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赏识”与“救失”在幼儿游戏中的实践应用

2021-05-24潘秋荣

南北桥 2021年15期
关键词:赏识游戏

潘秋荣

【摘    要】“赏识”与“救失”,是幼儿园游戏中幼儿良好品质形成的有效教学策略,可以助力幼儿教学方法体系转型升级。因此,本文立足幼儿游戏活动实践,阐述了“赏识”与“救失”的内涵,从发展幼儿的个性潜能、让幼儿在错误中学习、让幼儿承担自然后果等方面,论述了“赏识”与“救失”的应用策略,并对“赏识”与“救失”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进一步探究,为幼儿园日常游戏活动中出现此类现象提供一些具有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赏识”  “救失”  游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5.066

“渴望得到赏识”是人性中的最本质需求。通俗而言,就是渴望被重视、被关注,幼儿更甚。虽然当前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均采取了“赏识”的教育手段,但是单纯的赏识并不能帮助幼儿完全规避错误,甚至对幼儿的健康成长造成了干扰。因此,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科学运用“赏识”与“救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赏识”与“救失”在幼儿游戏中的应用内涵

(一)“赏识”的内涵

“赏识”意为认识到他人的才能并予以关注、赞扬。赏识教育是国际著名的教育方法之一,强调“没有种不好的庄稼,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赏识教育原则为尊重、宽容、信任、提醒、激励、理解、支持、包容。而非单纯的“表扬+鼓励”,具体表现为教师千方百计、绞尽脑汁、努力搜索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寻找值得赏识的靶位,创造良好的赏识环境,适当警示,在游戏过程中强化幼儿的心理体验,激发其主动纠正不良行为的意识。

(二)“救失”的内涵

“救失”与“有文化”相对应。救失的本意为补救失误,源于《礼记·学记》中的“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具体而言,教师是发扬幼儿优点并纠正幼儿缺点的指引者,教师需要在发扬幼儿长处、促使优秀的幼儿更加优秀的同时补救幼儿的短处,为幼儿后续学习与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促进每一位幼儿德智体美各方面协调发展。

二、“赏识”与“救失”在幼儿园游戏中的应用策略

(一)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个性潜能

“赏识”从某种视角来看就是一种“追寻感觉,偿还甜头”的教育,注重幼儿在游戏中的个体心理体验以及本质追求。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适时给予肯定、赏识可以帮助幼儿战胜因生理弱小而在心理层面埋藏的自卑、不安,产生“我能行”的感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应主动转变教育理念,在游戏过程中用心关注、观察每一位幼儿的行为表现,注重全面发展的同时又能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懂得教育,懂得欣赏。比如,子晨小朋友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注意力容易分散,专注时间短,但他却是一个发散性思维比较突出的孩子;有些幼儿做事拖沓,但却具有谨慎、周全的良好品质。通过思维转换,可以引导教师对幼儿产生更多的良好期望,为“赏识”教育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无法掌握开发每一位幼儿巨大潜能的手段,是教育工作者的遗憾。因此,教师应主动成为幼儿强项的发掘者,将幼儿的性格特点进行详细划分,发现不同幼儿擅长的不同领域。比如,部分幼儿是“绘画高手”,而部分幼儿是“音乐高手”等。在必要情况下,教师可以为幼儿建立档案袋,将幼儿的绘画作品、制作的小手工及获得的赞扬集中存储,定期翻阅整理,便于发现幼儿不同的学习风格,为幼儿潜能开发手段的针对性实施提供依据。

(二)让幼儿在错误中学习

允许幼儿犯错,引导幼儿在错误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正确技能。幼儿园就像满载的帆船,快、中、慢不同类型的幼儿处于帆船的各个部位,聪明的扬帆者会让他们同舟共济,而非嫌弃船尾客落后或时常犯错误而将他们遗留在岸。比如,有一天,彤彤在户外自主游戏中玩拍皮球,由于没有控制好拍球力度,皮球跳到走廊廊道的装饰架上,打坏了两个花盆。彤彤紧张地叫到:“老师,花盆打坏了。”我不慌不忙走过去问道:“宝贝,花盆打碎了,你有伤到吗?”彤彤说:“没有。”我紧接着问:“彤彤,你发现花盆是怎么打掉的吗?”彤彤用有些紧张地语气说道:“是我拍皮球时由于太用力了,皮球跳起来就打到花盆。”我问:“你觉得为什么花盆会被打倒呢?”彤彤:“因为太用力了。”“还有呢?”“嗯……这里太窄了。”我赞同到:“对啊,这么窄不能拍皮球,那么你觉得在哪里拍皮球才比较合适呢?”彤彤:“到比较宽的地方。”我:“我们这里哪里比较宽?”彤彤:“廊道外的大坪里。”我:“那么你下次會去哪里拍球呢?”彤彤:“要拍球,就去室外拍球。”我:“是不是到室外拍球就可以使全力乱拍乱扔球呢?”彤彤:“不是的,也要注意用力,还要注意旁边有没有容易碰到的东西,然后把它搬走或者远离。”从此以后,彤彤再也不会在室内或狭小的地方拍球了。

错误是幼儿学习的最好机会,并不是说任其不断犯错误,就会学到正确的技能,而是在其犯过错误发现错误后,通过成人的正确启发引导,思考与训练后总结出正确可行的方法,并得出一种常用的规则,这样才能让犯错成为有效,以后幼儿才能减少犯错,也能够坦然面对犯错,同时提高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幼儿犯了错误,教师千万不要只是责骂、批评,这样只会让幼儿学会害怕和推卸责任,对于幼儿找到犯错的方法毫无帮助,相反会成为幼儿能力提高与发展的障碍。当然这里说的犯错是在不影响幼儿生命的安全范围内,有的错误是不能犯的。又如,在户外活动时,幼儿每天自带热水保温杯。热水杯对于幼儿来讲是很危险的,多数成年人都清楚,但是他们很难让幼儿认识到这种危险性并促使其产生热水不能入口的意识。基于此,教师可以往水杯里倒入很烫的开水,然后引导幼儿感知“我轻轻一碰就可以感知到温度”。此时,部分好奇心旺盛的幼儿也会伸出手轻轻触碰热水杯,但在他们感受到热水温度后就不会主动尝试饮下,杜绝了幼儿不听警告擅自喝热开水而被烫伤的情况。每一个人都会犯错,幼儿犯错频率更高,若对幼儿犯错缺乏耐心,甚至严厉制止其主动参与任何类似活动,就会导致幼儿丧失对周边新鲜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甚至畏惧主动操作、主动接触世界,成为一个仅注重理论而不注重实践的“乖孩子”,永远无法形成事物对错的判断能力。而允许幼儿从错误中学习,较之给幼儿讲述“大道理”或者“制定规则”效果更佳,可以让幼儿切身总结经验,确保类似错误不会再次出现。

(三)让幼儿承担自然后果

自然后果由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强调让幼儿体验因自身选择而产生的自然而然的后果,即利用直接的体验代替一味的说教、惩处,让幼儿自己吸取教训。让幼儿承担自然后果的实质是让幼儿在成长中自然收获经验,实现体验式成长,以后果为引导,督促幼儿在安全的情况下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让幼儿承担自然后果的行动步骤为:让幼儿参与做决策;清晰告知规则界限;承担自然后果;探讨如何解决问题。“让幼儿参与做决策”主要是告知幼儿其所拥有的选择权利,让幼儿更愿意践行决定并为自身言行负责。比如,给幼儿养成按时定点活动的习惯,并认真和幼儿协商——午睡可以选择睡或者不睡,但是在上课时不可以打瞌睡,由幼儿自己选择;“清晰告知规则界限”主要是让幼儿明确地了解自己所面临的规则、期望。比如,在幼儿玩耍时,及时提醒幼儿“还有5分钟就可以吃饭了,孩子们可以去洗手了”,在幼儿没有行动时,再次提醒;“承担自然后果”主要是在特定情形下,要求幼儿承担因自己决策、言行而诱发的后果。比如,幼儿没有在约定时间内完成所担任的工作时,就需要承担被教师取消某种选择特权的后果;“探讨如何解决问题”主要是设计一些向前看的问题,引导幼儿将视线转移到弥补过失、解决问题方面,避免选择哭闹方式迎接自然后果。

事实上,教师也没有权利替幼儿担负责任,也没有权利替他们收拾残局,因为这些事都是他们自己的事。比如,要求幼儿带一些游戏活动中需要的操作材料,但是浩浩在上学时经常忘记,每次妈妈发现幼儿忘记带了,就会立刻赶到学校,把这些材料带给他,久而久之,他就觉得“即使我不带这些材料来,妈妈也会送过来,没什么好担心的”,然后继续忘记带。一个幼儿忘记带操作材料的后果是什么,那就是在区域游戏时只能看别人在操作或只能寻求教师或同伴的帮助。妈妈把忘记带学具的后果当成自己的责任,那么换一种情况,让幼儿自己承担不带学具之后的后果会是怎么样,于是在浩浩有一次忘记带之后,妈妈没有去给他送,也没有理会他的抱怨,在没有操作材料无法参加游戏一两次之后,浩浩自己就养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要记着做的习惯,而且再也不会忘记。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利用自然结果让幼儿体验自己的行为的后果,就给幼儿提供了一个真实和诚实的学习机会。

三、“赏识”与“救失”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应用效果

“赏识”可以挖掘幼儿潜在的积极因素,培养幼儿自尊、自强、自信,逐步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激励一大批幼儿前进;而“救失”可以由教师担任引导者,将幼儿的视线转移到自身的不足方面,促使幼儿在对自己言行负责的同时,主动弥补,健康成长。特别是自然后果法的应用,可以让幼儿体验到结果后进行对事物是非、对错的自然总结,掌握类似事件的处理方法,达到帮助解决、纠正幼儿错误行为的目的,避免了师幼之间的正面冲突。同时通过自然后果的体验,可以锻炼幼儿总结对自身有利、有害行为的能力,谨慎选择,并为自身行为负责,弥补过失,增强幼儿的责任感。比如,当看到幼儿有良好表现的时候,教师会毫不吝啬自己的表扬与奖励,发现问题及时“救失”。幼儿在角色区玩游戏时,东东专注时间长,善于与同伴交往,富有想象力,创造性强,表达清晰,但说话大声,不爱护玩具材料。教师应及时鼓励与表扬幼儿的优点,同时也引导幼儿在游戏时如何与同伴轻声交流,玩具轻拿轻放。幼儿兴致勃勃地带着教师的肯定告诉同伴,既让幼儿在愉悦中游戏,又为幼儿指引了正确的方向,明确了游戏规则与玩法,提高了幼儿多方面的能力。

综上所述,“赏识”是促使幼儿生理、心理产生良好体验、建立自信的主要手段,“救失”则是发现幼儿潜在不足,帮助幼儿在错误中成长的重要方法。在幼儿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不单单需要积极运用“赏识”教育手段,发现并鼓舞幼儿身上的长处,引导幼儿利用优势克服原有的不足,而且需要及时补救幼儿的短处,让幼儿承担自然后果,促使每一位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杜梦影.浅谈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明日风尚,2019(010):107.

[2]陈霞.关爱留守儿童,用爱温暖孤独——淺谈农村小学班主任细节教育之赏识学生[J].新课程,2019(028):253.

[3]赵敏,曾宇,杨小芳.“倾听花语,长善救失”理念下的特色课程[J].基础教育课程,2018(6):45-49.

[4]黄琴琴,曹晓君.浅析幼儿园教师应如何运用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J].河南教育:幼教,2019(008):58-60.

猜你喜欢

赏识游戏
游戏
“温柔”的力量
浅谈幼儿赏识教育
用心感受,用爱教育
“赏识”催开作文花
西部城乡结合地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
疯狂的游戏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