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长缨不负韶华
2021-05-24张芹张敏
张芹 张敏
摘 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刘克庄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作为推荐背诵篇目,不仅是因为这首词表达了作者的爱国心理、情感诉求,更重在它宣扬了英雄主义的价值观,走向了理性的英雄精神回归之路。历史的峰回路转中,基于爱国主义内核的英雄精神总会贯穿其中、一脉相承。时至今日,仍然与当前重视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理念相契合。因此,我们要将基于爱国主义内核的英雄精神铭记在心,请长缨在手,争做新时代的英雄。
关键词 英雄情怀;爱国主义;现实内化;《贺新郎·国脉微如缕》
“英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图腾,是一个国家内生力量的精神内核。一部英雄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奋斗史、创业史和心靈史。任何时代,都要以英雄叙事来占领思想高地和精神高地。”刊载于《光明日报》的《时代呼唤对英雄的深度书写》一文特别强调了英雄情怀的时代意义。而英雄总与家国情怀深深羁绊,总因爱国而拥有更为坚定的理想追求,更为丰富的精神内涵。历史的峰回路转之中,基于爱国主义内核的英雄精神总会贯穿其中,一脉相承。基于爱国主义内核的英雄精神正是《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入选新课标推荐背诵篇目的主要原因,它与党中央重视核心主义价值观的教育理念相一致,符合新课标“培养热爱中华文明,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情感”的素养要求。
“羞学流莺百啭”,《贺新郎·国脉微如缕》的作者刘克庄就是一位勇毅前行的英雄,他将英雄崇拜与理想信念紧密结合,将之内化为强烈的爱国情怀,以“英雄知音”的形象成为我们守护信仰、留存希望的英雄,奏响了灼灼爱国的华章。杨慎评价他是“壮语亦可起懦”,冯煦则盛赞他的爱国心是“胸次如此,岂剪红刻翠者比耶”。可见,对刘克庄爱国词的理性分析,能增进学生对中华文化核心思想理念的认识与理解。
在此,笔者刘克庄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为例,分析基于爱国主义内核的英雄情怀在高中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中的现实内化。
一、国脉微如缕——英雄无路的深层悲剧
家国之间必定命运交织,家国情怀是个人对国家民族的深情大爱,更是对国家民族的高度认同感与归属感。可当“国脉微如缕”,国家命脉有如一触即断的游丝般衰弱不堪之时,心怀爱国之志的诗人刘克庄又该何去何从?
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外患尤为严重的的南宋后期,迅速崛起的蒙古族相继灭亡西夏和金,并逐步南侵,最终形成了对南宋王朝的战略大包围,威胁着南宋的生存。当此国家危急存亡之际,诸多词人本该“男儿西北有神州”,可他们只能借“燕燕轻盈、莺莺娇软”来龟缩于自己的一方小天地。而刘克庄则凭着一腔爱国热忱将抗击外族入侵,收复国土作为自己诗词最核心的主题,才有了“忧时正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的深情自白。他的文字就像一把尖刀狠狠扎进那个破败王朝的病根处,深刻揭露那个时代尖锐的社会矛盾,将黑暗的社会现实——统治阶级的昏庸无能,爱国志士的报国无门,收复失地的渴望,阶级对立的重重矛盾一一呈现出来,渴望引起更多“疗救”的希望。张宏生给予刘克庄高度评价:“这不仅在同时江湖诗人中罕见,即使放在整个南宋诗坛上也是十分独特的。”
这首《贺新郎》是刘克庄用原韵唱和王实之的词,饱含了刘克庄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患,以及想要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情怀。“忧边”是整首词的核心。在此国家危亡之际,诗人刘克庄那金戈铁马的强国之心,舍我其谁的爱国豪情劈空而来:“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国家形势的危急,统治者的懦弱无能,没有让刘克庄的英雄情怀就此湮没。碧血丹心的英雄挺身而出,矗立于天地之间;请缨报国的炽热情怀扑面而来,铮铮有声!
真正的英雄情怀一定是基于爱国主义内核的,能用自己的钢铁意志支撑起祖国的伟岸,既有“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拳拳报国心,又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眷眷爱国情。壮志难酬的刘克庄疾声大呼:“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诗人壮怀激烈,与众多爱国志士排排站起,等着上位者能对人才任用放宽些尺度。可惜在“国脉微如缕”的现实,注定了英雄无路可走的深层悲剧。
南宋末期激烈的党派之争让刘克庄的仕途陷入困境。在宝庆三年(1227年),权臣史弥远发起了“江湖诗祸”,刘克庄因《落梅》诗中“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两句暗讽朝廷偏安一隅而卷入其中,虽是免于“罪苦”,仍被闲置十年,对他的人生影响非常大,以致在《贺新郎·宋庵访梅》一词中仍是耿耿于怀:“老子平生无他过,为梅花,受取风流罪。”在淳祐十一年(1251年),卷入史弥远的侄子史嵩之的“夺情”案,在宋理宗想要再次启用史嵩之时,刘克庄拒绝为史嵩之制诰,并就宋理宗的“端平更化”失败和郑清之晚年复出昏庸无能、任人唯亲等问题提出尖锐批评,与史弥远、郑清之、史嵩之等朝廷权贵结下不解之仇,导致自己仕途坎坷,长时间被贬斥外放,只能眼看国家危亡却无计可施。
现实的艰难让刘克庄的英雄梦难以实现,只能试图通过文字来表达他对时代的感知,对战争的看法,对英雄的情感诉求。而这首慷慨激昂的《贺新郎》就是一首有理想品格的词,在宣扬了刘克庄的英雄主义价值观同时,努力唤醒人们关于英雄的集体记忆,催生人们心底汩汩流淌的热血,给人力量,给人希望。这是那个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它成为魅力无穷的文学经典的根本原因。
二、长缨缚戎主——英雄叙事的不朽传奇
“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军事著作《三略》特别强调英雄与人民的重要性,英雄叙事也一直都是文学作品中的主要类型。不同历史时期的英雄,必然会带上时代的烙印,是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折射,是作者试图通过文字表达的心理、情感的诉求。
按叶枝所说:“英雄是文学作品创作的重要角色类型,围绕英雄形成的英雄主义情怀则是作者表达自我创作价值,反映社会心理需求的重要方式。”刘克庄在《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上阙塑造了有“泼韩五”诨号的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形象,他没有张良遇谷城公传授《太公兵法》的大机缘,也没有唐将李筌得骊山老母讲解《阴符经》的好机会,却能凭着一腔爱国豪情在谈笑间大战两河,保家卫国建立功勋。英雄的背后总有梦想与情怀在支撑,总有爱国的赤诚初心在搏动,他们总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从而成为国家抗击外侮的铮铮铁骨、民族发展的挺拔脊梁、中华民族精神史上屹立不倒的“万里长城”。有这样降龙伏虎的英雄撑起国家的脊梁,又怎会有“国脉微如缕”的凄惨现状。
虽然少年时也有“棋柝联句”的夙愿,但在现实面前只能发一声长叹。“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蒙古军队的攻势如此凶猛,边塞形势如此危急之时,刘克庄强烈呼吁张巡、许远的一贤制难,再次强调任用人才的重要性。虽然一贤制难更为突出个人英雄主义的崇拜,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但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叙事本身就是作者在主流意识形态下个人心理、情感的必然诉求,必然具有个性化的审美情调,这是无可厚非的。
自古以来,爱国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是英雄铭刻于心的精神图标。岁月转换,基于爱国主义内核的英雄精神总在激励人们砥砺前行。时至暮年的刘克庄,依然壮心难已。词的最后两句,格调高昂,浑然天成,在用典中进行对比,既丰富了词的意蕴,又加强了形象的深广性。诗人高度赞扬投笔从戎、立志报国的班超,“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借班超典故表达自己立功报国的决心。同时对司马相如题字门柱这种汲汲于名利的行为表示极大的鄙弃。“投笔”“题柱”的对比更加突出刘克庄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
“快投笔,莫题柱!”短短数字,却發出了时代最强音,充满昂扬激情,充满凛然正气,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这是和王实之的共勉,也是对爱国志士的期望,更是对英雄主义价值观的宣扬,进一步走向理性的英雄精神回归之路。
三、投笔莫题柱——英雄情怀的现实内化
探寻刘克庄英雄叙事的兴起,必然不能忽略辛弃疾对他的影响。刘克庄是辛派词人中的中坚与后浪,自幼便熟背辛弃疾的词,更为《辛稼轩词》作序。他对辛词评价极高,赞其“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 刘克庄和辛弃疾一样,将他们在现实中难以实现的英雄情怀,借助诗文彰显出来。这首《贺新郎》正是刘克庄忧时丧乱、请缨报国的心志体现,是他对理想人性的不懈追求,并最终将英雄崇拜与理性品格内化为一种责任与荣耀。而刘克庄粗放豪肆、悲壮激越的词风正是对辛弃疾英雄情怀的深度延续,他的爱国情怀与悲愤情绪更是与辛词一脉相承。但比较而言,晚宋特定时期的家国忧患让刘克庄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外敌入侵的忧愤比辛词来得更为深广、激切,更多些末世的悲怆。
魏丽娜、傅守祥认为:“英雄是高度体现民族历史内生力量的精神图标和文化符码,他们不但能引领世界某方面的超常发展,而且能改善人类的生命质量与精神品质。”按照迪斯雷利的说法:“对英雄的崇拜可以造出英雄来。”英雄辈出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基于爱国主义内核的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刹那的生死抉择之间,也体现在经年累月的坚守当中。为国家民族作出奉献与牺牲的英雄,都是激励我们砥砺前行的强大力量。
2021年八省统一模拟演练的作文材料的核心就是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再次将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雄功臣推介给广大青年学生,要求学生以“铭记历史,迎接挑战”主题征文的形式完成作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抗美援朝精神是初心不改,奋斗不止的英雄精神,抗美援朝战争史本身就是一部志愿军将士们用青春热血写就的英雄史篇。当个人价值的实现能与国家利益的保障和时代潮流的发展紧密结合,就能得到升华,就能锤炼出基于爱国主义内核的英雄精神。作文材料切实落实了新课标“立德树人”“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的素养要求,对中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基于爱国主义内核的英雄精神是青年人心中有责,敢于担当的源头活水,将循着时代前进的轨迹,为承担时代使命的青年提供精神养料,涵养他们的家国情怀,更是青年奋发图强,有所作为的强壮根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只有将基于爱国主义内核的英雄精神铭记在心,外化于行,我们才能“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希望。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的学习,让我们在经典作品中了解英雄,把英雄精神牢牢地刻在民族精神的殿堂上,并且义不容辞地秉承英雄精神,请长缨在手,以英雄情怀作为催人奋进的精神坐标,将青年人的理想信念与祖国、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争做新时代的英雄!
[作者通联:张芹,江苏涟水中学;
张敏,江苏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