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小板计数及其部分形态学参数的临床意义

2021-05-24周翔陈志涛吴杰

临床内科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活动度分型活化

周翔 陈志涛 吴杰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性肠病(IBD),其炎症活动时往往伴有血小板(PLT)异常活化,后者也被证实参与UC的发病机制。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132例UC患者的PLT及其部分形态学参数指标的相关性,旨在探讨PLT及其相关形态学指标对判断UC病情的潜在能力。

对象与方法

1.对象:纳入2015年9月~2019年5月在武汉市中心医院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的住院UC患者132例(UC组),UC诊断标准依据《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北京)》[1]。其中男72例,女60例,男女比为1.20∶1,年龄23~83岁,平均年龄(49.42±14.57)岁。纳入同期功能性肠病且结肠镜检查结果均未见明显异常的患者208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98例,女110例,男女比为1∶1.12,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51.66±10.10)岁。两组患者年龄及性别构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2.方法:收集两组患者入院时PLT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LPL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UC组的C反应蛋白(CRP)检测结果、病变累及部位、Mayo评分。依据病变累及部位进行疾病分型将UC组患者分为E1型(病变局限于直肠)组16例、E2型(病变累及左半结肠)组35例、E3型(病变累及脾曲以近乃至全结肠)组81例;依据入院Mayo评分再将UC组患者分为缓解期(0~2分)组5例、轻度活动度(3~5分)组43例、中度活动度(6~10分)组74例、重度活动度(11~12分)者10例。

结 果

1.UC组与对照组PLT计数、MPV、LPLT%比较:UC组患者PLT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MPV、LPL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UC组与对照组PLT计数、MPV、LPLT%比较

2.UC患者的疾病分型和疾病活动度与CRP、PLT、MPV的相关性: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UC患者的CRP水平与疾病分型呈正相关(P<0.05),PLT计数和MPV与疾病分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UC患者的CRP水平和PLT计数与UC活动度呈正相关,MPV与UC活动度呈负相关(P<0.05),见表2。

表2 UC患者的疾病分型和疾病活动度与CRP、PLT、MPV的相关性分析

3.UC组与对照组Fib与D-D比较:所有研究对象均行Fib检测结果显示,UC组与对照组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4±0.80)g/L比(2.63±2.24)g/L,P=0.286]。17例UC患者和28例对照组患者检测了D-D,结果显示,UC组患者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0±0.45)μg/ml比(0.18±0.09)μg/ml,P<0.001]。

讨 论

相关研究表明,PLT活化是IBD发病机制的一个重要因素[2],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LT在慢性炎症疾病中起到了“炎症放大剂”的重要作用[3]。在肠道炎症中,PLT的数量、形状及功能均会发生变化,这些改变主要归因于患者血液循环中PLT的高度活化状态[4-6]。PLT可以通过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炎症介质、促凝因子、炎症受体等)来引发和维持其炎症过程,其中较为典型的包括血小板激活因子(PAF)、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PDGF)、血小板因子4、P选择素、凝血因子Ⅴ、Ⅷ和Ⅺ、组织因子、白细胞介素(IL)-8等[6]。

本研究结果显示,UC组患者的PLT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MPV和LPLT%明显低于对照组。PLT计数升高间接表明UC患者的炎症活动刺激了PLT的生成。Gawrońska等[5]对32例UC急性发作患者进行研究发现,UC组患者的PLT计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MPV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但两组L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本研究结论不同,由于该研究仅纳入32例UC患者,故导致结果不同的因素可能为纳入的研究对象数量不足;该研究进一步研究发现,UC患者的一氧化氮(NO)、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新蝶呤浓度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因此认为这4种物质浓度升高有助于判断UC患者炎症程度加剧。

由于UC患者的PLT异常激活,其形态及功能也受到影响。有学者认为,大血小板具有更高的生化及代谢活性,因而在炎症活动期大量被消耗[5,7],这解释了本研究中UC患者的MPV、LPLT%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的原因。相关文献表明,PLT过度活化至少部分由CD40-CD40配体(CD40L)途径介导。CD40L是免疫炎性反应的关键调节剂及组织因子的诱导剂,它启动了外源性凝血途径[8],在活化的PLT和免疫细胞中表达,且被证明仅在IBD患者中通过激活的PLT产生和释放[9]。此外,P-选择素也参与了PLT的活化过程,其通过促进中性粒细胞迁移至炎症区域,并加速PLT-白细胞聚集体的形成,后者被认为是黏膜炎症及PLT激活敏感的标志[10-12]。上述两种主要机制共同参与了PLT的激活,并增强了肠道的炎症反应。

MPV是临床上较易获得的一项指标,其与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类风湿关节炎、IBD、糖尿病及肿瘤性疾病等密切相关[13]。刘春燕等[14]的研究发现,活动期IBD患者的MPV明显低于缓解期IBD患者;Öztürk等[15]则认为UC患者缓解后MPV较前下降。这表明对于IBD患者缓解前后的MPV变化,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尚存在一定争议。Yüksel等[16]发现MPV与UC的疾病活动度呈负相关,与本研究结果一致,且其首次报道了MPV对活动期UC和缓解期UC的鉴别价值,发现MPV预测活动期UC的整体准确性高于CRP与红细胞沉降率(ESR),认为MPV是评价UC活动度的最佳指标。而本研究虽然也发现MPV与UC的疾病活动度呈负相关,但CRP与UC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高于MPV及PLT,且与UC炎症累及范围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CRP不仅可以评估UC患者的疾病活动度,还可以对炎症累及的范围提供一定的预测价值。因此我们认为,MPV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由于其缺乏广泛认可的量化参考值,因此相较于传统的炎症标志物CRP,MPV的临床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

有研究表明,IBD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年发病率为0.15%~1.90%,患病率为0.55%~6.15%[17]。总体而言,相较于非IBD人群,IBD患者发生VTE的风险要高出2~3倍[18];且已有多项研究表明,UC住院患者的VTE发病率高于CD患者[19-20]。本研究中,仅有部分患者检测了D-D,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Fib及D-D发现,UC组的Fib和D-D均高于对照组,由于检测D-D的患者数量较少,故我们不能据此判断UC患者是否存在高凝状态,但有研究表明,对于年轻的UC患者,其血液高凝风险可能更大[21]。因此,我们仍不能忽视对此类患者D-D的筛查。

综上所述,检测PLT有助于对IBD患者的病情进行更加全面的判断,且其极易获得、成本低廉,因此对门诊随访的IBD患者有较大意义。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PLT、MPV等参数在临床诊疗UC的地位可能也会进一步提升。

猜你喜欢

活动度分型活化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工业遗存的活化——叁伍壹壹的时光与鲜花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CT在早期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同临床分型的应用
MRI联合超声成像评价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价值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
活化非遗文化 承启设计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