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基金政策调整对医院科研工作的影响分析
2021-05-24刘峥LIUZheng李媛LIYuan王丹蕾WANGDanlei邬凡WUFan吴玮WUWei丁元杰DINGYuanjie吴宾WUBin王兵WANGBing张华ZHANGHua饶慧瑛RAOHuiying梁公文LIANGGongwen韩娜HANNa
□ 刘峥 LIU Zheng 李媛 LI Yuan 王丹蕾 WANG Dan-lei 邬凡 WU Fan 吴玮 WU Wei 丁元杰 DING Yuan-jie吴宾 WU Bin 王兵 WANG Bing 张华 ZHANG Hua 饶慧瑛 RAO Hui-ying 梁公文 LIANG Gong-wen 韩娜 HAN Na
医院科研工作是学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1],对临床诊疗技术起到了升级、优化及保障作用。本着促进临床与科研更好结合,激发医护人员科研积极性的理念,我院设立了科研专项基金,鼓励医务人员开展科技活动,提高医护人员医疗、科研及护理水平。近年来,医院通过调整院内科研专项基金的项目类型、增加经费投入等方式,逐步提升了医院科学研究水平与质量,培养青年人才、建设学术梯队,促进学科医、教、研、管理的全面发展。为适应医院发展新形势,进一步促进医院科研工作开展,医院于2016 年对院内科研专项基金政策进行了较大调整。本研究通过对2014年至2017年院内科研专项基金资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基金政策调整前后医院科研工作的发展情况。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取医院科研管理系统检索出的2014—2017年度获批的科研项目295 项,资助金额922 万元,项目平均资助期限为2 年。将项目负责人在院内科研专项基金资助期内取得的科研工作业绩情况纳入研究,包括基金、论文、专利、获奖等。其中,纳入数据统计的基金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省部级及以上各类科研基金,涵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等项目。论文包括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中文统计源期刊和SCI 论文,专利包括以第一完成人或其他完成人申请并授权的专利,成果奖包括以第一完成人或其他完成人取得的国家级、省部级及各类学会等颁发的奖项。
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梳理获批2014—2017 年度院内科研专项基金项目负责人在项目资助期内申报的院外科研项目工作情况,分析2016 年院内科研专项基金政策调整前后不同层次科研人才的科研工作情况。
3.统计方法。使用SPSS for Windows 20.0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计数资料统计方法分别对获批院内科研专项基金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及其科研工作情况进行描述;采用趋势卡方检验分析2014 年度至2017 年度基金项目负责人获得资助时的年龄或职称的变化趋势。p 值均为双侧检验,α检验水准为0.05。
结果
1.院内科研专项基金资助情况分析。医院在2016 年对院内科研专项基金政策进行了调整,表1 列出了调整前后两年获批院内科研专项基金项目负责人的基本分布情况。结果显示,调整前每年共有30 余个科室获得资助,调整后扩大到50 个科室,资助覆盖面更加广泛。不同年份之间基金项目负责人所在科室分布存在差异,卡方值为24.823,p 值为0.003;项目负责人年龄趋势卡方值为4.947,p 值为0.026;职称趋势卡方值为17.634,p值为0.001,提示院内科研专项基金调整前后项目负责人的年龄和职称的比例趋势变化分别存在统计学意义,即院内科研专项基金调整后项目负责人的年龄趋于年轻化,并且资助了更多初级和中级职称科研人才。
表1 院内科研专项基金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n(%)]
2.院内科研专项基金投入与科研工作整体成效。2014 年度至2017 年度院内科研专项基金共投入922 万元,在该基金资助期内项目负责人获得省部级及以上项目资助金额为2102.6 万元,是院内科研经费投入的2.28 倍。获批省部级及以上项目数明显增加,院内科研专项基金资助力度与获批省部级及以上项目情况呈正相关趋势,特别是该基金政策在2016 年调整后,获批省部级及以上项目数和资助金额增加明显(图1)。
此外,2014 年度至2017 年度院内科研专项基金资助期内,295 名项目负责人中198 人发表了科研论文,占全部项目负责人的67.1%,累计发表论文520 篇,人均发表1.76 篇。该基金政策调整后,论文发表数量为288 篇,是调整前的1.24 倍(表2)。
2014 年度至2017 年度院内科研专项基金资助期内,申请并获得授权的专利数共48 项,获得成果奖共28 项。自2016 年调整基金政策后,专利数量下降明显,获得科技成果奖数量较稳定,见表2。
3.不同职称科研人才的科研工作情况
图1 院内科研专项基金资助力度与获批省部级及以上项目情况
3.1获批省部级及以上项目情况。自2016年基金政策调整后,初、中级职称科研人才获批省部级及以上项目数和资助金额明显增加,说明基金政策调整后更注重培养青年科研人才,且成效显著。正高级职称科研人才获批省部级及以上项目数和资助金额增加明显,而副高级职称科研人才项目获批情况有所下降。见表3。
表2 院内科研专项基金资助期内项目负责人的科研工作情况
表3 不同职称科研人才获批省部级及以上项目情况
3.2 论文发表情况。自2016 年基金政策调整后,初、中级职称科研人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数量均有所增加,尤其是中级职称人员论文发表数量增加明显,调整后两年发表论文总数是调整前两年数量的3.14 倍。正高级职称科研人才发表论文数量较为稳定,而副高级职称人员论文发表情况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图2)。
图2 不同职称科研人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情况
3.3 授权专利及科技成果奖情况。表4 所示为2014 年度至2017 年度院内科研专项基金资助期内,不同职称科研人才申请并获得授权的专利数及获得科技成果奖情况。自2016 年基金政策调整后,不同职称的科研人员获得授权专利数均明显下降;中级职称科研人才获得成果奖数量略有上升,其中3 项获奖人排名位于前5 位;而高级职称人员获得成果奖数量下降明显。结果表明,医院应注重培养各层次科研人才带动学科发展,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意识。
讨论
为紧跟学科发展前沿,满足科研人才发展需求,2016 年我单位对院内科研专项基金设置的项目类别进行了调整,从基础课题、临床课题、护理课题调整为青年科研培育项目、热点攻关研究项目、科研人才交流项目、学科科研培育项目、护理科研项目、管理研究项目以及教学研究项目,基金设立项目的种类多样化,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层次的科研人才,涉及资助科室范围更加广泛,带动各个学科积极发展。同时,基金还不断加大资助力度,并增加了课题立项数目。在基金资助期内,初、中级职称科研人才的科研工作发展情况成效显著,尤其是获批省部级及以上项目数量和资助金额,以及论文发表数量均有大幅提升。
针对院内科研专项基金政策的调整,我们有以下几点思考:
1.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经过多年探索,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管理模式[2]。首先,院内科研专项基金调整后每年的指南由科研处、教育处、护理部和党院办共同制定,根据不同项目特点和研究热点制定当年指南方向。其次,院内科研专项基金招标公开透明,每年招标都向全院各科室主任通报招标信息,并将信息以多种方式传达至学科助理和科研秘书。第三,基金评审流程较为规范、公平,通过函审和会议评审答辩的方式,同时邀请不同学科的外院专家进行科学评审。通过科学评审的项目将进入伦理评审过程,当取得伦理批件后,则正式立项。第四,基金立项后管理过程精细,制定了基金管理和经费预算管理文件,定期对文件进行修订。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文件要求执行。同时,追踪项目中期和结题后科研产出情况。第五,为保证各类项目顺利开展,医院公共科研平台为项目负责人提供实验服务、样本保存、文献检索、统计方法学咨询等服务,为项目实施保驾护航。此外,护理课题实行导师制,对课题的执行进行全程指导。
表4 不同职称科研人才获得授权专利数量及获得成果奖情况
2.有针对性地设立项目类型。近年来,为对接国家科研项目类型及研究方向,自2016 年开始,医院对院内科研专项基金设置项目类型进行了调整,项目类型趋于多元化,资助科室范围更加广泛,以激发不同科室、不同层次人员的科研意识。
调整后,基金针对40 周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设立了“青年科研培育项目”,培养青年人才的科研能力,支持青年科研人员开展有创新性的医学研究,同时为青年科研人才申报自然基金提供有力支持。“科研人才交流项目”则倾向于资助没有国外学习经历的青年科研人员到国外高水平科研机构或实验室就某个前沿领域的科研项目开展合作研究,学习某项科学研究的关键实验技术,提供与国外学者交流的机会。此外,基金还针对学科发展设立“学科科研培育项目”,扶持学科发展;针对当前研究热点设立“热点攻关研究项目”,每年选取1—2 个研究热点方向,例如专利转化、人工智能等方向。护理课题一直是院内科研专项基金持续资助的项目类型,设立目的是为了解决临床护理问题,使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尤其是术后得到更好的护理服务。教学课题是2016 年新增类型,该类型结合医院“一点六面”的教育教学发展规划,以促进医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进行立项资助。管理课题也是2016 年新增类型,设立初衷是以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促进医院文化建设为目标,课题研究内容包括医院管理全过程的研究,选题范围主要包括管理理论、管理方法、思想建设等方面。
3.培养青年科研带头人,发挥学科和科研管理部门能动性。近年来,各级医院都非常重视青年科研人才的发展[3-5],他们是科室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2016 年以来,通过设立青年科研培育项目和科研人才培育项目,着重培养青年科研人才发展,也是医院科研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院内科研专项基金政策调整后,项目负责人的年龄趋于年轻化,资助了更多初、中级职称人员,研究结果显示这一群体获批省部级及以上项目数、资助金额及发表论文数量方面成效显著,另一方面反映出青年人才对科研探索变得更加积极,对于国家或省部级自然基金等竞争性较强的项目具有良好的承担能力。
院内科研专项基金是培养青年科研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学科发展的有力武器。现阶段,高级职称科研人员是学科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带领青年人才和学科不断前进的动力。研究结果显示,副高级职称人员科研工作情况略显薄弱。研究还发现,基金政策调整后多个科室获得省部级及以上项目数、资助金额以及论文发表数量显著增加,特别是妇科、骨关节科、检验科、内分泌科和重症医学科,但不同层次科研人才以及各学科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未来需要联合科室与科研管理部门共同努力探索,通过科研人才培养,带动学科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