承包方式发生转变。对外承包工程方式由过去的联合承包转向直接承包、带资承包、承包+管理运营等多种方式。如埃塞俄比亚-湖南工业园项目由中国进出口银行发放贷款,中地海外集团负责施工建设,埃塞俄比亚工业园开发公司、长沙经开区管委会、中地海外集团、三一集团组成合资公司进行运营管理资料来源:http://news163com/18/0109/15/D7NHSJFF000187VG html。印尼雅万高铁项目,由水电八局牵头实施,是中国高铁集技术、物资、管理及综合开发等于一体全方位整体走出去的第一单项目(李蔚南,2016),对于推动行业企业全产业链走出去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

二、湖南企业“走出去”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型

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大背景下,湖南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的势头愈加强劲,湖南企业和经贸业务遍布世界,投资规模和行业不断扩展,对外交流和人员往来更加频繁,同时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尤其近年来,逆全球化势头不断上升,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有些国家和地区政治动荡加剧,让湖南“走出去”的企业提心吊胆,碰到的麻烦和遇到的管制越来越多,发生各种风险的可能性逐年攀升,大大增加了开展经贸合作的困难,有些工程被迫中断或终止,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总的来说,湖南企业“走出去”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政治风险

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政治风险主要指因东道国政府或政治环境变化,或东道国与其他国家的政治关系发生变化造成的收益不确定性。就湖南企业而言,在当前世界错综复杂的经济政治形势背景下,相比原有由宗教种族、文化意识等差异引起的政治风险,又增加了许多新的风险。一方面,“修昔底德陷阱”学说使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中国的迅速崛起心生警戒,纷纷采取措施保护本国利益,打压中国企业,增加了湖南企业海外投资和经营的政治壁垒;另一方面,目前湖南企业的海外投资业务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其公共卫生和医疗系统脆弱,无力应对新冠疫情的蔓延和升级,安全形势急剧恶化。为了防控疫情,许多国家封国封城、停工停产,使失业率持续攀升,人民生活陷入混乱,社会治安持续恶化,不稳定不安全因素逐渐滋生蔓延,危及湖南企业海外利益和安全。

(二)经济风险

企业“走出去”面临的经济风险主要指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因不可控制的市场或经济变化所导致的收益不确定性。首先是外汇风险,一方面,湖南省企业海外投资对象主要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居多,而近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货币兑美元汇率都是贬值的,使用美元结算,企业利益回流时会遭受一定的损失。另一方面,由于某些国家的外汇管制,即使企业收获了利益,也面临难以汇兑的风险。此外,当前世界经济陷入严重收缩,将成为海外投资收益无法保障的最大风险。从世界银行6月发布的报告来看,新冠疫情将使全球经济面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大衰退,收缩率达52%,为2009年衰退程度的3倍。疫情防控管理及措施不仅会给世界各国造成短期的经济耗损,还会导致大部分国家经济长期增长乏力,下行风险加大。发达国家陷入政府债务危机,基准利率持续近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已无回旋余地,经济短期内难以复苏;新兴国家及发展中国家资本大量外流,经济贸易活动严重受阻,劳动生产和经济产出持续受损,经济增长前景黯淡。在当前疫情蔓延、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受挫的新形势下,湖南企业的海外投资与经营利益面临受损的风险。

(三)人才风险

人力资源对于企业的海外投资与经营至关重要,企业的人才结构及管理者综合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海外投资与运营的成败。过去受环境和政策所限,湖南外向型经济发展较为薄弱,缺乏能适应当前企业国际化经营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和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管理人才,国际人才引进和使用力度不强。同时,受体制环境所限,部分企业行政氛围浓厚,圈子现象突出,加上文化思维等方面的差异,外籍人才融入困难,难以发挥其才智。

(四)其他风险

法律风险、文化差异风险及竞争风险等其他风险,也是企业海外投资或经营过程中常遭遇的风险。东道国法律法规在实践过程中,可能与我国法律法规存在较大差异,如果对当地法律法规缺乏专业了解或不够重视,很容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触犯东道国法律法规,给项目投资带来各种隐患,甚至可能引发项目中断的风险。如中建五局自主营销承包的缅甸仰光新天地项目,因东道国开发商违反土地开发协议备忘录规定及相关部门许可拆除地块上历史建筑,在合同签订不到一年的时间,项目就被迫中止。此外,宗教信仰、文化理念等差异,也成为企业海外投资经营过程中的重要风险。

三、湖南企业“走出去”的风险防范建议

随着中非经贸博览会和自贸试验区两大平台落户湖南,湖南企业“走出去”的机会越来越多,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为更好地服务和支持湖南企业“走出去”,应当健全风险防范体系。

(一)健全风险识别与风险管控制度

强化企业风险意识,落实好项目实施前的风险评估工作,并筹划好多重预防措施。同时,鼓励企业建立健全应急突发事件处理机制,使用多边投资担保机构担保及海外投资保险等形式转嫁风险。健全企业“走出去”的保险制度,支持保险公司拓展境外投资保险业务,全面开发针对企业海外投资的政策性保险、商业保险及再保险产品,形成多层次的保险保障体系。鼓励第三方提供多元化风险管理服务,对企业海外投资项目实施前及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全方位地识别、评估、监测和管理,为湖南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二)成立湖南海外企业联合会组织

完善湖南海外企业项目信息库建设,加强湖南海外企业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建立覆盖全球的湖南企业联合会组织,制定联合会定期召开会议制度,及时反馈海外投资相关信息。鼓励企业联合会对接各类智库,在海外项目遇到经营管理困难时,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为企业出谋划策,形成抵御海外投资风险的合力。依托海外企业联合会,分享国际先进经营管理经验,对标行业国际标准,化解海外投资市场風险。

(三)完善涉外人才培育制度建设

改革外籍人才引进绿卡制度,放宽绿卡人才申请范围,完善就业配套保障措施。建立可持续的涉外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国际复合高端人才培养及经费支持力度,支持企业与高校联合成立对外人才培训中心。充分吸引海外归侨及留学生等人才,扩大商务厅、海关、进出口银行等相关部门管理团队国际化人才比例。制定实施优惠补贴政策,支持猎头公司及人才中介机构向海外发展,吸引跨国猎头公司入驻湖南。

参考文献:

[1]葛顺奇,陈江滢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对疫情危机新挑战[J].国际经济合作,2020(04)

[2]姜英梅中国对中东地区投资:疫情影响下的困难与前景[J].国际经济合作,2020(03)

[3]杨挺,陈兆源,韩向童201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特征、趋势与展望[J].国际经济合作,2020(01)

[4]陈雪煌构建金融服务联盟支持企业“走出去”机制研究[J].时代金融,2020(25)

[5]齐明媛中美经贸摩擦背景下“走出去”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维权策略浅析[J].中国发明与专利,2020(08)

[6]李宛蔚国家形象视野下中国高铁品牌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6

[7]郭周明,李姣,邹浩逆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贸治理困境及中国路径选择[J].国际经贸探索,2020(02)

[8]汪彬企业海外投资如何应对经济风险[J].开放导报,2019(05)

〔本文系湖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办“湖南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风险识别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3YBA204)、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双创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经营类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XJK18CGD075)阶段性成果〕

(邹质霞,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