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美育实践育人体系研究

2021-05-24田海斌

南北桥 2021年15期
关键词:实践育人立德树人美育

田海斌

【摘    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提倡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探索通过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实施、美育课程对接和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的人文修养和内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立德树人  美育  实践育人  体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5.014

为进一步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陶冶情操,浸润心灵,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构建美育实践育人体系是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高校美育实践育人体系构建的基础

第一,专业特色突出。“美育浸润·美育实践育人”学生工作特色活动能够充分体现艺术类专业优势,紧密结合学生专业特色、培养模式、学习方式和个性特长,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体现全员育人的特色,对学生成长成才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指导大学生艺术社团、校园文化艺术建设,开展具有工科特色的多层次的公共艺术教育实践活动,并逐步探索出“五位一体”新工科美育建设发展路径。

第二,工作重心明确。把建设美丽校园和师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培养学生高贵的灵魂、高尚的气质、高雅的言行作为工作重心和教育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目标,通过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和特色活动的持续开展,使大学生在学习、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操守。

第三,内容积极向上。学风建设是一所大学的灵魂,诚信考试不仅是优良学风的表现,而且是诚实做人的体现。通过开展专业技能培养、强化、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校园内营造出“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加强学风、校风建设,促进优良学风、校风的进一步形成。树立全员参与、全过程教育、全覆盖宣传,做到措施有力、责任到人、纵横到底,以美育育人之风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与巩固,并形成学风建设长效机制,为营造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奠定基础。

第四,工作成效显著。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类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出积极向上、青春活力、优雅清新的校园文化氛围,能提升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拥有学生艺术社团“相声俱乐部”“星期音乐会”“第舞频道”“声线朗艺团”“汀兰民乐社”“春柳戏剧社”等蓬勃开展。每学年社团演出近百场,提升学生的文化育人氛围和审美力。教研團队在交叉课程创建、MOOC及线上教学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教研团队还具有艺术思政课程创新教育成果,还具备跨校融合的艺术文化资源优势。

二、高校美育实践育人体系建设目标

1.传承传统艺术文化、革命艺术文化,完善新时代先进艺术文化实践与育人功能相关内容。学校美育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属性,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艺术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高校学生自觉增强文化主体意识、强化文化担当的新面貌。把艺术文化作为育人的主旋律。

2.探索德育与美育融合之路,要把建设美丽校园和师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培养学生高贵的灵魂、高尚的气质、高雅的言行作为工作重心,而并非传统意义上美育教育的简单分工,实现顶层规划必须与美育理念相结合,才能使之完成使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新式人才。把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和学校教学计划,实行学分制管理,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

3.围绕立德树人总要求,整合美育资源,把美育元素融入课程思政,通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育心、育气、育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造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相融合的美育新模式,整合各类资源,第一课堂设置艺术公共课程,围绕普及艺术教育、提升专业艺术教育,建设一批高质量美育精品课程;第二课堂围绕加强高水平大学生艺术团建设,试点艺术思政公开课,捋顺工作机制,激活美育工作的活力,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4.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凸显鞍山独具特色的钢铁艺术之美。辽宁科技大学2019年创作的高校原创剧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巡演二十余场,观众达到三万人,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力。围绕“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积极推进用红色文化实践育人与美育育人相结合;结合艺术特色实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原创音乐剧排演,引导青年学生跟党走,树立文化自信。

三、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美育实践育人体系的建构

(一)以高水平艺术社团活动为载体的美育实践育人新模式

充分发挥高水平艺术类学生社团或艺术爱好者社团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和影响力。在综合性大学或艺术类院校,有很多艺术类专业学生或艺术爱好者组成的学生社团。组建艺术类学生社团或艺术爱好者社团组织,可以整合资源,利用高水平艺术类社团的广泛影响力。以辽宁科技大学为例,作为一所工科为主、理工文经管法艺术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大学,全校共有各类学生社团近百个,其中艺术类学生社团或艺术爱好者社团共10余个,有着丰富的艺术类专业社团底蕴,不乏高水平学生社团,如相声俱乐部、春柳戏剧社、第舞频道、声线朗艺团、星期音乐会、汀兰民乐社等校内外知名学生社团,校、院两级学团组织积极依托高水平艺术类社团,精心策划和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活动实践美育育人。

大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要清楚地认识到艺术社团在美育实践育人过程当中的作用,充分发挥艺术类学生社团的美育育人功能,深入细致地开展美育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理解和感知,加强学生的艺术修养,提升认识美、发现美、尊重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使学生自身更好地做到立德修身。

(二)以“美育浸润·美育课程实践”为代表的专业实习实训新尝试

以辽宁科技大学为例,在疫情防控严峻的形势下,学生就业压力很大。校、院领导审时度势,积极应对,针对艺术类专业就业、实习特点及与疫情防控要求的冲突和矛盾,制定行之有效的毕业实习方案和措施,与学校周边中小学达成共识,签订学生美育浸润、美育实践战略合作协议,发挥专业优势和特色,为学生就近爭取实习、实训机会。依托美育浸润行动计划项目,为学校周边中小学开设艺术素养拓展体验课程,由大学生授课,实现教学相长,既提升了大学生的美育实践能力,也为中小学生提供了精彩的美育课程实践。

同时,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基地的文化优势,设计完成具有区域文化艺术特色并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的美育课程方案。以获批辽宁省教育厅美育浸润计划项目为契机,整合各类资源,积极探索毕业生实习实践途径,突出专业特色和优势,鼓励毕业生发挥特长,通过教学互动交流,提升毕业生业务水平和能力,打造学生就业实习平台,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综合竞争力,促进毕业生全面高质量就业,为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做出艺术人应有的贡献。

(三)以志愿服务、公益实践为形式的美育实践活动新探索

为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大学生活,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与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学习与成长,共青团组织应发挥能动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美育实践。比如,每年组织学生先后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高校各级团组织应引导和组织大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辽宁科技大学为例,跟着郭明义学雷锋品牌志愿服务活动,毕业生志愿服务活动,全年义务到基层、公共场所、学校等公益演出达到百余场,提升了当代大学生服务社会的觉悟和意识,锤炼了青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并且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

(四)“以艺战疫”特殊的战疫斗争——美育思政新融合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整个社会发展和秩序造成巨大冲击,在大考面前,“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辽宁科技大学党团组织迅速反应,全员行动起来,党政靠前指挥,落实责任,整体做到“四个心”,即“党政筑决心、师生有信心、宣传暖人心、学校见同心”;“四个早”即做到“早落实、早排查、早启动、早防控”。师生积极响应号召,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有的人在社区担任防疫宣传志愿者,有的人捐赠防疫物资,教师、毕业生、在校生分别创制了百余部脍炙人口的艺术作品,不乏原创音乐作品和短视频等,歌颂抗疫前线的白衣天使,为战胜疫情加油、鼓劲,社会反响强烈。

各基层单位针对媒体正面宣传的需要,以党总支、团委、各系为单位积极动员学生参与创作,在前期开展快板、朗诵、舞蹈等多种方式宣传的基础上,还开展了一系列“助力武汉”的工作。学生通过手绘图的方式,在朋友圈转发,宣传助力武汉。

美育实践育人是一个新生事物,还在起步和爬坡阶段,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和美育工作者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为建立高校美育实践育人体系而呼吁并不断实践。把美育与美育实践纳入学生总体教育教学规划和教学大纲当中,使美育实践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高校各职能部门应当通力合作,确保大学生美育实践活动能够有序而丰富多彩地开展,更好地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帮助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其完美、独立的人格。同时,应该建立起质量高、数量稳步增长的大学生美育实践服务基地,长期坚持并支持学生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定期评选、表彰大学生美育实践示范基地和优秀基地。高校还应坚持长期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服务基层,服务农村,走进社区,逐步建立美育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基金项目:本文为辽宁科技大学党建研究课题《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美育实践育人体系研究》(编号2020KDDJ-X19)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夏侯琳娜.“立德树人”视域中的新时代高校美育理念建构[J].理论学刊,2020(3):127-134.

[2]栗嘉忻,娄淑华.新时代高校德育与美育协同发展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5):138-141.

[3]李元博.以美化心以美育德——构建新时代高校美育育人思政教育新模式[J].教育观察,2020(1):95-99.

猜你喜欢

实践育人立德树人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美育教师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