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天津实施制造业立市战略的思考
2021-05-24葛孝明
葛孝明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实体经济,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中共天津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了制造业立市战略,既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也符合天津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1 天津制造业发展现状
天津制造业门类齐全、产业链较为完善,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是中国北方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也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城市。拥有全部制造业的31个大类,形成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工业八大优势支柱产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产业基础雄厚,形成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成长性较好的制造企业集群,为三峡工程、神舟载人飞船、北京奥运会等一系列国家重点工程提供过产品和服务。
1.1 产业基础数据分析
天津近三年GDP、三次产业产业结构、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如下表:
据表一分析,天津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较大,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始终保持在30%以上,天津的产业结构属于典型的工业化城市产业结构。
由表一和图一对比可以看出,2018年至2020年,天津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是逐年下降的,且所占比例越来越小。而据统计资料显示,2019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天津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2.9%,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3.5%。据此判断,天津市制造业规模也在萎缩,呈下降趋势。
由图一、图二观察得知,天津GDP下滑与第二产业增加值下降具有正相关性,这其中建筑业增加值并未发生明显变化,所以工业增加值减少是造成天津经济增长乏力的主要原因,这就说明天津的制造业有逐渐衰弱的迹象。制造业的衰落将带来两个方面的严重后果:一是发展不均衡和贫富分化;二是产业空心化和城市衰退。
综上,对于工业化城市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制造业,天津要想恢复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必须提振制造业发展的信心。制造业是天津经济的命脉和根基,是天津城市的筋骨和灵魂。没有制造业支撑,城市就容易陷入产业空心化和衰退的泥潭,天津的经济就很难实现正增长和良性发展,庞大的产业工人群体就业渠道就会变窄,政府的税收来源就会受到较大影响,因此重振制造业刻不容缓。
1.2 优势
1.2.1 制造业基础比较完善。一是传统装备制造业产业基础较好。天津工业基础好,制造业生产比较集中,配套产业链较为完善,是制造业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天津拥有4813家规上工业企业。还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批制造业企业落户天津,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150家在天津设立了分公司和办事处;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自滨海新区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天津开始采取依靠重大工业项目拉动的策略优化产业结构,已经形成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工业等八大新兴支柱产业。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高新区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产业集群获批国家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滨海新区化工新材料、宝坻动力电池材料特色集群初步形成。
1.2.2 潜在消费市场大。国内庞大的消费市场为制造业产品开发、发展创造了基本条件。京津冀区域也是制造业产业资源比较集中的区域,聚集效应比较明显,上下游关联度高,市场需求比较旺盛,能够容纳各类制造业企业生产的产品,促进这些产品很快地形成规模经济。
1.2.3 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天津是拥有海陆空铁联运优势的特大型城市,物流成本相对较低,便捷性高于内陆城市,而且天津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地势平坦,可供利用的土地资源相对较多,是发展制造业的首选之地。天津港是我国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和自由贸易港区,是辐射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出海口。滨海国际机场是4E级民用国际机场,是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国际定期航班机场和中国主要的航空货运中心之一。天津还拥有天津站、南站、西站、滨海站等多个综合性铁路枢纽,陆路交通也可以便捷通达全国各地。
1.2.4 劳动力成本低。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领域占优势,竞争力强。而且天津的劳动力素质也比较高,天津的高等教育较为发达,拥有本科院校30所,其中,学科门类齐全、综合实力的985院校2所,特色较为突出的国内一流学科院校8所,每年培养本科以上高学历人才7万多人。职业技术教育也很发达,拥有高职院校26所,规划建设了海河教育园,拥有高水平职业教育示范校,每年培养合格技能人才5万多人。
1.3 劣势
1.3.1 重制造轻研发。制造业规模做得虽然很大,但是制造业企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普遍不高。很多技術都是从国外引进来的,研发与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比如我们常用的手机和电脑中的芯片及操作系统很多依赖于进口,我们没有原创技术,容易受制于人。
1.3.2 制造业产业结构不均衡。产业资源多集中在汽车、冶金、化工、医药、纺织、食品等传统制造业领域。2020年,天津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为72.9%,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33.5%,电子、半导体、新材料、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规模相对弱小。本土制造业企业缺乏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地标企业。部分国有制造业企业管理机制、管理思想落后,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不够发达,与制造业产业协同性不好。
1.3.3 制造业企业规模小实力弱。从天津制造业企业百强数据看,2019年天津制造业企业100强上榜企业总营业额为7266亿元,营业收入过百亿的只有19家,前三名分别为天津荣程祥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690亿元、中石化天津分公司595亿元、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543亿元,还有17家上榜企业年营业收入不到10亿元。天津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仅3%左右,劳动生产率约10万元/人,均低于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
1.4 机遇与挑战
一是智能制造。智能制造以数字化为核心,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互联网、物联网与制造业结合,用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化设计制造取得传统的人工,将会产生一场制造业的革命。世界制造已经迈入工业4.0时代——工业互联网时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这个时代制造业的主要特征。我国也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智能制造的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广泛,人工智能在电子政务、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慧医疗、智慧环保、智慧农业等领域发展较快。
二是北京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天津实施制造业立市战略创造了机遇。按照首都核心区功能定位,北京的制造业要从北京疏解出来,天津的各类园区要抓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契机,积极承接北京的制造业转移。据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天津已引进北京项目3062个、投资到位额4482亿元。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注册企业已经超过2000家,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也在加快建设。
基础即是潜力,潜力即是优势。天津应当充分发挥自己在区位交通、完善的产业链配套、科技人才密集等比较优势,在巩固提升传统制造业优势的同时,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新工业,整合区域制造业领域国有资源,促进产业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转型升级,加速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2 天津制造业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2.1 产业空间布局不合理
虽然天津的传统工业门类齐全,但是就具体的产业而言,产业链并不完善,产业集中度不高、聚集效应不强、协同性不好,未能形成较为成熟、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链、产业集群。各区都在尝试建立自己的产业园,比如临港工业区、南港工业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静海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园、北辰高端装备产业园、宝坻中关村科技城等。但是这些产业园的规模还不大,产业聚集效应并未显现,大产业集群并未形成,且各区招商引资策略趋同,产业雷同、同质化现象较为明显,产业链协同性差,未能实施差异化产业竞争,恶性竞争态势趋显。
2.2 缺少龙头标杆企业
虽然天津有一汽丰田、空客、三星这样的知名合资企业落户发展,但是本土制造业的整体实力不强,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单体制造业企业规模偏小,处于行业龙头标杆企业太少,能进入行业前三的制造业企业屈指可数。本土制造业企业管理水平普遍较低,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智能产品、智能生产线、智能工厂还处于探索阶段,信息化管理普及应用程度还有待提高。
2.3 技術创新能力不足
天津大多数产业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受制于人,依赖从国外引进。主要机械产品的大部分技术依靠从国外引进,原创性产品和技术极少,而企业又不能处理好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的关系,缺乏消化吸收及创新的资金和优秀人才,基本停留在仿制、实现国产化的低层次阶段,尚未形成自主开发的良性循环,有些技术经过一段时间后还要重复引进。高端装备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设备、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等大多依赖进口,例如我国芯片80%、高端数控机床60%依赖进口。
3 天津实施制造业立市战略的主要内容
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把制造业的重要地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制造业对实体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制造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要坚定不移发展先进制造业,建设制造强国。市委提出坚持制造业立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既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天津实体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中共天津市委关于制定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将天津建成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进一步健全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大幅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对建设制造业强市进行了总体布署,明确了制造业立市的方向和路径。
据天津市工信局发布信息,“十四五”时期,本市工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落实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坚持制造业立市,大力引育新动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着力构建“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建设制造强市,基本建成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根据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和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天津制造业立市战略主要内容是:
3.1 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以智能科技产业为引领,着力壮大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巩固提升高端装备、汽车、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加快构建“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打造一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完善信创、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10条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3.2 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组成部分,制造业技术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装备的现代化水平。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考察国有大型装备制造企业时指出,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握优势,乘势而为,做强做优做大。与长三角、珠三角等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不同,天津的制造业比较优势是装备制造业,且装备制造业中国有企业比重较大、传统产业比重大。因此,天津必须把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引育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制造业立市的重中之重,夯实制造业根基,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优质企业梯次培育工程、质量强市战略,打造天津装备制造业的优势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提升天津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能级和竞争力。
3.3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军民深度融合,为制造业升级赋能。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产业数字化;推动5G与垂直行业融合发展,加速数字产业化。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制造业重点行业和服务业重点领域双向深度融合。推进军民产业融合,增强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的双向支撑和拉动作用。
4 关于在天津实施制造业立市战略的对策建议
4.1 分门别类制定制造业产业发展战略
有关部门要抓对天津制造业整体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和详尽数据,利用SWOT模型,分行业对天津制造业面临的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进行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会威胁分析,找出天津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开展制造业立市战略研究,抓紧制定制造业立市中长期规划,以及制造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切实将规划转化成行动。判断一个产业是否适合在天津发展,要看企业有没有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和研发团队,有没有竞争力强的产品,有没有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配套的产业链是否完善,有没有专业的人才和产业工人等。
4.2 实现优势产业聚集突破
天津要想实现制造业立市战略,不能面面俱到、匆忙上马、重复投资,避免出现类似电动汽车产业低端制造产能不断重复建设,核心研发制造技术匮乏,产品技术仿制复制的问题。必须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产业聚集突破。
据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和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天津将着力构建以智能科技产业为引领的“1+3+4”产业体系。重点发展信息安全、移动通信、航空航天、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高端机床、新材料等高技术产业,加快形成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据市工信局发布信息,到2025年,天津将打造一批5千亿、3千亿、2千亿级的产业集群,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2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
4.3 强调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
坚持制造业立市,政府不能取代市场,也无法取代市场。企业是市场主体,也是创新主体,实施制造业立市战略,要依靠企业来落实。企业要牢固树立发展靠项目、转型靠项目、后劲靠项目、创新靠项目的理念,没有新项目就没有增量。地方政府要多措并举鼓励企业上项目,把战略规划落实到主题园区、落实到龙头企业、落实到重点项目上。
支持龙头标杆企业做大做强,每个行业打造一个百亿或千亿规模的产业集团,关键在于形成并完善以支柱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链,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并重点扶持一个龙头企业,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大力扶持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继续实施小巨人战略,鼓励支持拥有专精特新核心技术的中小微企业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利用,利用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进行融资贷款,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政策性融资担保,解决中小微企业发展资金不足和后顾之忧。
4.4 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承接好北京的制造业资源
由政府统筹全市产业园区规划,明确各类园区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引导各类园区实施差异化竞争、错位发展。要完善工作机制、提升承载能力,深化与北京市深层次务实合作,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一是建立承接能动机制,充分调动全市各方面对接服务北京的积极性、主动性,立足比较优势和功能定位,精准错位高效开展项目对接。二是优化承接载体,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中关村科技城、河西陈塘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清专业园区等承接平台形成更大规模和聚集效应。
4.5 建立全市统一的制造业投资专业化平台
一个地方如果没有自己完善可控的产业体系,经济发展就会受制于人、看天吃饭。天津应加快全市制造业资源和全市国有企业资源,建立国有绝对控股的专业化的制造业投资运营平台,这有利于盘活国有企业现有产业资源,调整优化制造业产业布局,将经济发展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天津建设制造强市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增量转型,通过战新产业培育,壮大新动能底盘;一手抓存量升级,加快传统产业改造,稳住工业基本盘。一是传统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改造,通过债转股、增资扩股、贴息贷款等途径,加大对装备制造、汽车、能源化工、航空航天、冶金、纺织等行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推动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能级。二是加大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資力度,政府产业基金和投资平台要瞄准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信息安全、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领域进行投资布局,做好投资引导和先导性投资,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充分发挥海河产业基金、滨海产业基金支撑引导作用,联合社会资本设立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基金,充分发挥投资基金的资本运营放大功能,发展产业基金投资带动引领作用,通过基金投资引导社会资本进入高端装备制造业。探索设立科创基金,发挥科创基金引领驱动作用,打造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充分发挥融资担保发展基金作用,多措并举为本市制造业企业纾困解难。
4.6 鼓励企业技术创新
按照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要培育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群体,打造“雏鹰—瞪羚—领军”企业接续发展梯队。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建立国家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建立自己的研发团队和实验室,做好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储备,对企业技术改造和工艺创新、新产品研发进行奖励。以智能制造为引领,聚焦基础软硬件、先进通信、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合成生物等新工科领域,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集中突破一批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着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加快培育打造一批产业名片,早日把天津建设成为重要的制造业中心、智能制造强市。
加快产教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把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人才优势发展优势。鼓励在津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搭建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平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制造业大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以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为目标,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吸引优秀技能人才落户天津,以弥补企业高技能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
综上,天津坚持制造业立市战略为务实之举,既有政治高度,也有产业基础,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天津制造业发展要坚持以供给侧需求改革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源动力,实施信息化带动、园区带动、科教带动、服务推动、外向带动、大中小企业联动六大战略,加速形成京津冀制造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供应链协调联动发展的新局面,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再现辉煌。
参考文献
[1]程惠英,对合肥”工业立市”的战略思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34-37.
[2]胡衡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立市之本[N],《人民日报》,2019年11月29日第5版.
[3]王鹏,互联网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基于中介效应的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20年第10期:137-146.
[4]赵甜,中国制造业增长质量的行业差异及收敛性分析[J],《企业经济》2021年第2期:1-10.
[5]张淑芹,中国制造业稳定性和竞争力评估——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年第2期: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