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阶梯式抗组胺药物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2021-05-24白晶施思斯唐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9期
关键词:变应性组胺鼻炎

白晶 施思斯 唐隽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主要因接触致敏变应原导致特异性递质激活,炎性介质被释放出来所致,属于鼻部黏膜的高敏反应,该疾病的发生与环境、遗传、文化以及地理差异等诸多因素有关。据有关资料显示,全球变应性鼻炎患者占比在10%~14%左右,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治疗方案选取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内容。有研究提出[1],对于抗组胺所导致的变态反应可考虑采用阶梯式应用抗组胺药物治疗,对于低阶抗组胺治疗效果欠佳或无效的患者,可对其实施升阶梯治疗,从而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为了解各阶梯应用抗组胺药物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回顾分析了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9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资料,对其应用不同阶梯抗组胺药物治疗的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①符合变应性鼻炎相关诊断标准;②病例资料完整;③知晓本研究并自愿配合。排除标准:①无法耐受相关检查及治疗;②合并其他系统疾病;③精神疾病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效果,按照BSACI治疗指南中的升阶梯方法进行升阶组别划分,并对应其相应阶梯组别使用抗组胺药物。将其分为三个级别治疗组,各30例。第一级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第二级治疗组男16例,女14例;第三级治疗组男17例,女13例。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三组比较,P>0.05

1.2 方法 严格按照BSACI治疗指南进行阶梯式抗组胺药治疗,所有患者均常规予以鼻内减充血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并叮嘱患者用药期间需注意的事项。初始治疗给予10 mg盐酸西替利嗪分散片(宜昌长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308)+5 mg地氯雷他定分散片(海南普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972)治疗,口服,1次/d。连续治疗2周后评估疗效,显效者继续原有治疗方案为第一级治疗组,其他患者为第二级治疗组。第二级治疗组在初始治疗基础上,晚上睡前口服4 mg马来酸氯苯那敏片(广东南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2601),1次/d。连续治疗2周后再次评估疗效,显效者继续原有治疗方案,其他患者为第三级治疗组。第三级治疗组在初始治疗基础上,睡前口服孟鲁司特片10 mg(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70058),1次/d,连续治疗2周后再次评估疗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患者体征及症状分级积分评定其疗效,以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病情分级积分降低>65%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病情分级积分降低26%~65%为有效;病情分级积分有所下降,但<26%为进步;临床症状及病情积分无改善为无效。对治疗有效、进步及无效的患者实施升阶梯治疗,并重新观察其治疗后的效果,直到第三阶梯治疗结束。显效率=显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第三级治疗组的显效率高于第一级治疗组和第二级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级治疗组显效率高于第二级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三组不良反应比较 第二级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第一级治疗组和第三级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级治疗组和第三级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3 三组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在为耳鼻咽喉科多发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当前普遍认为该疾病的发生与特异性个体在与致敏原接触后发生Ⅰ型变态反应有关,所以对于该疾病的治疗通常以阻断H1受体拮抗的炎症递质为主。是随着近年来人们对变应性鼻炎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该疾病相关的各种炎性因子研究也日渐增多,并提出上述发病机制中,导致过敏级联反应的路线多变,很容易导致治疗效果欠佳。有研究提出,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采用多种方式联合应用抗组胺药,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对于部分采用常规抗组胺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通过采用阶梯式的额抗组胺药物治疗,能够使治疗更具针对性,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2-5]。

本研究中,治疗后,第三级治疗组的总显效率高于第一级治疗组和第二级治疗组,第一级治疗组总显效率高于第二级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级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第一级治疗组和第三级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级治疗组和第三级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第三代抗组胺药物均具有较好的抗H1受体效果,且耐受性好,不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可考虑将第三代抗组胺药物联用作为临床治疗该疾病地首选方案。第二级治疗组治疗效果低于另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另外两组,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该级别治疗组中应用了氯苯那敏,该药物属于第一代抗组胺药物,虽然具有作用快和半衰期短等特性,但是该药物可通过血脑屏障,起到镇静的效果,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治疗的效果不理想,且不良反应较多,所以可将其从今后的治疗方案中剔除。第三级治疗组在原有治疗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治疗,该药物属于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能够对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起到抑制作用,从而使得患者的鼻阻塞症状改善,减轻患者的鼻部起到阻力[6-8]。已有研究证实,孟鲁司特等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疗效确切,且患者耐受度良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对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9,10]。本研究证实将其与第三代抗组胺药物联用,能够对过敏级联上的多个位点炎症介质释放产生抑制作用,从而起到协同作用的效果,更好地改善患者病情,增强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所以可将其作为第一级治疗无效的进阶治疗方案[11,12]。

综上所述,变应性鼻炎治疗首选第三代抗组胺药物联用,对于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等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变应性组胺鼻炎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万物复苏话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冬季荨麻疹反复发作用药时应该注意什么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分析
滴香油治过敏性鼻炎
慢性荨麻疹抗组胺药的应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