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戏化学习理念下的幼儿园社会活动设计与实施

2021-05-23刘永春

成长 2021年6期
关键词:游戏化学习规则意识

刘永春

摘 要: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幼儿园社会领域的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规则意识,而且可以提升幼儿的自主性和情绪的愉悦性。本文以《我是值日生》为例,分析其活动目标和活动流程的设计,从游戏情境、目标任务、角色互动、聚焦反馈四个方面介绍游戏的实施,并从教师的角色定位、社会领域活动的游戏化程度以及活动时间的分配三个方面提出了游戏化学习理念下幼儿园社会活动设计应当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游戏化学习 幼儿园社会活动 规则意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1]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有三种基本活动——集教活动、一日生活和游戏,其中,集教活动一般是有教师主导,要求性较高,很难照顾到各个幼儿的兴趣、爱好;一日生活是幼儿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体现幼儿主体地位,但愉悦性略显不足;游戏活动既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能照顾到幼儿的自主、自发性和他们的兴趣、爱好,所以,把幼儿园社会领域的活动游戏化对幼儿的情绪及自主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 幼儿园社会活动游戏化的意义

幼儿园社会领域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幼儿与他人之间的相互联系,幼儿与同伴讨论在讨论、合作的过程可以锻炼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幼儿与同伴之间争执和冲突的过程有利于锻炼幼儿的解决人际冲突的能力,这种在经过讨论、协商、争执和寻找证据中达到妥协或一致的过程就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过程。[2]游戏是幼儿在特定的情景、任务条件下,伴随着愉悦的情绪,自发、自愿进行的有序活动。[3]在幼儿园社会领域内难免会有幼儿与他人之间的意见或诉求的冲突,这种冲突利用不好会影响幼儿情绪的安定愉悦,进而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如果这种冲突利用的好,不仅可以提高幼儿解决人际交往问题的能力,增强其社会性的发展,而且可以提高幼儿抗挫折能力。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幼儿园社会领域的活动,可以使幼儿在情景化的冲突中增强其社会交往的问题,又不会伤害幼儿的情绪健康发展。

2 幼儿园社会活动游戏化的设计与实施

2.1 幼儿园社会活动游戏化的设计

2.1.1 学习者特征分析

组织一个成功的社会活动除了准备适切的活动环境、营造融洽的活动氛围、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大环境的要求外,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只有对学习者特征分析,才能了解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学习起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活动设计,而不能超越学习者现有能力水平范围。《我是值日生》是教师为大班幼儿设计的社会领域活动,其对象为5-6岁的大班幼儿,在语言方面,大班幼儿已经能够掌握语音语调的内在涵义,能够口齿清楚、有序、连贯的陈述客观事实;在游戏方面,大班幼儿已经经过了独自游戏、平衡游戏和联合游戏,进入人际关系更为复杂的合作游戏;在社会方面,大班幼儿能够关注别人情绪和需要,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和活动规则。

2.1.2 活动目标设计

大班L老师在集体教育过程中,管理学生的纪律占据了活动的很大一部分时间,一方面,L老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经历强调活动纪律,自己既要调控活动的流程,又要口干舌燥的强调活动规则,使自己的声音大过学生的声音,另一方面,大班幼儿在不遵守规则浪费了很多有效学习的时间,在老师的管束下也难以情绪安定。所以,L老师拟运用游戏的方式让部分幼儿当值日生,规定值日生的任务,负责活动规则的正常运转,活动目标如下:

第一,幼儿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自己协商解决,不欺负别人,也不允许别人欺负自己。

第二,能主动发起活动或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主动承担任务,遇到困难能够坚持而不轻易求助。

第三,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和活动规则。[4]

2.1.3 活动流程设计

L老师希望在集体教育活动中,幼儿与同伴发生冲突或与活动规则发生冲突时,不用老师去处理这些冲突,而是幼儿中的值日生自己来解决这些活动冲突。活动的开始部分,L老师强调了集体教育活动中的规则和值日生的任务;活动的过程部分,选出的2个值日生对在L老师讲述《我是值日生》的过程中违反活动规则的幼儿进行劝解或制止;活动的结束部分,L老师对2个值日生的处理方式在集体面前进行陈述,由幼儿自己说哪些做的好。

2.2 幼儿园社会活动游戏化的实施

2.2.1 创设情境,营造人物关系的氛围

L老师为了创设游戏的情境,将选出的2名值日生的胳膊上带上袖章,上面用红色的字体写上值日生的标志;其次,L老师让选出的2名值日生在班集体面前做入职讲话,让其他幼儿知道值日生要进行管理的合法性,增强值日生的威信;L老师把教师的部分职责委托给2名值日生,并对其他幼儿说,今天有什么事不要找我,先找值日生你们自己解决,提高幼儿活动过程中的自发、自主性。

2.2.2 任务驱动,明确值日生的职责

任务在游戏中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任务太简单,不足以激发幼儿的内在潛力,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任务太难,很容易使幼儿产生畏难情绪,也不利于幼儿目标技能的掌握。在《我是值日生》游戏化的社会领域活动中,L老师首先明确值日生的职责,在活动过程中,一开始由幼儿之间出现的不遵守活动规则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值日生的任务相对难度较低,任务完成的比较好,在此基础上,L老师升级活动难度,在活动的角色选择中限定特定的名额,这时幼儿之间的冲突就开始出现,相互之间的争执、吵闹开始出现,值日生的任务难度开始加大,2名值日生开始在同学之间进行劝说和警告,可以较好的履行自己值日生的职责,最后,L老师进一步创设活动中的问题情境,在选出角色之后,只有1名角色可以获得臂章,这时角色之间的辩论、矛盾开始升级,2名值日生开始对其进行劝说,但大家都想获得臂章,值日生的劝说无果,只能报告老师,由老师进行解决。

2.2.3 角色互动,推动幼儿社会性发展

互动是社会沟通的一种重要形式,只有在互动中,幼儿之间才能了解对方的喜好、行为习惯,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保证人们参与共同了解的沟通,可以促成相同的情绪和理智倾向,[5]幼儿之间的角色互动,保证了幼儿创建的共同体在相互的传递与沟通中生存和发展。在《我是值日生》游戏化的社会领域活动中,既有角色之间的相互配合,成员不遵守活动规则受到值日生及时提醒时,能够听从值日生的劝导;也有角色之间的相互冲突,当大家都想得到唯一的臂章时,班级成员往往只管自己的情感诉求而不顾及值日生的角色职责和权威。尤其是在游戏角色发生冲突时,值日生能够在自主的游戏氛围中迅速进入角色并表现出角色该有的表情,比如在成员不服从值日生的劝导时,他们往往脸上表现出生气或不满的表情,并且语言也比较严厉,符合社会实际生活中互动的情形。

2.2.4 聚焦反馈,引导积极社会性倾向

反馈可以使幼儿在《我是值日生》活动结束之后,回过头来重新回顾和审视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哪些方面是值得肯定的,哪些方面还有不足,在以后的活动中需要积极改进。聚焦可以使幼儿的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到活动领域的核心要素上来,在《我是值日生》活动中,L老师主要把活动的目标聚焦在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和活动规则上,所以,在最后的活动反馈中,L老师总结哪些幼儿能遵守规则,在发生冲突中能协商制定规则,并对没有遵守规则的幼儿提出合理期望,这种聚焦反馈,有利于引导幼儿遵守社会规则的积极社会性倾向。

3 游戏化学习理念下幼儿园社会活动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教师角色定位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由于受儿童中心思想理念的影响,教师在游戏中把支持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做的很好,为幼儿提供游戏的道具、帮助提供适宜的情境空间、配合幼儿担当特定的游戏角色等,但教师在游戏中对引导者的角色较为缺失。由于现在游戏理念倡导幼儿的自发、自主性,强调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所以,很多教师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就让幼儿随意活动,但这种放任式的自由并不符合游戏的实质内涵,教师还应对幼儿的游戏活动进行设计、组织和必要的干预、指导等,适宜的时候激发语言和交流技能,帮助幼儿创造、再认和解决问题,对认知挑战给予支持,示范行为、技能和学习过程,以及引导幼儿意识到自己的学习过程。[6]

3.2 社会领域活动的游戏化程度问题

幼儿园的社会领域是五大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它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游戏本来就具有愉悦身心的功能,以游戏的方式组织社会领域的活动可以增进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感情,并且,在游戏中发生的人际冲突和挫折,不会让幼儿产生不良的情绪反应。在我国的幼儿园中,一般大班都会有35名儿童左右,小班化教育的较少,所以,很多时候都是采用集体教育的形式,游戏只是集体教育活动中的一个调节氛围的环节,这样,游戏的自主、自发、愉悦因素很难贯穿社会领域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应在设计社会领域的活动中,把游戏作为活动的基本活动方式,以游戏为基本方式进行社会领域的活动。

3.3 活动时间的分配问题

时间是游戏的物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领域活动一般比较复杂,用游戏的方式进行社会领域的活动,如果用的时间太短,幼儿难以领会到活动要传达的意旨所在,活动往往会流于表面而难以见成效,一般来说,幼儿园较为复杂的游戏时间应不低于15分钟,而幼儿园大班一般的活动时间在25-30分钟左右,大班幼儿的有意注意时间在15分钟左右,如果教师在游戏化的社会领域活动中,把活动的准备时间用的过长,用来讲规则或准备道具的时间用的过长就会影响实际游戏的时间;教师也不应把游戏化社会领域活动的聚焦反馈时间预留太多,而应把时间集中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在游戏的情境中进行规则的讲解、道具的准备以及在游戏中进行聚焦反馈。

基金项目:本文为“绵阳市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四川幼儿教育与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项目编号:SCYJ2020YB06)”的部分成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2002-7-20.

[2] 卡洛琳·愛德华兹等著.尹坚勤等译.儿童的一百种语言[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53.

[3] 霍习霞.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6.

[4] 教育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2012-10-9.

[5]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9.

[6] 尼尔·本内特,利兹·伍德,休·罗格斯.通过游戏来教:教师观念与课堂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53.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省江油市 621700)

猜你喜欢

游戏化学习规则意识
以思修课为依托推动高职院校学生规则意识教育
略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初中体育中规则意识培养途径
培养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规则意识探究
一次游戏化的探究式化学知识学习
区域游戏中儿童规则意识培养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