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进展研究
2021-05-24张琦
张琦
摘要: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各类慢性病的发生率明显提高。老年患者依从性不佳,会影响患者的疾病治疗有效率,令病情恶化。本文现就对老年人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老年患者;用药依从性;影响因素;护理进展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老年人的年龄划分有两个标准:在发达国家,65岁以上的人群定义为老年人,而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太地区)将60岁以上的人群称为老年人。不同于青壮年,老年人身体内各器官和组织发生衰老性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中发生明显变化,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会提高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患者用药依从率[1]。用药依从性不良不仅会导致疾病治疗效果下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如果情况严重,还会加重原有疾病病情,造成医疗支出增加以及医疗资源浪费。因此,调查老年人服药依从性差的原因,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意义重大。现综述如下:
1患者依从性的概念
依从性也称顺应性、顺从性,是指患者按医生的医嘱或规定进行治疗的行为,也可以说依从性高的患者合作性比较高。即便是最完善的治療计划,如果患者不配合,即依从性不高,也会导致治疗不成功。患者依从性差最显著的后果为:疾病未能得到减轻或者治愈。据美国监察总局办公室的估计,每年有125000例心血管病人由于用药非依从性导致死亡。患者疾病治疗依从性不佳,除了会额外增加医疗费用之外,还将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比如漏用治疗青光眼的药物,可能引起致盲或视神经受损等后果;漏用抗高血压药品,可能引发脑卒中;漏用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可能引起心脏停搏或心律失常;未遵医嘱盲目使用抗生素可能造成再次感染,同时导致耐药菌出现。
依从性可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完全不依从。在实际治疗中这三类依从性各占1/3。患者对于具体用药的依从性,即为该具体药物的依从性。近几年,有学者提出以“一致性”以及“遵医性”等名词替代依从性。这些学者指出,依从性过分强调患者被动性地执行医生的医嘱,无法体现出医患互动关系中患者的主观能动性。通俗来讲,依从性的问题并非只是患者的问题,医护人员也必须考虑自身的言行态度在患者遵医行为中的作用,重视对患者主动性的调动。当前,遵医性以及依从性等被视为同义词,二者可以相互转换使用。但concordance于Mesh主题词表中依旧需要转换为Patient com Pliance一词进行查找。
2影响老年人用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
有文献表明,社会环境、患者的态度、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医患关系为影响老年患者用药依从性最主要的因素[2]。
2.1 患者因素
2.1.1 个人特征
患者的个人特征主要包括受教育水平、种族、性别、年龄、社会活动参与程度等。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视力、记忆力以及听力水平明显衰退,生活能力降低,依赖性增强。有调查指出,我国老年人年龄每增加10岁,依赖发生率成倍增长[2],因此易出现药物漏服、少服以及误服等情况。另有文献证实,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社会地位、种族以及性别无关[3]。但也有文献指出,老年患者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会对其治疗依从性造成影响[4],享受公费医疗以及医疗保险的患者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自费的患者。
2.1.2 患病类型
有文献调查表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通常与所患疾病及疾病的慢性症状无关[5]。但也有报道指出,老年患者会随着自身健康状态的改变而改变用药依从性。另有文献表明,疗程在1年以下或疗程在10年以上均会导致依从性降低。疗程过短的患者对疾病的危害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忽略了疾病治疗的重要性,而疗程过长的患者又难以坚持遵医嘱服药。
2.1.3 认知因素
患者若主观意识过强,在对药物与治疗缺乏全面了解时,习惯凭经验以及直觉判断事物,会严重影响用药依从性。有研究表明,约43%的患者错误地认为没有症状就无需服药,有31%的患者认为长时间用药的副作用大,另有57%的患者认为药物的价格和疗效呈正相关。
2.2 医患关系
医生、护理人员、药剂师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态度直接决定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医生从业时间过短或专业水平不强,容易导致患者心生不满或对于其失去信任,影响用药依从性。护理人员或药师在对老年患者发药时,若未进行有效指导,会导致患者错用药物或不正确使用药物。
2.3 社会因素
2.3.1 就医条件
与农村的老年患者相比,城镇的老年患者用药依从性更好。这与城镇医疗服务保障相对健全、就医方便有关。目前,国内临床上推荐长期使用的药品为合资、独资及进口药品,价格相对昂贵,但很多老年患者经济收入偏低,在服用价格偏高的药物时,往往不能承受,从而降低其依从性。
2.3.2 家属与家庭支持
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属支持会在极大程度上消除老年患者用药依从性下降的不良因素。
2.4 药物因素
2.4.1 治疗方案复杂
药物种类、给药时间、给药途径和注意事项太过复杂,极易导致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下降。在所有不依从的行为鉴定中出现率最高的就是应用多种药物以及给药复杂。一旦给药复杂情况得到纠正,患者用药依从性就会增加。
2.4.2 药物影响
绝大多数药物均伴有不良反应,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尤其明显,增加患者的不依从性。另外,药物包装的简洁性与否、药物大小都会对老年患者的依从性造成影响。如果药片直径过大,老年患者很难吞咽;药片太小会妨碍伴有手指灵活性以及视力减退的老年人使用;药物包装太过复杂,会影响老年患者的自主用药能力。
3提升老年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护理
3.1 简化疾病治疗方案
建议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尽可能选择长效、价格低廉、不良反应低的药剂,用药方案力求简单易懂,规范用药时间,减少用药次数,令老年患者容易理解、记忆、规范遵医行为。(1)针对未能遵医嘱服用的药品以及疗效不确切的药物,医生可以考虑停止使用,以减少患者用药的品类。(2)在对老年患者开展疾病治疗的过程中,尽量选择功能较多的药品,比如使用钙拮抗剂或β受体阻滞剂,同时治疗心绞痛以及高血压疾病;应用α受体阻滞药物,同时治疗前列腺增生以及原发性高血压。(3)医生要重视起非药物疗法,其为效率较高的基础性治疗手段。比如对于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可开具运动处方以及饮食处方,令患者少用降糖药物也能够控制血糖水平;对于轻型高血压患者,可以通过瘦身、运动、限盐等方式治疗疾病;对于老年便秘的患者,建议其多进食粗纤维食物,强化腹肌锻炼。(4)控制老年患者服用补药。俗语有云:“食补不如药补。”如果老年人乱吃补药,有可能威胁其身体健康。
3.2 健康宣教
从一定角度上来讲,健康宣教本身就是一种疾病治疗手段。对老年患者开展行之有效的健康宣教,让患者了解更多疾病相关知识意义重大。护士为老年患者开展个体咨询、开办讲堂、发放宣教小册、讲述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等,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12]。护士可以将健康宣教贯穿于患者住院期间,患者出院后定期开展电话随访,在根本上提升老年患者服用药物的依从性。
3.3 创建各类提醒装置
护士可以提前准备几個专门的服药盒子或者不同颜色的服药杯,用以区分服药时间;可以使用马克笔在每个盒子上标好“早、中、晚”字样,来区别患者的服药时间段;可以使用手机、手表以及电子闹钟等工具,帮助患者按时服药。针对行动不便以及独居的老年患者,护士应当积极帮助患者获取邻居、家属和社区机构的帮助,定期提醒患者按时用药。
3.4 家庭与社会支持
护士应当强化和老年患者家属的沟通力度,鼓励患者家属寻求院内医护人员的帮助,争取家属与医护人员在思想行动方面保持一致,做好配合,努力提升老年患者用药依从性,同时医院也要重视起社区健康宣教工作,有效落实社区老年病患管理。患者和社区护士要创建固定的服务关系,医院要为患者提供咨询电话,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服务随访计划,动态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护士要第一时间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指导家属监督患者按时服药。
4小结
当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患者用药依从性变化所造成的危害值得被重视。护士在对老年患者开展护理的过程中,有必要结合当前提倡的循证护理原则,切身为每位老年患者进行考虑,深入分析患者疾病状态,了解患者心理,尊重患者生活习惯,积极引导患者,使用有效方式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参考文献
[1]陈锦丽.老年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采取延伸护理服务对术后用药依从性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9,40(12):2961-2963.
[2]邱元香.延伸护理对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9,9(29):53-54.
[3]陈粉珊,李绮媚,朱娟娜.家庭访视护理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4):139-141.
[4]陈冉.延伸护理对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用药依从性和满意度的影响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94):14-15.
[5]刘小燕,张馨育.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效果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19(3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