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相关影响

2021-05-24贺德琼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4期
关键词:急诊护理急性脑梗死

贺德琼

摘要:目的 面向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针对性地急诊护理流程,观察此护理模式对急救效率的影响。方法 在我院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46人组成研究对象群体,按照其在疾病治疗护理中所应用的护理模式进行均等人数原则下的分组。其中按照常规护理模式实施护理工作的23例患者分入普通组,另外23例应用急诊护理流程进行护理的患者分入研究组。观察两组患者在应用不同的护理工作方法后急救效率的提升情况。结果 观察可见急诊护理工作的开展中,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对于提升护理效率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组间对比此项数据的差异显示出非常显著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针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急诊护理时,应用针对性地护理流程可提升急救的有效率,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障以及预后效果的提升都有积极作用,应当在急救护理工作中优先考虑应用这种护理方式。

关键词:急诊护理;急性脑梗死;急救效率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4-180-01

引言:

急性脑梗死患者如在发现病情后不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急救,则会很大程度上提高疾病对患者生命安全的威胁[1]。尤其是在疾病治疗的前期,急救效率的提升需要依靠急诊护理工作的开展来起到促进作用。这就要求相关的护理工作人员要从个人的责任意识以及护理工作技术水平等多方面入手实现提升和优化,本次研究的开展选择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的46例患者参与研究,现将详细的研究过程在下文中进行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患者的选取年份区间设定在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按照不同的急救流程将患者进行分组,保持人数相等。详细的患者基础临床资料内容如下。普通组,性别比例,男性患者16人,女性患者7人;年龄区间,最大患者76岁,最小患者43岁,平均年龄范围(57.24±9..05)岁;梗死情况分析,单灶性梗死患者8人,多灶性梗死患者5人,其他类型梗死10人。研究组,,性别比例,男性患者17人,女性患者6人;年龄区间,最大患者78岁,最小患者46岁,平均年龄范围(59.19±8.07)岁;梗死情况分析,单灶性梗死患者11人,多灶性梗死患者8人,其他类型梗死4人。上述基础资料的对比结果中,未见显示出非常显著地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1.2.1普通组方法

本组患者主要应用常规的急性脑梗死护理流程实施疾病护理,护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医护人员按照常规的护理工作流程实施护理,在医院接诊后,由接诊医生首先初步对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判断,随后,结合医师的具体要求开展相应的常规护理。主要包括针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护、利用影像技术对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脑部进行检查,做好吸氧护理等[2]。

1.2.2研究组方法

本组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急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具体的护理工作步骤如下。①成立专项的急诊护理小组,分别安排责任护理护士、检验科人员以及急诊科护理专业人员作为组员参与护理工作,结合医护人员的能力水平以及急诊护理流程从整体护理程序的角度入手加强规范。②针对患者病情按照初步诊断、早期测评检查以及进一步的评估三个步骤进行疾病情况的检查。为患者开启便捷通道,及时送入急诊室,并且进一步做好急救设备与器材的准备工作。③护理人员随着医护人员启動卒中护理模式,首先协助医护人员为患者打通静脉通路,随后针对患者的血液样本做好血常规等一系列升华检验,告知CT室工作人员做好相应的影像检查准备。结合检查结果与前期的血液样本化验结果对患者是否出现溶栓适应证。为进一步明确溶栓指标提供参考[3]。④针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格检测,包括呼吸频率、血压水平、血氧饱和度,在完成急救护理流程后,辅助医护人员将患者转入相应病房。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应用的方法是依托SPSS20.0实施数据统计,将P作为分析统计结果的关键指标,P<0.05时判定研究结果具备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观察经过不同的护理流程护理后,患者的实际急救效果改善情况。

观察可见,研究组患者在实施了针对性地急救护理后,患者的急救效果得到了显著改善,具体的数据统计结果在下表1 中显示。

3.讨论

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疾病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是相互关联的两个重要指标,一旦错过了疾病治疗的时机,则治疗效果会显著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取得更好地疾病治疗效果,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前期的急诊护理工作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护理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急诊护理的流程和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采取针对性地措施,严格按照疾病护理流程开展工作,发挥护理工作的积极作用[4]。另外,从急诊护理工作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角度上分析,其不仅要具备熟练地护理工作技能,在发生突发情况时,护理人员也要能够结合医生的诊断指示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这也从侧面体现出急诊针对性护理的效果保障。

在本文的研究结果中显示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中,针对性的护理流程和方法对于提升患者的急救效率有非常直接显著地促进作用,组间对比显示出的统计学差异非常显著(P<0.05)。

综上所述,应用急救护理流程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对于取得更好地疾病治疗效果有重要的作用,可在相关疾病的急救护理环节积极推荐应用,提升急救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施维,赵佳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005(007):P.92-92,103.

[2]李文.探讨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J].健康之友,2020,000(004):20.

[3]李加为.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分析[J].人人健康,2020,No.515(06):175-175.

[4]闫文华.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急诊护理流程提升急救效率的分析[J].特别健康,2019(16).

武汉市优抚医院 430023

猜你喜欢

急诊护理急性脑梗死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与并发症预防措施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TNF-a、IL-6和hs-CRP水平的影响
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急诊护理临床效果分析
老年急腹症患者就诊特点和急诊护理干预
综合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过程中的护理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