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玉米中后期病虫害不同施药机械防治效果试验研究
2021-05-23张瑞雪
张瑞雪
(衡水市植物保护检疫站 河北衡水053000)
玉米是衡水市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也是其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400 万亩,平均亩产在550 kg,主要种植品种有郑单958、郑单988、浚单20、登海685、登海605、先玉335、吉祥1 号等。播种时间在6 月10~25 日,收获时间在10 月1~15 日。夏玉米生长中后期正值衡水市高温闷热多雨时节,高温多湿的田间气候条件有利于蚜虫、玉米螟、棉铃虫、褐斑病、锈病等多种病虫害发生,再加上玉米生长中后期,植株高大、田间温度高,对玉米病虫害防治是一个难题,传统植保机械不能做到喷匀打透,费时费力防效差。近年来衡水市坚持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的植保方针,在玉米病虫防控中大力推广“控、替、精、统”农药减量增效四大技术,结合中后期一喷多效集成减灾与绿色防控相融合,推广使用高杆喷雾机和植保航空飞行器等先进植保机械,因此2020 年本单位开展了不同施药器械对玉米中后期病虫害防效对比试验,为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供试作物为玉米,品种为登海685。试验田设在景县惠丰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承包田中,该试验田地势平坦,灌溉方便,土壤质地属沙壤土,肥力中等,pH 7.5,栽培密度和肥水管理基本一致。
(2)试验药剂:20%氯虫苯甲酰胺、32.5%苯甲·嘧菌酯、5%寡聚糖素。
(3)试验器械:植保无人机、三轮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四轮自走式变量喷杆喷雾机。
1.2 试验处理及设计
试验共设7 个处理(表1),其中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 面积均为10 亩,处理5 和处理6 面积均为20 亩,处理7 面积为1 亩,均不设重复。
1.3 施药时间及方法
8 月2 日用三轮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四轮自走式变量喷杆喷雾机,严格按照试验处理要求均匀喷雾。
1.4 调查方法
1.4.1 褐斑病防效调查方法 在施药前1 d 和药后10 d、30 d 采用5 点取样法,每点取2 株,取整株叶片定点、定株调查发病情况。
1.4.2 玉米螟、棉铃虫防效调查方法 在药后3 d、14 d、30 d 采用对角线5 点取样,每点调查50 株,调查玉米茎受害情况及棉铃虫、玉米螟总虫数,计算受害株率和防治效果。
表1 试验处理安排
1.4.3 产量调查 在玉米收获前进行产量调查,每个处理采用5 点取样,测量株距、行距,统计亩穗数,每点调查10 穂,记录穗行数和行粒数,称量百粒重,计算理论产量。理论产量(kg/亩)=亩收获穗数×平均穗粒数×百粒重×0.85×10-5。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玉米褐斑病的防效比较
从表2 可以看出,药后10 d 和30 d 的防效均为处理5>处理6>处理3>处理4>处理1>处理2,以处理5 防效最高,但各处理间防效差异不大。
2.2 对玉米螟的防效比较
从表3 可以看出,药后3 d、14 d、30 d 各处理对玉米螟的防效均为处理5>处理6>处理3>处理4>处理1>处理2,但各处理间防效差异不大。
2.3 对棉铃虫的防效比较
从表4 可以看出,药后3 d、14 d、30 d 各处理对棉铃虫的防效均为处理5>处理6>处理3>处理4>处理1>处理2,各处理间防效差异不大,防效均达到80%以上。
表2 玉米褐斑病防效调查
2.4 产量调查
从表5 可以看出,以处理5 的产量最高,为870.4 kg/亩,增产率为13.91%; 其次为处理6,为865.2 kg/亩,增产率为13.23%;第三为处理3,产量为844 kg/亩,增产率为10.46%;第四为处理4,产量为842.9 kg/亩,增产率为10.31%;第五为处理1,产量为833.8 kg/亩,增产率为9.12%;第六为处理2,产量为830.4 kg/亩,增产率为8.68%。
表3 玉米螟防效调查
表4 棉铃虫防效调查
表5 产量调查
3 结论与讨论
综合分析认为,四轮变量喷杆喷雾机处理的病虫防效最高,用药后30 d 对病虫害的平均防效为86.7%,产量最高,为870.4 kg/亩,增产率为13.91%。通过试验分析,筛选出了高效先进的植保机械,为今后玉米中后期病虫害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一是能缓解农村劳力不足与种植业发展需求之间矛盾,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使用大型施药机械可相对减少20%的用药量,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三是提高了玉米品质,尤其是玉米穗腐病发生率明显降低,使玉米品质得到了极大改善;四是改变了农民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方式、方法,真正起到了以点带面、良性带动的示范作用,同时农民形成了正确的绿色防控生产模式价值取向及健康的绿色生产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