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单元内容,落实语文要素

2021-05-23姚爱红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47期
关键词:整体把握语文要素

姚爱红

【摘要】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已经有半年多时间了,这套教材特别重视语文要素的安排和重建,在每一个单元中,在语文要素的统领下,各板块内容:包括课文、课后练习题、口语交际、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习作等作为一个整体来安排,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发展,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本文结合笔者的课堂教学实践,以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从依据课标,立足单元,整体把握语文要素;教学练结合,齐头并进,层层落实语文要素两方面谈谈如何立足单元内容,落实语文要素。

【关键词】语文要素;立足单元;整体把握;层层落实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已经有半年多时间了,对于这套教材的使用,估计很多教师都有一种感觉,就是难。因为这套教材与以前的教材相比,更加注重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提升,而且把这个要求贯穿于每一个单元,每一篇课文当中。统编教材特别重视语文要素的安排和重建,每个单元在语文要素的统领下,各板块内容:包括课文、课后练习题、口语交际、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习作等作为一个整体来安排,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语文要素作为贯穿统编教材的主线,教学中如何立足单元内容,层层落实语文要素,充分用好新教材,真正让“好教利学”在语文课堂中落地生根呢?本文结合笔者的课堂教学实践,以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谈谈一些做法。

一、依据课标,立足单元,整体把握语文要素

1.依据课标,整体把握

《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的总纲和准绳,语文要素是课标的分解和细化。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这既是对课标高年段“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的落实,也是为初中阶段“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作好铺垫。只有整体把握课标,把握好各个领域的总体目标以及各个年段要求,明晰各个年段目标与要求的区别与联系,语文要素的理解和落实才有基础,才有保障。

2.立足单元,准确把握

统编教材是顺应学生的认知、学习规律,把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素,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能力点、方法点,统筹安排,按照一定的层次、梯度,有机地融入到新教材中。教学中,我们要立足单元,准确把握语文要素的分布点、落脚点。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各个板块的内容学习,都是把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初步体会课文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渗透其中。如,《四季之美》通过读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春天黎明天空颜色的变化、夏夜萤火虫翩翩飞舞、秋天黄昏时归鸦回窠、大雁比翼而飞的动态美,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学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又如,语文园地七中的“词句段运用”第二题引导学生在仿写中进一步体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作用等。整个单元每一板块的内容,都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我们要以发现的眼光,从教材中准确寻找语文要素,并通过有层次、有梯度的教与学,内化为学生的能力,让语文要素有教的经历、学的过程,在用中学,习中练中,稳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教学练结合,齐头并进,层层落实语文要素

一个语文要素的落实,需要反复地教学、导学、运用。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的落实,以《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这三篇精读课文为重点,《月迹》这篇略读课文以导学为主,语文园地七的“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以及“习作”则为运用反馈的点,通过精准教,精心导,精致练,精确说引导学生初步体会课文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并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从而达成学习目标。

1.借助精读课文,精准教,落实语文要素

在统编教材的各个单元中,都选择了适度、优美、内涵丰富的文章,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养成良好的品质。而精读课文重在“教”,借助经典作品的文学性和美感,教会学生读写的方法和策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本单元的三篇精读课文,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景物,都有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在教学中,我们要找准每一篇课文的落脚点,实施精准教,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如,在教学《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中,笔者是这样引导的:第一步,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后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圖,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第二步,抓住景物,初想画面。让学生默读《山居秋暝》,圈画出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然后根据景物想象画面;第三步,教师为学生描述自己想象到的画面:雨后的明月,高悬碧空,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洒落在地面上,清清的山泉从山石上潺潺流过,映着月光,清澈、闪亮,多美啊。让学生猜一猜教师描述的画面是哪一句诗?哪些景物是静态描写,哪些景物是动态描写?让学生体会到明月、松林是静止的,是静态描写;泉水是流动的,是动态描写;淙淙的泉水,更衬托出四周的宁静。第四步,让学生用想象画面的方法,想象“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竹林里传来喧笑声,原来是一群洗衣的女子归来了;莲叶晃动,原来是渔船顺流而下。用洗衣女子的喧笑声和渔船归来,莲叶晃动的动态描写,衬托出月夜山村的清幽宁静。以想象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感受景象之美,动静之妙,更好地落实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又如,教学《四季之美》,这篇课文描写了春天黎明天空颜色的变化、夏夜萤火虫翩翩飞舞、秋天黄昏时归鸦回窠、大雁比翼而飞等景致,凸显了景物的动态美。教学开始,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眼中四季美丽的景象,为后续学习体会动态美和静态美做好铺垫;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圈画出作者眼中四季最美的是什么,使学生对四季之美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再让学生把作者笔下的景物和日常人们眼中这类景物相比较,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感受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景物的独有韵味;然后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感受景物的动态变化,这是落实本课语文要素的关键点。笔者通过以下的表格,引导学生揣摩写作方法,尤其是合理地使用动词等进行动态描写的方法,积累优美词句,(下转第29版)            (上接第28版)从中习得语言表达的规律,如,词语的准确运用,比喻、夸张修辞方法的感悟以及对比衬托手法的使用,从中获得写景类文章的语言表达规律,为学生以后的习作打好基础。最后熟读成诵,积累表达,并进行仿写训练。

猜你喜欢

整体把握语文要素
立足语文要素唤醒美妙体验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落实语文要素,教好单元习作
神马都是浮云
整体把握 自主自悟 探究延伸
关于高考历史复习策略的分析
以课程标准理念指导,让阅读教学走向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