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阶段班级合唱音准问题解决的策略初探

2021-05-23杜建萍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47期
关键词:班级合唱

杜建萍

【摘要】我们国家相当重视对青少年合唱能力的培养,合唱对学生们的各方面素养的提升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但我们音乐教育起步晚,基础薄,有不少学生音准能力薄弱,加上初中阶段正值男生变声期的影响,初中阶段的普通班级很难广泛开展合唱教学。解决普通班级合唱教学中的音准问题,让更多的普通学生从合唱实践中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已是迫在眉睫。为此,笔者展开了针对性的探索研究,并把探索所得整理成文,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班级合唱;音准问题;专项练习;渗透练习;分层策略;歌曲重组

合唱是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它对学生们的合作、沟通、创新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所具备的强大作用早已受到西方发达国家广泛的重视。虽然我国对这方面的教育起步较晚,但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3-6年级“参与齐唱、轮唱、合唱”,7-9年级“在合唱中积累演唱经验,进一步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2021年国家教育部《关于举办全国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的通知》中,更明确地把班级合唱列为一个展演比赛的项目,可见,国家对广大青少年合唱能力的培养已经非常重视。

但笔者身边的现实状况是,大部分初中普通班级的音乐课堂上最常见的是单声部的齐唱教学,能开展二声部甚至多声部合唱教学的是少数。据笔者多年的观察,合唱难以在初中普通班级广泛开展的最大阻力之一是不少学生音准能力薄弱。学生来自不同的小学,音乐素养参差不齐,在合唱中能稳住自己音高的是凤毛麟角,大部分学生不是跟着人家跑音就是听着别人唱的就找不到自己该唱的,更有部分学生如果不跟着琴声,会把所有音阶都唱成同一个音高……合唱中,若音准把握不好,就无法形成准确的和声,各种跑音状况汇聚,合唱便成了“乱唱”,艺术熏陶无从谈起。而学生音准的能力很难在短期内提升,特别是男生在变声期中,控制声音能力更显薄弱,与其勉强唱下去留下扭曲的和声印象,还不如大齐唱,这是许多教师无奈的选择。但作为音乐教师,我们不能忘记: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更好的艺术熏陶的初心。若能最大限度地解决这些音准问题,我们便可推动合唱教学在更广大的普通音乐课堂上开展,让更多的学生从合唱中得到更全面的发展。为此,笔者迎难而上,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坚持专项练习与渗透式练习

学生音准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长期反复的练习,但初中音乐课时少,教学内容多,笔者需要兼顾各方面教学内容的平衡,不能顾此失彼。因此,笔者采用专项音准练习和渗透式音准练习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反复练习模唱不同的音高。例如,笔者每节课都先用五分钟的时间带领学生,遵循从易到难的渐进方式,模唱音阶的级进、跳进和旋律音程、和声音程,这就是专项练习;在欣赏音乐作品时,注重指导学生准确模唱作品的音乐主题,这既是在帮助学生记住音乐主题,又是指导学生做音准练习,一举两得,这就是渗透式的音准练习。水滴能穿石,是因为持之以恒。大部分学生的音准能力在每节课的坚持练习中,会逐渐提升,最后从量变达到质变。

二、采取多种策略应对复杂分层

根据多年来对自己所教的初一、初二年级学生的观察分析,笔者发现,这个阶段的学生,嗓音变化情况比较复杂,需要采取策略分层应对。先说女生,女生变声期的嗓音变化不如男生的激烈,所以音准能力整体上表现比男生强,她们大致可分成以下三种情况:

(一)音准能力不错,女生占比一般约33%;

(二)音准摇摆不定,女生占比一般约54%;

(三)对音高变化不敏感,女生占比一般约13%。

再说男生,男生的嗓音变化情况则比较复杂,笔者大概把这些情况归纳为以下四种:

(一)还没变声的男生,他们还是童声,接近女生的声区,基本能控制自己的音准,男生占比一般约12%;

(二)变声期中的男生,他们的嗓音高不成低不就,音准摇摆不定,控制力薄弱,男生占比一般约58%;

(三)接近变声期尾声的男生,他们的嗓音开始低沉,有一定的音准控制能力,男生占比一般约12%;

(四)不管是否在变声期,音准能力都非常薄弱的男生,他们对音高的变化不敏感,男生占比一般约19%。

有趣的现象是,情况二和情况三的女生虽然在女生中占比较多,但不是班里的跑音大户,情况二和情况四的男生,才是跑音的主力军。若班级里的男生音准能力强一点,合唱效果就会好,若班级里男生音准能力弱,合唱效果就会很差。最大限度地调整好男生的音准,是解决班级合唱音准问题的关键。经过探索,笔者采取了以下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降低音区

以往,我们比较习惯用c1到c2的八度音阶带领学生模唱,但到了a1、b1、c2等三个音,大部分女生和未变声的小个子男生能唱准,但很多高个子的男生开始跑音。深究其原因,原来小个子男生是属于上述情况一的男生,而高个子男生是属于上述情况二的男生,他们唱不上去这几个音,又不懂找低八度的a、b、c1来唱,勉强跟着唱便跑音了,又不自知。笔者便首先采取了降低音区的办法,用e到e1或g到g1的八度来带领学生模唱各音级、音程。变声期男生能较舒适地唱这音区,同时,女生唱也没问题。同时再增加八度旋律音程的模唱练习,帮助男生提升八度跳进的能力,以后遇到自己唱不上去的高音,他们可以灵活降低八度来唱。

(二)轻声练习

好多男生既是跑音大户又是大嗓门,大嗓门使他们养成了不注意聆听正确音高的习惯,不能调整自己与正确音高的差距。引导他们轻聲地模唱练习,是培养他们聆听习惯的有效途径。只有习惯聆听,才有可能知道自己唱的音高与正确音高是否一致,才能提升自己的音准能力。

(三)以点带面

学生之间相互的影响作用是强大的,笔者把音准能力较强的女生和男生组成两个中心组,分别安排坐在两个声部的中心位置,把音准摇摆不定的学生分声部后安排坐在这些小组的周围,形成各自的包围圈,对音高不敏感的学生则点状分散安排在包围圈的外围位置。同时,指导中心组内的学生注意相互聆听,适当增加模唱音量,中心组外围的学生则注意向中心组的音高靠拢,这就形成了以中心点带动包围圈的布局,帮助了大部分音准摇摆不定的学生稳住自己的音高。

三、重组教学歌曲适应班级合唱

要组织好班级合唱,还有一个棘手问题,就是演唱歌曲的选择。由于我们对音乐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起步晚基础薄,笔者身边的很多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严重缺乏音准的训练,他们的音准能力还处于小学低年级水平,专业程度稍微高一点的合唱歌曲,他们就唱不来,哪怕只是教材中出现的一些合唱片段,也要练习两三节课。对于课时少、内容多的初中音乐教学,这时间也消耗不起。班级合唱的教学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接收到合唱艺术的熏陶,而不是培养合唱尖子生。所以,笔者避开难度高的作品,灵活重组教学歌曲。例如,在学习《让世界充满爱》的歌曲时,在主旋律长音延续的时候补充加入短小的二声部旋律片段,形成填充式的二部小合唱;在学习《乡间的小路》时用卡农的方式形成二部或三部轮唱;在学习《同一首歌》时,提炼一个和弦骨干音交给第二声部演唱,形成和弦低音衬托着主旋律的二部合唱等等。重组班级合唱歌曲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我们用心去挖掘,就能解决这个班级合唱歌曲难以选择的问题。

普通班级合唱对于音乐教师是个不小的挑战,如何把歌唱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融合到一起,感受合唱的艺术的魅力,实现艺术素养的整体提升,需要我们坚持探索、用心探索。笔者坚信,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合唱艺术之“花”,必能盛开在每一个普通孩子的心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举办全国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的通知[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794/moe_628/202102/t20210208_513030.html.

[2]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陈家全.谈班级合唱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为例[J].中小学音乐教育,2020(8):24+29-30.

猜你喜欢

班级合唱
通过“班级合唱”训练,提高学生音乐学科素养的策略研究
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实践研究
整体推进班级合唱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实践的相关探讨
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研究
解决高中班级合唱音准问题的有效策略
小学音乐课程班级合唱教学实践
班级合唱教学的有效方法
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实践研究
初中阶段开展“班班有合唱”的实践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