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定位钉导板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2021-05-23陈坚锋冯宗权李知浩
陈坚锋,冯宗权,李知浩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骨九科,广东佛山 528000)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日渐增多,且年龄越大,其病变程度越严重。目前临床上对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案,最为有效的是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传统TKA手术步骤繁琐,器械复杂,手术难度大、时间长,易出现并发症。传统TKA术中股骨侧采用髓内定位技术,操作过程增加了出血量及脂肪栓塞的风险。近年来应用3D打印技术,重建膝关节模型,定制个性化导板,辅助TKA,可简化截骨、增加截骨精确度、缩短手术时间[1,2]。本科近年应用3D打印定位钉导板辅助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8年7月~2021年2月收治的拟行TKA患者的临床资料,共50例,男9例,女41例,年龄38~82岁(67.35±9.26)岁。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均为单侧初次膝关节置换术,所有假体均使用Micro Port公司evolution CS假体。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等术前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手术方法
3D打印组:根据微创的CT扫描规范对患者进行下肢全长CT扫描,通过Mimics对影像数据进行重建,完成下肢骨模型的建立。对模型进行优化后导入CAD软件并建立坐标系,根据医生的手术要求,进行膝关节的标记和对线,完成虚拟手术,在此基础上完成定位钉导板设计打印出定位钉导板并应用于手术。
行膝前正中切口,髌旁内侧入路,外翻髌骨,屈膝90°,清除炎性滑膜、交叉韧带、半月板等,松解软组织,暴露膝关节。根据术前计划,咬除部分影响定位的骨赘,将3D打印胫骨平台定位钉导板紧贴胫骨平台,沿定位孔打入2根骨钉,安装截骨板,完成胫骨平台截骨;将3D打印股骨髁定位钉导板紧贴股骨髁,沿定位孔打入4根骨钉,安装股骨远端截骨板,完成股骨远端截骨;安装四合一截骨板,完成股骨前后髁截骨。安装试模检验截骨是否合适,并行胫骨平台旋转定位,开槽。脉冲冲洗枪冲洗膝关节,吸干净骨面,调制涂抹骨水泥,置入相应假体。行髌骨成形术,术区注射鸡尾酒,骨水泥固化后,再次冲洗膝关节,逐层缝合。无菌棉垫包裹,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患肢。
常规组:手术暴露过程同前,术中使用常规截骨器械进行截骨,选择假体型号,术中需打开股骨髓腔作股骨假体定位。截骨完成后,脉冲冲洗枪冲洗膝关节,吸干净骨面,调制涂抹骨水泥,置入相应假体。行髌骨成形术,术区注射鸡尾酒,骨水泥固化后,再次冲洗膝关节,逐层缝合。无菌棉垫包裹,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患肢。
1.3 评价指标
记录围手术资料,术后6个月进行患者满意度评分。行影像检查,测量两组术后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冠状面股骨假体角(frontal femoral component angle,FFC)、冠状面胫骨假体角(frontal tibial component angle,FTC)、侧方胫骨假体角(lateral tibia component angle,LTC),计算两组与理想情况下 HKA=180°、FFC=90°、FTC=90°、LTC=87°之间的偏差值。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无感染、DVT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3D打印组为(59.93±1.75)min,常规组为(79.02±2.14)min,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本组50例患者获得(13.16±2.44)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患者满意率,3D打印组为88.00%,常规组为60.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测量结果见表1,末次随访时3D打印组HKA偏差值、FFC偏差值、FTC偏差值、LTC偏差值均小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影像测量指标(°,±s)与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影像测量指标(°,±s)与比较
images/BZ_90_1296_1433_1541_1500.pngimages/BZ_90_1541_1433_1846_1500.pngimages/BZ_90_1846_1433_2111_1500.pngimages/BZ_90_2111_1433_2276_1500.pngimages/BZ_90_1296_1566_1541_1633.pngimages/BZ_90_1541_1566_1846_1633.pngimages/BZ_90_1846_1566_2111_1633.pngimages/BZ_90_2111_1566_2276_1633.pngimages/BZ_90_1296_1699_1541_1766.pngHKA差值FTC差值images/BZ_90_1541_1699_1846_1766.png1.53±0.54 1.34±0.51images/BZ_90_1846_1699_2111_1766.png1.72±1.14 1.84±1.07images/BZ_90_2111_1699_2276_1766.png<0.001 0.014
3 讨论
TKA要取得优良的疗效,必须要重建正常的下肢力线,适当的假体旋转角度和关节线高度,完美的软组织平衡,确切有效的止痛,积极的功能锻炼。TKA手术技术,重建正常的下肢力线是关键[3]。而重建下肢力线,需要精准的截骨和良好的软组织平衡,而精准的截骨起到了关键性作用[4]。传统TKA手术,医生依靠髓内、外定位器械和本身的经验,判断术中的截骨量和角度、假体大小、旋转角度和软组织平衡,往往缺乏精确性。而超半数的早期失败与术中假体位置不当、力线不合适有关[5,6]。而且传统TKA手术股骨侧利用髓内定位,需要打开髓腔扩髓,增加了出血,且打开髓腔后脂肪组织易进入血管,增加了脂肪栓塞的风险[7]。目前,比较成熟的膝关节系统,仍为进口品牌,其假体及工具的设计,主要参照西方人种的膝关节解剖结构,而国人的膝关节在细致解剖上有别于西方人种,这导致手术过程中,按设置的角度截骨,时有截骨定位不精确,偶有假体不能完美适用,从而影响下肢力线对位[8]。
为了增加截骨的精准度,近年来出现了多种辅助技术。如计算机导航辅助TKA,机器人辅助TKA、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TKA等。3D打印技术定制个性化导板辅助关节置换手术,操作简便,具有个性化、精准化、远程化等优点,使得关节畸形严重患者手术计划的制定和术中操作简单化、精确化,从而提高关节外科复杂高难度手术的成功率,使手术更精确、更安全[9,10]。
图1 患者,女,38岁,左股骨下端粉碎性骨折术后继发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并关节僵硬,行3D打印导板引导下TKA手术治疗 1a~1c:X线片示膝关节关节间隙消失、融合,股骨轴线改变、内固定钢板螺钉存留、髓腔变细且受阻 1d:术前膝关节外观 1e~1g:术后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 1h:术后膝关节功能良好
有学者对髋关节严重畸形患者,应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髋臼模型,辅助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保证按计划精确置入假体[11]。康鹏德等[12]研究发现,应用计算机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准确地预测骨科内置物的大小及位置,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在膝关节置换方面,根据个体化的解剖数据,设计的膝关节手术辅助导板,可以避免扩髓,提高截骨的精准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引流量[13]。常见的膝关节导板有两种类型:截骨槽导板和定位钉导板。刘帅等[14]研究发现,3D打印截骨槽导板与定位钉导板在TKA中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定位钉导板稳定性更好。该研究发现,截骨槽导板组需要相对较大的暴露,更容易受骨赘的影响,但稳定性较好。而定位钉组仅利用股骨前皮质及远端局部区域固定,暴露范围较小。截骨槽组中锯片摆动及摩擦对截骨槽造成机械性和热熔性损伤,易造成截骨板的断裂;而定位钉导板组对机械性要求较少,没有发生断裂。
本研究中定位钉导板的应用,减少了手术暴露范围,术中不必打开股骨髓腔,减少出血,减少脂肪栓塞的风险。术中不必反复测量和比对,简化手术步骤,减少术中使用工具的数量,减少了手术时间;且假体安置角度不受工具限制,更加精准和个体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3D打印技术有重要意义。如:膝关节严重内、外翻畸形,严重骨缺损,常规手术没有明确的骨性标志;骨干畸形愈合,髓内定位杆不能插入到合适位置,不能提供准确的定位参考,工具提供的角度范围不能满足要求;膝关节附近骨折内固定物存留,术中拆除内固定物需要增加手术时间,一个手术切口不能兼顾,可能发生内固定物拆除困难,增加创伤和感染风险。上述情况应用定位钉导板,可以精确定位,截骨过程化繁为简,避免并发症。然而,定位钉导板技术,只能简化、优化截骨,不能忽略软组织平衡技术。对于一些特别困难的病例,不能单纯依靠导板技术完成截骨,也应做好软组织平衡。3D重建数据来源于CT扫描数据,因CT不能显示关节软骨,故建模有失真的可能。如术中关节面残留软骨较多,影响定位钉导板安置的贴合度,需去除部分软骨以增加定位钉导板安置的精确性。
总之,应用3D打印定位钉导板辅助行全膝关节置换,可减少手术时间,减少创伤及出血,减少脂肪栓塞风险,截骨精准,患者恢复快、效果好;在畸形严重、内固定物存留等特殊情况下,更能使截骨化繁为简,安全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