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稼先》教学实录

2021-05-24游琴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邓稼先杨振宁贡献

游琴

教学目标:

1.了解邓稼先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2.揣摩品析文中关键语段

3.理解邓稼先的巨大贡献和崇高精神品格,把握课文思想内涵。

4.体会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揣摩品析文中关键语。

2.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

教学课时:1.5课时

一、导入

播放视频:梁植《我的偶像》。(6分钟左右)

师:视频中提到的邓稼先是清华大学博士生梁植心中的偶像,梁植亲切地称呼他为老邓,并用“科学巨匠”一词高度评价了邓稼先。

过渡:那与邓稼先同窗数载,有着五十年友谊的杨振宁又是如何评价他的呢?

二、整体感知—无私精神,巨大贡献

1.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作者对邓稼先的评价性语句。(何为评价性的句子?老师稍作指导:用判断的语气来介绍评价人物的语句)

生发言

Ppt展示: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生齐读以上句子。

师:如果要从以上句子中找一个词来评价邓稼先,你会用?(生:无私精神,巨大贡献)

过渡语:作者为何会有如此高的评价呢?要找到个中缘由,就需要同学们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梗概。

2.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部分的内容,并做好旁批。

生发言

三、精品细读

1.认识邓稼先的巨大贡献

(1)文中是怎样介绍邓稼先的巨大贡献的?(品“‘两弹元勋”)

生: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师:第三、四段为何单独成段?生:强调这个特殊的日子,是邓稼先们努力的成果。朗读指导:重读“第一颗”)

(2)除了直接介绍邓稼先的贡献巨大,文中有没有段落侧面向我们透露了邓稼先的贡献之大呢?(品“民族感情?友情?”)

生:尽管面对美国的质疑,中国人还是独立完成了原子弹制造,而邓稼先是原子弹事业的重要领导人侧面说明其贡献之大。

小结:当杨振宁在饭桌上得知了这一消息,他忍不住去了洗手间,热泪盈眶。齐读最后一段。

2.体会邓稼先的无私精神

(1)作者认为邓稼先为何能取得如此巨大的贡献呢?文中哪部分给我们讲明了缘由?(详品“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生:朴实、没私心的气质和品格(师:这些品格对邓稼先成功制造氢弹有何帮助吗?生:文革期间,混乱的局面干扰了研究所的工作,但邓稼先有能力劝说两派继续工作。师:如果让奥本海默来做劝说工作,结果会怎么样?说说依据。)

(2)这种没有私心的品质在文中哪部分还有所体现(详品“我不能走”)

生: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虽担任领导工作,却本着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忘我无私形象跃然纸上)

師范读“我不能走”所在句子。师:我不能离开哪里?生:井下,工作岗位 师:当时的工作环境怎样?文中找找。生:恶劣,“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引用《吊古战场文》也侧面说明环境荒凉恶劣。师:本文还有一处引用,找找,有何作用?生:引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说明邓稼先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男儿,他身上就有着为祖国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品质。

(3)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杨振宁以回忆性的笔触书写了一位对中国国防武器做出巨大贡献,拥有着无私精神的科学巨匠形象,第一部分看似可有可无,是否可以删去呢?

生:书写任人宰割的弱国时代,特殊的时代背景,更能凸显邓稼先的贡献之大。

过渡语:邓稼先将他的一生都献给了国防事业,当人们知道他的名字时,他却平静地离世了,临终前,还叮嘱说,不能让别人把我们落下太远。杨振宁用深情的笔触写下了对邓稼先的深厚感情。

四、体会作者情感 (品“永恒的骄傲”)

1.杨振宁在哪部分文字中集中表达了他对邓稼先的感情?我们想象杨振宁会用何心情写下这段文字呢?

配乐师生读书信

生:怀念、敬佩与骄傲

五、拓展提升

1.此时此刻,你的脑海中是否也涌现出一个个高大的形象?他们就像邓稼先一样,一生不问名利,甘于清苦,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却为国家人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当下疫情肆虐全球,抗击疫情中,一批批感动人心的身影时常出现在各大媒体杂志上,请选一位感动你的人物,写下他的感动事迹,并为他写一份颁奖词。

课例解说:

本课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指导下进行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目标达成一致性,教学过程中的每个学习活动也指向一定的教学目标。例如第二部分整体感知课文这一环节中,“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作者对邓稼先的评价性语句。”即完成揣摩品析文中关键语段的教学任务,此外,通过速读和默读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完成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第三部分的精品细读中,从粗略品读邓稼先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入手,进而深层次剖析人物身上的内在精神品质,即指向教学目标一和教学目标三。接着体会作者对友人邓稼先的深厚感情。最后由此及彼,由邓稼先一个范例上升到具有家国情怀的这一类人身上,唤起学生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通过写颁奖辞来加深对这一类人物非凡气质的理解,最终落实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这一教育宗旨。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雨花新华都学校 游 琴

猜你喜欢

邓稼先杨振宁贡献
杨振宁百岁生日,我们欠他一个道歉
百岁杨振宁的长寿秘诀
稼先的故事
捐书之争
杨振宁的放弃
许鹿希:有一种爱情叫“国家机密”
放弃也可以成就人生
5月CPI上涨,烟民有“贡献”
邓稼先的像遮住夫人脸
有些爱,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