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戒教育需要艺术
2021-05-23黄健
黄健
小学教育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一群活泼好动、心智尚未成熟、缺少自制能力、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小学生。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小学生难免会做出一些错误的行为。作为小学教师,一方面要客观理性地看待学生犯错,另一方面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惩戒方式让小学生认识到错误,并且帮助学生改正错误,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促进其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
树立正确惩戒观念,加强班级管理
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层次的限制,在组织纪律性方面普遍偏低。因此,教师既要客观看待小学生成长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又要采取有效的惩戒措施,让学生认识到自身错误,并且认识到改正错误的必要性、重要性与紧迫性。
首先,当小学生犯错误时,教师既要理解学生,又要采取必要的惩戒措施。比如当小学生与其他同学打架斗殴时,教师不要急于批评打人一方,或者袒护挨打一方,而是要与当事人双方进行沟通,了解事情的起因和经过,还要就事情的真相向其他同学进行求證。当事情水落石出之后,再采取相应的惩戒措施。比如让过错方向对方赔礼道歉或者让其家长赔付对方的损失等等。这样既不会错失惩戒的时机,又不会发生错怪某一位学生的现象,还可以让犯错误的学生受到相应的惩罚,帮助其建立起是非对错的思想观念,促进学生的心智成长。
其次,要真正发挥出惩戒的教育作用。教师必须让学生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以及这项错误会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何种危害。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心甘情愿地接受惩戒,积极改正错误,并且逐渐形成“是”与“非”的判断能力。例如当学生迟到时,教师先不要急于批评学生,而是与学生一起找到引发迟到的原因,并且找到今后避免此类问题再次发生的有效方法。在惩戒措施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因为自己迟到会对整个班集体造成哪些不利影响,以此来引发学生的自责,从而避免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最后,教师要把握好惩戒的尺度。正所谓小惩是为了大戒,教师在采取惩戒措施时,既要让学生记住这些经验教训,又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以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面对自己的问题,方可使学生主动进行自我改正与自我完善,实现个人素养的有效提升。
采取合理惩戒方式,定位班级管理
当学生犯错时,教师采取惩戒措施,让学生受到处罚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教师所采用的惩戒措施是否科学合理,却与最终的教育成效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针对具体的惩戒方式进行全方位的探究。
首先,惩戒主要是从心理层面发出,让学生通过接受惩戒认识到自身所犯下的错误,在改正错误的基础上,对错误原因及其危害形成深刻印象,避免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出现类似问题,从而实现个人素养的显著提升。对此,教师可以在班级内设置一个小红花评比表。再利用每周班会时间进行评价与总结,对那些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嘉奖,而对近期犯过错误的学生则要鼓励其通过自己的努力赶超他人,从而建立起更强的自信心与上进心。
其次,教师所采用的惩戒措施要机动灵活。具体的说,就是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惩戒方式。例如对于那些平时表现较好,偶尔出现一次错误的学生,在采取惩戒措施时要点到为止,只要起到引发其自我反思的作用即可;而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则要适当加大惩戒的力度,使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与危害性。
最后,还有一些小学生来自单亲家庭,或者是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当这些学生犯错时,教师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与他们进行心贴心的交谈,了解错误的根源,帮助其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同时表示对他们改正错误充满信心,让他们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集体,像普通孩子那样健康成长。
分享科学惩戒效果,优化班级管理
对学生家长而言,极有可能在不清楚原因的情况下对学校和教师所实施的惩戒方式心存芥蒂。比如怀疑教师所采用的惩戒方式是否合理,是否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等等。因此,要确保教师所采用的惩戒措施得到家长的认同。如果教师处理不当,就容易造成学生家长的误会,从而给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教师在采用惩戒措施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家长的感受,并且与家长进行良性沟通,取得家长的认可。必要时,还要将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家长,与家长共同研究出一个有效的惩戒措施,使学生偶尔出现的不良行为得到有效控制,避免形成不良习惯。只有这样,教师与家长才能形成合力,共同监督孩子是否及时改正错误,为其身心成长铺平道路。另外,教师在向学生实施惩戒措施时,一定要让学生理解教师的做法,并且让学生从内心当中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心甘情愿的接受惩罚。否则,如果学生回到家中向家长抱怨教师对待的自己不够公平,必然会引发家长对教师的误解。
对于小学生来说,犯错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对于教师所采用的惩戒方式却是一种极大的考验。因此,教师要从引领学生心灵成长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危害性,从而心甘情愿地接受处罚。只有这样,才能在小学生心目中建立起是非观念,形成分辨是非的能力,从而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形成健全完善的人格。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育才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