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21-05-23柴莉王建琼

中国内部审计 2021年4期
关键词:绩效审计仪器设备指标体系

柴莉 王建琼

[摘要]仪器设备是支持高等院校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开展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绩效审计是促进仪器设备资源合理配置、提高使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为确保该领域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并达到预期效果,本文对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绩效审计的关键性要素进行梳理,据以明确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从而明晰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绩效审计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建立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涉及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架构设计及指标元素构成,为具体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前提。

[关键词]仪器设备   绩效审计   指标体系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审计学会2019—2020年度教育审计科研重点课题“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绩效审计研究”(编号:SCJS201905)研究成果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为支持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深入开展,国家对相关高校投入巨大,用于购置仪器设备的资金量也随之加大,大型仪器设备占比激增。总体上这些仪器设备在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应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比如,通用仪器设备利用率偏低、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不足、设备日常维护与更新换代乏力等呈普遍性问题。2018年科技部对全国21个部门373家单位原值50万元以上科研仪器的开放共享情况进行了考核,结果显示:考核单位中共有81所高校,其中考核优秀的4所(占4.94%)、良好的20所(占24.69%)、合格的51所(62.96%)、较差的6所(7.41%)。考核同时发现,不仅存在开放共享情况较差的问题,还存在重视不够、统筹管理不力、通用仪器利用效率低等问题。这说明,多年来高校大型设备仪器的绩效管理与考评制度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为改变这种被动局面,相关高校下大力气开展大型仪器设备绩效内部审计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

政策方面,2018年《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明确指出,内部审计的职责包括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经济管理和效益情况进行审计。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教育部令第47号)也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单位的要求,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和效益情况进行审计。这些文件为开展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绩效审计指明了方向,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顺势而为,积极推进这项工作。

绩效审计以绩效评价为前提,而绩效评价以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目前,针对大型仪器设备的绩效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均开展了一定的研究。比如,云南大学戴计强等人针对高校二级学院仪器设备探讨了融合DEA的绩效评价方法;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李鑫等人研究了AHP/DEA模型方法,对高校、研究院、企业设备的整体共享绩效进行了对比分析;大连市中心医院车得飞等人构建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大型医疗设备进行研究;广东医科大学钟宇等人提出通过共享平台建设对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绩效管理;上海交通大学马晓丽等人探讨了对二级学院公共平台设备开放共享方面的绩效进行评价等。这些研究所取得的成效对于该领域审计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仍存在一些不足:(1)绩效评价研究范围主要针对企业化管理的设备,针对高校的较少;(2)指标设计没有贯彻设备生命周期全成本核算理念;(3)对高校设备的绩效评价主要是共享绩效方面,指标全面性欠缺;(4)缺乏高校投入运行成本的指标,或仅提出泛泛的观点,对成本的内容剖析不深入、不全面;(5)指标系统性、针对性、相关性、层次性、操作性、适用性不强,无法通过指标对设备的绩效进行全面体检及评价;(6)绩效审计方面,加强审计监督类的观点较多,而对审计内容及相关要素的研究欠缺。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对实际工作的支撑力度不能满足需求。这意味着,现阶段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仍是需要突破的重点。本文主要研究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绩效评价,贯彻全成本核算理念,深入剖析成本内涵,以單台设备的评价为切入点,进而扩展到单位层面的整体评价,构建系统全面、层次清晰、具有可操作性及适用性的指标体系。

二、绩效审计的基本框架

根据绩效审计基本理论框架,大型仪器设备绩效审计的一般思路为:首先关注审计主体和审计客体;其次明确审计范围、审计期间及审计依据;最后规划审计内容。

1.审计主体。即谁负责实施审计。高校内部审计是受托审计,根据学校要求组建审计组,实施审计任务。审计组形式及人员构成广泛,可以是内部审计机构,或是内部审计机构与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联合,或由学校成立的专门绩效考核小组实施等。

2.审计客体。即对谁进行审计。审计客体是审计对象,是设备绩效责任承担者,包括设备归口职能部门和使用部门。归口职能部门即资产管理部门,主要履行采购审批、经费管理、设备的管理和监督职能,对设备使用绩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使用部门即二级单位和课题组,是设备的具体使用人和管理者,无论是教学设备、科研设备,还是公共服务设备,不论其采购申请人是单位还是个人,不论其资金来源是科研经费还是事业经费,设备的入账主体都是二级单位,课题组的设备也依托于二级单位,并指明了具体的保管人。因此,审计客体按单位层面分为归口职能部门和二级单位。

3.审计范围。即对哪些设备进行审计。审计范围包括大型仪器设备、大型精密设备、贵重仪器设备、重大科研仪器,以下统称“大型仪器设备”。

对大型仪器设备的界定:《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规定:单价在人民币10万元(含)以上的仪器设备为贵重仪器设备。教育部所管的贵重仪器设备范围:(1)单价在人民币40万元(含)以上的仪器设备;(2)单台(件)价格不足40万元,但属于成套购置或需配套使用,整套在人民币40万元(含)以上的仪器设备;(3)单价不足人民币40万元,但属于国外引进、教育部明确规定为贵重、稀缺的仪器设备。而《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中指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主要包括政府预算资金投入建设和购置的用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的各类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单台套价值在50万元及以上的科学仪器设备。对于单台套价值在50万元以下的科学仪器设备,由管理单位自愿申报,主管部门择优纳入国家网络管理平台。

审计组可以结合各高校自身制度确定大型仪器设备审计的价值范围。

4.审计期间。即对哪个时间段进行审计。从内部审计与大型仪器设备活动的时间先后来看,审计不应该是一次性的,而应该贯穿整个设备购置项目实施过程,实施跟踪审计。在设备购置前期准备阶段,要对可行性论证、经费预算、实施方案及合同等的制订进行审计;在设备购置实施过程中,要对费用预算执行、费用开支范围、合同执行情况等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在设备购置完成后,要对经费决算、设备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因此,大型仪器设备审计是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全过程审计。从理论上讲,为反映大型仪器设备使用寿命周期的绩效全貌,要以设备寿命周期为审计期间。但是,现阶段基于数据缺失等各种原因,通常以某一年度或多个年度为审计期间。

5.审计依据。即依据什么实施审计。大型仪器设备绩效审计除了要遵守国家财务、审计法规的基本要求外,还要以国家有关部门的相关法规、各高校制定的管理办法为依据。另外,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在申请立项时要编制预算,且在“立项申请书”“任务合同书”等相关文件中对研究任务、成果形式、技术与经济指标、社会与经济效益、完成期限、经费需求等进行具体约定,作为审计的主要依据。

6.审计内容。按照设备全过程管理内容,为保障绩效审计目标的实现,一个完善、有效的大型仪器设备绩效审计内容体系应包含三个方面:预算及采购审计、日常管理审计以及效益性审计。其中重点是效益性审计,就是对大型仪器设备的经济性、效率性及效果性作出评价。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是大型仪器设备绩效审计的三个重要方面。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第2202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绩效审计》,经济性,是指组织经营管理过程中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产品或者服务及其他成果时所耗费的资源最少;效率性,是指组织经营管理过程中投入资源与产出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效果性,是指组织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

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其联系体现在经济性以成本节约为基本目标,是效率和效果的基础,效率和效果又是经济的重要条件,只有达到配置目标和运行要求的经济,才是合理的经济。三者又是独立的,具有独立的评价标准、评价指标。具体实际审计工作中,要分别构建指标来反映,充分体现了三者既联系又独立的关系。

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指标规划

从大型仪器设备绩效产生的过程来看,包括投入、运行、产出三个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绩效内容。相应地,绩效评价包括资源投入评价、运行过程评价及结果产出评价,分别关注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评价,相应评价指标的大类规划如下:

1.资源投入指标。一是获得设备发生的购置费用,主要是设备初始投资等。二是设备的正常运转及维护、维修等使用成本。

2.运行过程指标。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一是反映设备使用的技术数据,即机时利用率和功能利用率等數据,用定量方式表达。二是设备综合管理情况,用定性方式表达。

3.结果产出指标。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用途一般涉及可以兼备的三个方面:一是教学,其相应的设备使用效益主要体现为相关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即教学服务、教学贡献水平。二是科研,其设备效益主要体现为相关科研成果,即科研服务、科研贡献水平。三是社会服务,其设备效益主要体现为校内或为社会提供的共享服务及服务创收。

(二)指标设计思路

资源投入指标、运行过程指标、结果产出指标三者结合构成综合指标,可全面反映大型仪器设备使用周期的全过程绩效。另外,综合考虑设备使用周期全过程成本投入,推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管理理念,分析设备“投入—产出”情况,计算投资收益率、内涵报酬率及投资回收期等,或定义切实可行的“产出/投入”指标,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三)指标与指标体系

按照以上思路,对照文件规范,将绩效评价指标具体化为效能水平、服务水平、共享水平、贡献水平、管理水平、满意度及投入水平7项,并作为一级指标。进而立足实务操作,根据每项一级指标反映的具体内容,明确各自包含的二级指标,全部二级指标共计18项(见表1)。

综上,本文构建了两级评价指标体系。

(四)指标体系实施保障

1.组织保障。指标体系的实施依托高校专业的审计队伍,充分利用良好的科研环境,整合本校相关部门强劲的科研实力,组成各类专业人才专家库。此外,资产、财务、科研等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实证条件。通过实践验证,进一步优化及完善评价指标。

2.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学校资产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如实验室管理考核制度、仪器设备购置及管理办法等,明确考核范围、考核要求。

3.措施保障。每年定期对设备进行审计检查,采取自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出具审计评价报告,提出审计评价中发现的问题,督促落实整改建议,并将检查结果作为实验室考核及经费下拨的参考依据。

4.技术保障。传统的审计作业方式已难以适应大型仪器设备绩效审计的实施要求,迫切需要对大量基础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与处理,这些基础数据来源于财务、资产、科研管理、二级学院实验室等相关职能部门,来源于不同的高校,归属不同的信息系统,可能具有不同的数据结构与调用规则,因此必须在本校乃至全国范围内建立有效的高校数据共享机制,才能从工作方式上与之对接,并实现效率的匹配。

四、研究结论

本文明晰了大型仪器设备审计的基本框架,从“体系完善”和“规范实施”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为进一步建立系统、完善的大型仪器设备绩效内部审计规范奠定了基础。同时,建立大型仪器设备绩效审计指标体系,涉及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架构设计及指标元素的构成。适应当前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对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绩效评价进行深入的理论、方法探讨,形成一套系统、完善的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绩效审计指标操作规范并进行推广,对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邮政编码:610031,

电子邮箱:464411969@qq.com)

主要参考文献

车得飞,王凡,高政南,等.大型医疗设备绩效考核评价管理体系的实践研究[J].中国医院统计, 2019(1):41-43

马晓丽,曹力军,陈秋龙.材料学院公共平台设备开放共享现状与绩效评价[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8(5):282-285

钟宇.关于推动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绩效管理的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9(11):4-6

猜你喜欢

绩效审计仪器设备指标体系
试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探讨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自助图书馆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做好农作物种子检验机构仪器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的建议
食品检测实验室中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
论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之比较研究
基层外汇管理绩效审计探析
环保资金审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