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膀胱穿刺造瘘术结合康复训练护理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效果分析

2021-05-24邢丽新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源性尿量脊髓

邢丽新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5)

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bladder,NB)多由脊髓损伤并发引起,临床多以尿不畅或尿潴留为主要症状之一[1]。由神经源性膀胱诱发泌尿系并发症及上尿路感染甚至肾衰竭等现象在临床屡见不鲜,应引起重视[2]。本院通过采用手术(耻骨上膀胱穿刺术)与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与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以我院2017年5月-2019年1月接诊的5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21-64岁,平均(36.23±9.12)岁。病程为0.4-5.2个月,平均病程(2.31±1.52)个月。以上患者均经诊断确诊为神经源性膀胱;主要临床症状为膀胱储尿及排尿不畅;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通过后并向患者说明情况,患者自愿参与。并按入院单双号顺序将它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2组患者的病程、病情等基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2 方法: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方法为临床采用的传统方法,具体内容为:通过康复训练恢复膀胱功能、通过间歇性导尿降低膀胱压力、药物治疗及持续引流。观察组选择膀胱穿刺造瘘术与康复训练相相结合的方法:膀胱穿刺造瘘术。(1)术前准备:材料品牌(单腔中心静脉导管、扩皮器、穿刺针、导管、引导钢针)均为美国爱诺ARROW箭牌。(2)手术步骤:患者平卧,消毒下腹部皮肤,辅巾;于耻骨联合上方2横指采用2%利多卡因局麻作为穿刺点,在确认患者膀胱充盈状态下,行穿刺,穿刺点高度严格把握,不要过高,以防误入腹腔,穿刺时,针稍应与骶部垂直并在负压状态下进针,回抽吸出尿液时,进针3cm左右,退出针心,将钢丝由针尾带入膀胱15cm左右,退针,保留导丝,采用扩皮器对穿刺路径扩张后退出钢丝,将单腔中心静脉导管随导丝置入,有尿液出现后,插入导管退出导丝,用透明敷贴固定导管,用三通管连接于导管末端,接入无菌尿袋,观察尿色、记录尿量,穿刺点用无菌纱布覆盖[3]。康复功能训练:(1)规律饮水:嘱患者晨起-20.00之间尽量多饮水(250ml左右/2小时),下午8点后不再饮水。(2)留置尿管:脊髓休克期易引起尿潴留,患者的膀胱在初期尿道管开放时处在空虚状态,逼尿肌因没有张力会引起过度疲劳和牵伸,尿管应在7天后定时开放尿管(4h/次)[4]。(3)间歇导尿:患者无异常生命体征后方可进行间歇性导尿。导尿前,对残余尿量进行测定,导尿次数应根据测定结果制定,且导尿量不能高于550ml/次。患者若恢复排尿功能,且尿量>100ml,膀胱内存有不高于300ml的残余尿量,可间隔6小时导尿1次;若患者在前后2次导尿时间段内自动排尿量达到200ml或以上,残余尿量在200ml以下,则导尿可定为8h/次;若患者残余尿量低于100ml,则无需进行间歇导尿。(4)手动排尿法:患者仰卧,医者将左右手拇指均置于其髂嵴位,其它4指置于耻骨上,向其腹部用力按压,将患者膀胱内的尿液压出。(5)盆地肌康复功能训练:患者平躺做肛门收缩、放松动作,每个动作维持3秒以上,持续20分钟。康复训练时间为30天[5]。

3 观察指标: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的膀胱压力、残余尿量、自行排尿率及膀胱容量进行比较分析。(1)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患者自主排尿正常,膀胱功能和压力恢复;有效:患者自行排尿次数增加,残余尿量为100ml以上,需行间歇导尿;无效:患者自主排尿较差,需行导尿管排尿。(2)观察记录患者的膀胱压力、残余尿量、膀胱容量以及自行排尿率。

5 结果

5.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5.2 2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膀胱压力、残余尿量、膀胱容量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的膀胱压力、残余尿量、膀胱容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膀胱压力和残余尿量均低于对照组,膀胱容量大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残余尿量、膀胱压力、膀胱容量比较

5.3 2组患者治疗后的自行排尿率比较分析:观察组患者的自行排尿率68%(17/25);对照组56%(14/2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目前临床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多采用间歇性导尿来辅助患者进行膀胱排空,很少进行膀胱内压力检测,所以,对尿失禁的患者疗效甚微,进而对患者内心健康造成影响,增加患者的自卑心理。

本院通过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膀胱穿刺造瘘术和康复功能训练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膀胱穿刺造瘘术不仅操作方法简单,而且对患者身体损伤小,同时,对患者的膀胱容量也可通过外接测压管进行实时监测,防止因膀胱压力过高而给患者的肾脏造成损伤,预防上尿路感染的发生[6]。康复功能训练可明显加快患者的自行排尿功能,减少残余尿量。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膀胱穿刺造瘘术与康复功能训练相结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在自行排尿率、治疗总有效率及膀胱压力、膀胱容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充分说明将膀胱穿刺造瘘术和康复功能训练二者有效结合,可明显提高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进度,临床应普遍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源性尿量脊髓
中南大学发现治疗雄性激素源性脱发新方法
功能训练联合任脉灸用于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效果观察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成像与CT的诊断对照研究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射频消融联合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治疗25例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