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灵活巧用探究 发散数学思维

2021-05-24卢妍丽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理解能力教学方法

摘要:当前,小学六年数学科教学内容较前增加了难度,为帮助学生的理解,教师教学时应注重与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生活的同时获得学习的启发。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相应的数学知识,有助于提高分析判断能力,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就需要科任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生活化和实例化的训练,引导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数学问题。

关键词:教学方法;融入生活;理解能力

数学科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基础学科,学生接受理解有一定的思维难度。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将抽象的知识讲授简单化,这是摆在数学科任面前的一个难题。我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出巧用探究、发散思维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大有启发,对学生的思维形成也裨益多多。

一、当前数学科教学现状分析

六年级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理科思维养成的黄金阶段,数学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更多的应关注学生解题方法的培养,通过联系生活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诱导。遗憾的是,很多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老师没有意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重要性,对学生缺乏必要的教学引导,采取的方法仍然比较传统单一。现阶段,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刚从一个旧的教学模式逐渐向新课改教学模式过渡,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老师摒弃以往教学理念尚有一定困难。多年来小学数学老师通过传统模式进行教学,很多老师已经习惯了教师作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同时也不能把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很多时候老师只管课堂黑板上书写,学生忙于跟着老师的教学进度作的笔记,机械地存储数学知识的过程记忆,大大地忽略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种课堂上费心费力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让学生全部消化吸收。这样长久积累下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下降了。不少学生反映自己在数学课堂上稍微走神,就很难跟上老师授课的思维,进而对学习数学产生了畏难情绪和厌倦心理,这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是十分不利的。

二、怎样巧用探究、发散数学课堂思维

首先,要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问题的联系。数学知识本身干燥乏味,只有教师巧以运用,灵活串联,才能使乏味的知识生动起来,才能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学时,教师应在讲授数学知识时穿插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举例,碰撞学生的

思维灵感,启迪学生的联想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享受生活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生活中,我们在传递信息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完全的现象,这就造成了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对一些问题产生一个未知量。比如,妈妈去买猪肉的时候,可能遗忘了猪肉的单价。要如何获悉猪肉的单价?我们不妨根据猪肉的重量和总价钱,设置猪肉的单价为未知数,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进行计算,这就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这样,教师通过给学生设置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了学生的理科思维,这对于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当然,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学习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这个阶段的学生会第一次接触到方程的学习,方程问题本身是比较抽象的,这就需要老师调整适当的方式进行指导教学。教师进行数学教学应注重课本知识与生活现象相似点的联想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理科思维的形成,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巧用模具激发课堂生机。六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些数学知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这个时候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可以放胆让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分析,锻炼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教师可以在课件上展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到讲台前进行尝试讲解,并适时给予点评,这样的鼓励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时,教师首先出示课件,并就学生喜欢的冰淇淋提出問题,引发猜想:圆锥的体积是否也跟底面积和高有关呢?接下来运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播放两个分别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型容器,把圆锥形容器倒满水后倒入圆柱形容器,让学生观察后判断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学生通过观察、演示,最终发现圆锥形容器的水倒入圆柱形容器需倒3次才能倒满。接着,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圆锥形和圆柱形容器,用沙子装入容器进行分组试验,汇报结果,最后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概括总结,归纳出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每位学生都在这节课上亲历了“猜想—实验—发现”的探究过程,不仅获得了鲜活的数学知识,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懂得了如何探究问题,还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可谓是一举多得。

再次,提倡培养学生写数学日记。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是在这个现实世界中生存的,离开了现实生活这个世界,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则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同样,人类也离不开数学,离开了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和发展。为了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我尝试提倡学生写数学日记,记录生活中发现的教学问题,既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又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日记中体现着他们对数学的发现、应用和理解,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学生勤练勤写,教师不定期进行检查点评,这大大拓宽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空间,开启、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提高了他们理解分析的能力,收到了举一反三的学习功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数学的瑰宝深宫奇丽无比,生活的大千世界奥妙无穷。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千方百计巧用探究,发散学生思维,就一定能科学地引导学生深入迷宫尽情遨游,就一定能让学生在攀登科学的高峰上揽奇取胜,也一定能让学生享用学海的其乐无穷。

参考文献:

[1]李瑞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运用图片教具的方法》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07)

[2]王一进《在数学中感受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几点思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 “决策论坛——创新思维与领导决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

[3]冯娟丽.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联系生活实际 创设小学数学高效课堂[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五)2017:2

普宁市梅林镇居民小学 卢妍丽

猜你喜欢

理解能力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三部曲”
浅谈如何运用阅读技巧与策略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阅读理解差,美国损失大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