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尺度的育人才能办有温度的教育

2021-05-24邹俊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49期
关键词:行使惩戒规则

邹俊

教育惩戒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2021年3月1日起实施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一经出台就备受社会各方关注,《规则》从法律属性,适用范围,具体措施,行为边界,实施程序,救济途径,教师保障,行政监督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为教师开展惩戒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并再次强调了教育惩戒是教师的职权与责任,是教育教学实践中采用的重要手段。学校、教师、家长如何正确发挥《规则》的育人功能,在具体实施中还需要在学懂弄通的基础上,全盘考虑,精准施策。

一、要充分学习理解《规则》出台的内涵及其意义

(一)从国家和社会层面来看:一方面《规则》的出台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以来,西方自由主义思想渗透加速,个人权利被摆到了无上位置。过度强调人权至上的伦理观已经严重制约束缚了我国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管理学生离不开教育惩戒权的帮助,切合学生发展民族发展国家发展的教育惩戒规则,才能有助于教师有序开展教育教学,帮助学生身心健康的学习和成长,才能更好地为党育人为国选才。另一方面《规则》的出台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由之路,更是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步伐和现代化治理体系进程的需要。将有利于学生成长成人适应社会,有利于学校创建良好校园秩序和环境,有利于教师科学适度行使权力,有利于依法办学,依法治教促进家校和谐,社会和谐。

(二)从学校和教师层面看:《规则》的出台为立德树人的工作提供了支撑和保障,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氛围,明晰了教育惩戒的尺度和边界,并指出教育惩戒是学校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责任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但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明确科学适度的行使惩戒权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学校科学适度地行使惩戒权是为了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惩戒权提出的目的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马卡连柯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做到恩威并施,不仅应该关爱学生,还应该科学管理和约束学生,也就是说教师不仅应该做到教书育人、做好示范,还应该科学适度的行使惩戒权,充分的行使惩戒权。”所以说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该掌握行使惩戒权的科学方法,明确行使惩戒权的目的,以便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从家长和学生层面来看:《规则》体现了育人的温度和灵活度,一方面《规则》是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的,因此,《规则》的内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目的在于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借助科学的管理方式进行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培养学生知错能改的品德,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规则》中有很多弹性执行的空间,体现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育基本规律和包容性。此外,《规则》特别强调教育惩戒要以家校合力为支撑,家长应适时适度的参与到教育环节中,教师要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改变他们对惩戒的误解,使其对惩戒行成正面理解态度,引导其意识到惩戒的教育力量,促進家校共育,避免家长应与教师价值观冲突,而成为制约教师合理实施惩戒的负面因素。

二、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科学推动《规则》在学校落地实施

如何实施《规则》学校必须结合校情,进行在地化处理,学校全力推动此项工作,必须在制度、行动、监督等方面统筹施策,全面考虑。

在制度设计上要合法:一是学校应当结合本校的校情、班情和学情等特点,积极创建和完善适应学校长期发展和进步的惩戒制度体制,同时还应照顾到学生的阶段性发展的特点,制定科学适宜的规则制度,相关制度应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和可行性,积极促进家校联合,调动家长适时、适度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二是调动学校教职工参与到完善学校管理体制工作中的积极主动性,鼓励教职工提出相关建议和意见,借助问卷调查、家长会等形式了解和掌握学生和家长的想法。学校中各个班级内的“班级公约”可以广泛的组织学生家长以民主讨论等形式,共同制定报学校备案后实施。三是创建和完善制度时,应该将“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放在首位,始终牢记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法定权益,制定的相关校规和班规应该与我国相关法律方向一致。

在行动执行上要合德:实施《规则》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把握三个原则:一是以尊重和爱为前提的精准化原则。教师应适度、科学地实施《规则》中的相关规定,充分照顾学生现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认识到学生发展的阶段性和差异性,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允许学生进行合理的解释,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强化家校合力意识,使教育惩戒权的功能实现最大化。

二是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的系统性原则,教育惩戒权的实施应该注重方式方法,注重实施程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学生,针对犯错次数较多的学生,更应该注意行使惩戒权的方式,不能一惩了之,以免学生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致使管理产生消极效果。对于学生的管理应当是恩威并施,既要制定相应的规则规范学生的行为,也要适当地鼓励和关爱学生,以言语的力量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教育惩戒只是众多教育方法之一,不是唯一,更不应该成为首选。此外,还应时刻关注惩戒学生之后要及时开展心理教育,通过积极的沟通与交流疏导学生,使得学生可以真正意识到错误并自觉积极改正,规避惩戒后遗症,有效提升惩戒效力。

三是以学生自我成长为目标的反思性原则。教育惩戒要回头看,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激发学生自觉主动成长,教师合理利用教育惩戒,强化学生的规矩意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提升学生自控能力,学会敬畏规则,将外在行为规范转化为内在道德准则,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育人效果。

在监督纠偏上要合理:规则赋予了教师的惩戒权,但也给教师画了“红线”,列出了禁止的清单,教师应该在职责范围内适度行使惩戒权,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行使惩戒权的过程也应透明化,充分尊重家长的知情权。在执行过程中学校要成立由学校相关负责人教师学生及家长法制副校长等校外有关方面代表组成的学生申诉委员会受理申诉申请组织复查。同时,学校还要成立监督管理机构,建立一套机制,要增强教师防微杜渐,寻求团队支持的意识,利用集体智慧讨论解决,然后跟踪处理。

猜你喜欢

行使惩戒规则
忘却歌
教育惩戒,育人为本
把握好教育惩戒的“度”
如何行使股东权利——知情权
让惩戒教育有章可循
让规则不规则
浅议国有股权转让中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行使
不如吃茶去
消费者反悔权论
在执行难背景下谈债权人代位权的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