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貂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预防※
2021-05-24葛平萍葛向平宋晓飞王景伟
●葛平萍 葛向平 宋晓飞※※ 赵 远 王景伟 张 鑫
(1.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山东 济南 250100;2.山东省胶州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山东 胶州 266300)
水貂病毒性肠炎(MEV)是危害水貂养殖业的一大疫病,由水貂肠炎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传播速速快,发病严重[1]。1974 年我国首次发现水貂肠炎病毒[2]。2 个月以上的断奶仔貂最易感,死亡率高达90%,感染水貂主要表现精神沉郁、呕吐、腹泻、肠道黏膜出血等,造成水貂养殖业巨大的损失。
1 病原特征
水貂肠炎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细小病毒属(Parovirus),为单链线状DNA 病毒,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犬细小病毒、蓝狐细小病毒、浣熊细小病毒均为猫细小病毒家族成员[3],它们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结构。水貂肠炎病毒粒子呈二十面体对称结构,无囊膜,电镜下观察为六边形或近似圆形,直径为20~24nm[4]。水貂肠炎病毒对环境耐受力比较高,对氯仿、乙醚、热、酸等均耐受,在低温环境下可保持病毒效力[5],该病毒在粪便中存活可达数年之久。次氯酸钠、各类氧化剂、福尔马林等能够消灭该病毒。
2 流行病学
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水貂均可感染水貂肠炎病毒,以幼貂最易感,主要原因是幼貂的免疫系统不完善,断奶后母原抗体逐渐降低,对水貂肠炎病毒抵抗力不够,感染后死亡率约为90%。成年貂免疫系统逐渐完善,对水貂肠炎病毒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往往呈隐形感染或慢性经过,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水貂病毒性肠炎的主要流行特点是地方性流行,发病水貂及其污染的粪便、水、饲料等是主要传染源,该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水貂繁殖一般在4~5 月,仔貂断奶时多在6 月,夏季比较炎热,养殖不规范,防疫不到位,成为此病暴发的主要诱因,夏季为此病的多发季节。
3 临床症状
水貂病毒性肠炎的潜伏期一般是7d 左右,根据临床发病特征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6]。
3.1 最急性型
不表现临床症状,死亡快,病程一般为1d左右。
3.2 急性型
发病水貂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饮水增加,不喜动,呕吐、腹泻,排黄色或粉色稀便,体温升高40℃以上,一般5d 之内死亡。
3.3 亚急性型
症状与急性型基本相似,但比急性型发展稍微缓慢一些。
3.4 慢性型
腹泻为主要特征,食欲下降,身体消瘦,喜卧,被毛粗糙。
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粪便呈黄色、粉红或灰白色,甚至出现煤焦油样,有的粪便中混有白色脱落物,主要成分是肠黏膜、纤维蛋白和黏液[7]。
4 病理变化
发病水貂眼球下陷、脱水,剖检可见腹腔积液,肠道黏膜出血,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出血,胃内有煤焦油样内容物,肝脏和脾脏肿大出血。
5 诊断
5.1 血凝试验
水貂肠炎病毒血凝特性与禽流感等病毒不一样,在4℃、pH 值6.4 左右能够凝集恒河猴和猪红细胞,常用1%猪红细胞,比较易得,而且准确度比较高。有报道称个别水貂肠炎病毒无血凝性[8],因此该方法并不是100%适用,需结合其他方法进行确定。
5.2 病毒分离
取发病水貂肠道内容物或粪便加生理盐水反复冻融2 次,离心取上清过滤后,同步接种F81细胞,次日换液,连续盲传5 代,若出现典型的拉网、破碎等细胞病变,即可判断为病毒分离阳性。
5.3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鉴定
根据水貂肠炎病毒设计特异性引物,将分离病毒液或者发病水貂脏器提取DNA 后,进行PCR 鉴定,出现目的条带即为阳性。
6 预防
水貂病毒性肠炎传染性强,一旦发生,损失惨重,该病以预防为主。预防水貂病毒性肠炎的方法就是疫苗免疫,市场上的疫苗主要有灭活疫苗、弱毒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已上市疫苗情况,见表1。
表1 市场主要水貂病毒性肠炎疫苗
疫苗一般是一年免疫两次,种貂配种前30d可以加强免疫一次。除了做好疫苗免疫接种外,饲养管理也很重要,对水貂饲养环境要定期清洁,严禁饲喂变质的饲料等。还要注意营养搭配,补充维生素含量高的水果蔬菜等,提高水貂免疫力。一旦发现可疑病例,一定要第一时间做好隔离,并对场地进行消毒,病死水貂做好焚烧处理,防止病毒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