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监控管理联合精细化护理预防重症颅脑损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
2021-05-24王燕马佳惠
王燕 马佳惠
摘要:目的:探讨分级监控管理联合精细化护理预防重症颅脑损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手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加用分级监控管理联合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腘静脉、股静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5 d、30 d、45 d下肢静脉血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手术患者接受分级监控管理联合精细化护理,可有效缩短康复时间,改善血流速度和血浆黏度,减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分级监控管理;精细化护理;预防
颅脑损伤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常见的外伤性疾病,根据病情严重情况可分为轻症损伤、中症损伤、重症损伤,其中重症损伤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当前,临床针对重症颅脑损伤多采用手术治疗,但是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或伴功能性障碍后很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严重影响其预后[2]。相关研究显示,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治疗的同时辅以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3~4]。分级监控管理将管理对象进行划分,优化监控管理,可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精细化护理是对常规护理进行精确化、细节化,为患者提供系统全面的优质护理服务,在改善患者预后质量方面效果突出。本研究旨在探讨分级监控管理联合精细化护理预防重症颅脑损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3~59岁,平均(39.60±1.40)岁;打击伤3例,坠落伤7例,车祸伤20例;脑干损伤5例,脑挫裂伤12例,脑内血肿13例。研究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3~60岁,平均年龄(40.00±1.50)岁;打击伤4例,坠落伤8例,车祸伤18例;中脑干损伤6例,脑挫裂伤11例,脑内血肿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确诊为重症颅脑损伤,入院接受手术治疗;(2)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恶性肿瘤;(2)凝血功能障碍;(3)治疗中途死亡。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接受常规护理。向患者家属详细介绍患者病情,减轻其担忧;保证病房温湿度适宜;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发现问题立即报告医师并从旁协助处理。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分级监控管理联合精细化护理。(1)建立分级监控管理精细化护理小组。组长由科室护士长担任,负责宏观监管,并设立2名副组长、4名责任护士、4名护士,要求具备丰富的护理工作经验,实施责任制护理管理制度,形成组长→副组长→责任护士→护士联动机制,全部接受分级监控管理+精细化护理培训。(2)进行压力性损伤评估。术后使用Braden量表评估患者感觉、营养、潮湿、活动方式、行动能力、摩擦力和剪切力等,总分23分,13~14分者,每周评估1次,评分12分及以下者,每3天评估1次。(3)具体干预。传递信息: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通过视频、PPT等方式,告知患者家属手术情况、压力性损伤发生原因、临床表现、相关预防措施等,使家属能够掌握基础信息,能够在患者有压疮症象时及时报告干预小组;通过正性暗示、案例分析方法缓解患者家属负性情绪,提高家属配合度。压疮性损伤护理:对于Braden评分15分及以上的患者,保证其皮肤清洁干燥,每日更换床单被褥,定期翻身和叩背(以4 h/次为宜),严格监测皮肤状况;对于Braden评分13~14分的患者,使用海綿床垫,并增加翻身次数(以12 h/次为宜),骨隆突出部位可使用软枕和泡沫敷料达到缓解压力的目的,避免压力性损伤发生;对于Braden评分12分及以下的患者,反复向患者家属说明压力性损伤对术后恢复的危害,使用0.9%氯化钠溶液清洗创面,将水凝胶活性敷料覆盖在创面,避免细菌侵入,尽量减少敷料更换次数,避免撕扯周围皮肤组织。此外,给予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设置泵入速度80~150 ml/h,控制总热量在20~30 kcal/(kg·d),控制血糖水平≤11.1 mmol/L,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摄入充足。康复干预: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醒后,遵循循序渐进和动静结合原则展开康复锻炼,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上肢运动、关节屈曲、下肢屈曲、洗脸、漱口、穿衣等训练,每天3~4次,告知患者不可大声说话、大笑等。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2)干预15 d后对比两组腘静脉、股静脉血流速度及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使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仪检测腘静脉、股静脉血流速度,使用全自动血液黏度仪检测血浆黏度、全血黏度。(3)对比两组术后15 d、30 d、45 d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4)干预1个月后对比两组生活质量。采用科室自制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该问卷由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方面组成,每方面0~25分,总分100分,评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見表1。
2.2 两组腘静脉、股静脉血流速度和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对比
研究组腘静脉、股静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相关临床调查显示,国内每年颅脑损伤新增人数大约在60万,而且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呈逐年增加的趋势[5]。同时有临床研究显示,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昏迷的患者多有脑组织缺血、缺氧情况,会进一步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加重,血管通透性改变,血流速度减缓,血液黏度下降。常规护理侧重于疾病管理,对患者皮肤、营养支持等促进疾病恢复因素的管理有所忽视,不能有效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所以,重症颅脑损伤手术患者选择适宜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重症颅脑损伤手术患者接受分级监控管理联合精细化护理干预,能够根据患者客观情况,对其生理、心理等展开靶向性精细干预,利于提高护理干预质量,改善预后质量。与常规护理比较,分级监控管理联合精细化护理更具全面性、多层性和靶向性。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腘静脉、股静脉血流速度、血浆黏度、全血黏度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5 d、30 d、45 d下肢静脉血栓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重症颅脑损伤手术患者接受分级监控管理联合精细化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手术后康复时间,加快血液流动速度,提高血液血浆黏度,有效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促进康复,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重症颅脑损伤手术患者接受分级监控管理联合精细化护理,可有效缩短康复时间,改善血流速度和血浆黏度,减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马骜.分级监控管理联合精细化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术后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0,26(6):4-5.
[2]曾惠莉,曾志生,曾静.预见性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8,18(6):931-934.
[3]黄岩.风险预警监控在骨科患者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2019,16(2):114-115.
[4]李东妹.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下肢DVT发生率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2020,10(3):2-5.
[5]杨兰.压力抗栓泵配合护理干预预防颅脑损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18,31(20):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