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化科护生带教中应用临床路径教学模式的价值

2021-05-24张春燕

健康之家 2021年12期
关键词:消化科

张春燕

摘要:目的:分析在消化科护生带教中应用临床路径教学模式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的消化科护生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40例。参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带教方式进行教学,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带教方式进行教学。比较两组护生教学前后的理论成绩与实操成绩、综合测评能力、带教满意度。结果:带教后,实验组理论成绩、实操成绩、综合测评能力、带教满意度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科护生的临床带教中,应用临床路径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显著,可提升护生理论成绩、综合素养,带教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护生带教;临床路径教学模式;消化科

临床教学是护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重要阶段[1~2]。传统的带教方法是以经验教学为主,没有形成系统性、规范性的带教方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与临床经验的教学,并不重视提升护生的创新意识、评判性思维、组织沟通等综合能力[3~4]。消化科的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疾病预后来说具有重要作用。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实习生应该将所学知识充分应用到医院实际工作当中,并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护理能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5]。临床路径是一种质量效益型的管理模式,应用于临床教学中,能够细化教学任务以及分配教学时间,提升教学效率[6]。本文旨在分析消化科护生带教应用临床路径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的消化科护生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男1例,女39例;年龄20~26岁,平均年龄(23.46±1.04)岁;中专4例,大专18例,本科及以上18例。参照组男2例,女38例;年龄20~27岁,平均年龄(23.02±1.42)岁;中专3例,大专20例,本科及以上17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自愿与医院签署知情同意书;均为应届实习生;年龄不低于20周岁。排除标准:明确拒绝本次研究者。

1.2 教学方法

1.2.1 参照组

采用传统护理带教方式。(1)带教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开展相应的教学,结合教科书的内容选定教学内容,并将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每周至少进行2次实践教学课程,提升护生的实践能力。(2)教学方法以带教教师讲解为主,包括护理文书书写方法、常见护理操作与疾病相关知识、消化科护理期间的注意事项等。

1.2.2 实验组

采用临床路径带教方法。(1)遴选带教教师。结合科室带教情况制定带教教师的遴选条件,如工作年限在5年及以上,具有护师及以上职称,临床护理技能操作比较熟练,工作态度端正,有良好沟通表达能力,能够为护生起到示范作用。(2)制定护理临床路径教学表。由护士长、科内总带教、护理部副主任为主成立督导组,对带教教师进行岗前培训,结合消化科特点、教学大纲等制定针对性护理临床路径教学表,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法、教学计划等。以教育护士牵头,组织科室各个带教教师进行小组讨论,结合实习大纲相关要求以及消化科专科特点,参考相应的文献制定消化科护理临床路径,并根据临床路径开展相应教学。(3)临床路径教学表。第1周教学计划:要求护生熟练掌握消化科各种常见疾病种类的理论知识,在核心制度基础上进行基础护理操作,并能够对患者进行正确的药物指导。教学内容包括:为护生介绍医院相关规章制度,介绍医院科室环境、工作流程、医疗安全知识以及学习内容等,并为护生讲解消化科比较常见的疾病种类发生、发展、护理、转归等情况,讲解各种药物的使用方法与使用效果。教学方法可通过小讲课、课余自习以及临床见习等方式开展,评价方式可以通过护生之间互评、工作期间随时体温、带教教师评价等方式进行。第2周教学计划:在带教教师带领下需要包干1~2例普通患者,护生需要独立完成3份以上出院病历整理工作,在教师监督下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以及整体护理相关观念。教學内容包括:消化科较常见的护理流程、患者的健康指导、入院宣教工作等。护生要学习规范书写护理文件方法,为护生进行示范操作,充分了解到氧气筒吸氧、注射、心电监护等正确护理方式的步骤以及操作方法。护生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病例,对病例入院到出院进行全程整体护理实践,这有助于提升护生的操作能力。教学通过实践操作指导、带教教师点评或检查等方式进行,评价可以通过晨间提问、小组自查、逐项操作考核评分等方式进行。第3周教学计划:正确指导护生围术期的相关护理操作,包括术前准备以及术后护理等,及时对患者的危急值进行处理,掌握与患者交流沟通的技巧,积极参与到患者的抢救当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知识。教学内容包括消化科比较常见的检查指导,胃肠镜、息肉摘除检查指导以及术后观察护理操作,各项异常化验指标对应的意义以及相应的处理方式,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的配合方法等。教学可以通过操作示范、多媒体教学、晨间提问等方式进行,评价可以通过组内自查评价、带教小组评价等进行统计,也可以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进行统计。第4周教学计划:要求护生完成1次独立护理查房,进行课内座谈,讨论实习期间的体会以及带教心得,进行科考,统计护生的成绩。教学内容包括指导护生进行护理查房,讲解出科理论以及操作考核。教学方式可以通过“头脑风暴”等提出相应的改良措施,应用PBL教学法进行师生互动教学。(4)消化科护理临床路径教学实施。护生进入科室之后,由科室带教教师发放护理临床路径表,讲解路径表中的相关内容。实习期间需要结合护生实际情况提前进行预习,针对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带教教师需要严格按照教学路径表内容进行实践教学,动态观察护生的学习过程,并指导、监督护生完成情况。每周要针对护生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在路径表当中做好相应记录。要求各科室都建立临床路径教学记录本,及时发现在带教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认真评估、采纳护生反馈的意见与建议,必要时将问题反馈到督导组,便于及时修正护理临床路径表,保证每个周期的教学计划能有序完成。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生教学前后的理论成绩与实操成绩。(2)比较两组综合测评能力(开拓创新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传染性防护、传染性应变能力、组织沟通能力)。(3)比较两组带教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生教学前后理论成绩与实操成绩比较

带教前,两组护生的理论成绩与实操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带教后,实验组护生的理论成绩与实操成绩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带教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带教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临床实习可帮助护理专业的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充分结合起来,不仅能让学生对科室护理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还能有效培养与提升自身护理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是实习生走向临床护理工作的必经之路[7]。消化科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充分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护理工作。带教教师要结合教学大纲,重视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与专业操作能力,整体提升其临床护理综合专业能力,更好地为患者服务[8]。传统的带教方式通常是采用经验教学,即带教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这一带教方法通常只针对护生的专业水平带教,对提升护生的实践能力作用不大。且护生经过经验带教模式并没有学习到更多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临床经验不足,综合能力没有充分被进一步提升,从而影响护理质量[9]。

临床路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临床带教系统化、规范化、程序化。从横向结构分析,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包括教学计划、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评价方式4个维度,教学内容相辅相成[10]。从纵向结构上分析,临床路径教学模式按照时间轴顺序程序化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细化到每周的目标、完成方式以及完成情况评估等[11]。从整体结构上分析,临床路径教学模式能够将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灌输到每一位护生当中,适合护生的学习规律,可进一步提升护生教学效率[12]。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带教教师以及护生遇到问题能够随时反馈,并可根据反馈及时调整带教方案,促进临床路径教学计划的规范化与科学化,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13]。但是临床路径教学模式也存在几点不足,如缺乏个性化。护生的个性化较强,个人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有所改变,因此,在教学中进行统一教学会限制护生个性发展,不利于工作学习中的创新与变化[14]。同时缺乏标准化的评价方式,尽管目前临床路径教学模式正在逐渐推广,但标准不同,不能横向比较整体实施效果,因此需要寻求一套标准评价方式[15]。

本研究结果显示,带教前,两组护生的理论成绩与实操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带教后,实验组护生的理論成绩与实操成绩明显高于参照组;实验组综合测评能力明显高于参照组;实验组带教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综上所述,在消化科护理带教中应用临床路径教学模式的效果显著,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鲁莹.不同带教模式在消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21,18(18):84-87.

[2]聂维娟,谢晓芬,侯丽英,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消化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26):3627-3631.

[3]王飞,张玲,张煜.回授法在消化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20,18(30):4206-4208.

[4]杨风华,钱春格,郭亚辉,等.PBL联合CBL教学法在消化科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6):2914-2916.

[5]邬丹丹,杨雪,庞晓旭.层级带教在消化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17):56-59.

[6]胡莉莉,宋治敏.问题式学习教学法在消化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养生保健指南,2020(8):274-275.

[7]尹雪梅."五阶段"循环结合教学路径带教模式在护生实习初期的应用效果[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8):1358-1359.

[8]聂维娟.医护合作培训带教在消化内科护生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8):1360-1361.

[9]侯永佳,陈茜.消化科护生带教过程中思维导图的运用及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4):130-133,168.

[10]张惠玲.消化科护生实习双导师带教方法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12):2241-2242.

[11]杨春娟.层级培训应用于消化内科新护士带教管理中的意义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7):154-155.

[12]廉赞洁.教学目标责任制及双评体系护理教学模式临床教学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8,8(32):373-374.

[13]冯银平,朱其华,朱锐锐,等.临床路径教学中实施分段考核在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3):106-107,109.

[14]孟莹莹,朱迎,董丽,等.不同带教模式在消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全科护理,2018,16(6):744-746.

[15]马永辉.临床路径运用在消化内科护理带教过程中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0):303-304.

猜你喜欢

消化科
不同带教模式在消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优质护理与层级护理干预在消化科护理中的实践效果
消化科临床实习带教中PBL联合模拟教学的应用价值分析
人文关怀在消化科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层级护理在消化科病区管理中的运用
风险管理在消化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效果
应用思维导图在消化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层级护理模式在消化科病区管理中的应用
消化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