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课程形态建构研究的思路与设计

2021-05-21陈莉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建构设计

陈莉

摘要:依据融合教育课程形态建构的大方向,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课程形态建构的思路可以多元參照,一方面对普通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态和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对特殊课程功能性补偿课程进行开发,由此展开对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课程形态建构的研究。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课程形态;建构;设计

融合教育课程是指在实现全纳教育过程中,当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融合于普通学校学习时,为了保障这部分学生能够充分平等地参与学校的课程学习,而针对他们不同的学习能力,在国家课程框架的指导下,由融合教育教师根据融合教育理论与原则,自行组织和制定的一套课程。它属于校本课程范畴内的课程形态,是融合教育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关于融合教育课程形态的建构,有学者认为,课程调整是融合课程建设的核心,应依据特殊儿童的个别化需求,在课程目标、内容上做出恰当的调整。它既包括普通教育基本的学科与内容,同时又具备一定的弹性,增加特殊学生个体发展所需的社会性课程和补充课程。国内外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实施融合课程的原则和策略,涉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多方面的调整,并强调将学习通用设计理念贯彻于课程设计之中,为特殊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普通课程的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评估水平进行调整,既可以调整目标与内容,也可以在不减少内容和不降低难度的情况下,调整知识呈现的形式和学习方式,通用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有弹性的辅助和支持,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特殊课程要满足特殊学生的特殊需要,比如自闭症孩子需要的特殊课程主要是语言训练、情绪训练、社会交往训练、生活适应、行为改变等,一般在资源教室进行,由资源教师、特教教师担任教学。

一、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课程形态研究的现状

自闭症与其他各类精神病患不同,大部分除了患有智力损害外,还存在社会交往和沟通障碍、兴趣范围狭窄、行为刻板或异常等症状。因其障碍的复杂性及巨大的个体差异性,自闭症儿童需要专业、密集的特殊教育服务,以克服社交缺陷、语言沟通障碍和过度的挑战性行为等,康复训练方法须多样化。作为特殊儿童中更为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的融合教育需要也存在区别。

美国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发展较早,且在融合课程的建构上形成了一定的模式。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课程安排上由普通班和特教班分别完成,以普通班为主,特教班为辅。不单纯把学科课程放在首位,更多地组织各种课外活动社团,有儿童合唱团、儿童话剧团、入园年会、游泳社团、足球社团、篮球社团、乒乓球社团、滑板社团等。另外,针对情绪训练设有按摩课、钢琴课、宠物课等,针对社交能力训练设有超市排队、飞机场候机、楼内等候电梯等机会课程。其次,在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方面,融合教育班级中,学科学习目标和内容会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进行调整。针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在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指导下,将一级目标进行分解,为其调整建立二级目标维度,对于孩子存在理解掌握困难的内容进行简化和减量,对于生活中不一定用到的技能不强求其掌握学会,而用得到的知识则进行过度练习,促其掌握。贴近学生实际,降低特殊孩子的学习难度,促其学业成就的提高。

当前国内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研究领域多集中于自闭症儿童的融合安置问题、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和训练方法。涉及自闭症儿童融合于普通学校课堂的课程领域的研究资料相对较少,特别是小学分科课堂的课程研究,大都止步于自闭症儿童个别化教育或小组教学时的课程研究。

2019年江苏省教育厅组织了“苏台融合教育项目”,给广大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提供线上专业支持,从被咨询的对象类别及咨询的问题统计分析看出,目前,接受融合教育的自闭症儿童人数日渐增长,但真正的融合教育还难以落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普通教师面对残疾孩子不知道“怎样做”和“做什么”。现在我们有了资源教室,有了资源教师,初步可以解决“怎样做”的问题,再从课程研究着眼,探索研发出适合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课程,就可以解决了“做什么”的问题,这对促进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落地生花,具有很强的现实研究价值。

二、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课程形态建构的思路

依据融合教育课程形态建构的大方向,即普通课程与特殊课程相结合,个别化课程与班级课程相结合。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课程形态建构可以多元参照,一方面要对普通课程进行调整,另一方面要对特殊课程进行开发,在训练的多样化上下功夫。

(一)普通课程调整的思路

普通课程分为学科分科课程和活动综合课程。自闭症儿童融合到普通学校后,因为能力受限,难以适应学科分科课程,往往在语文、数学等学科的学习上跟不上普通学生的学习水平,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特征展开课程调整。

课程的调整须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尽量保持原课程的架构;二是以学生的需求为指导;三是最少干预和最大融合。那什么情况下保持原有架构,什么情况下又要改变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呢?轻度障碍学生的融合课程调整,我们可以尽量考虑从教学形态和教学策略上做调整,教学形态上实施三层补救教学模式,或大班教学,或小组训练,或个训。教学策略上运用通用设计,在不减少内容和不降低难度的情况下,着眼于满足多元、异质学习主体的学习需求,设计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如多样化的表现方式,促使学生多途径感知;多样化的行为和表达方式,让学生多途径展现学习效果;多样化的参与方式,激发学生的动机,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中重度障碍学生的融合课程调整,要对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做“加简”法,“加”——补充课程内容、补充技能;“简”——简化目标和内容,即所谓的“同教材、同进度、异要求”。针对障碍程度更严重的、能力更低的孩子,还可以做课程的替代,分解教学目标,用替代行为或动作来达到学习结果,这些都需要资源教师与普通教师共同合作。当然,通过评估后安置到普通学校的自闭症儿童,一般以轻度障碍学生为多。这就形成了以一个统一的普通课程框架作为基础标准,根据每一个障碍学生的具体情况再做适应性调整,实现个别化的教学。

(二)特殊课程调整的思路

特殊课程是为特殊需要学生单独开设的,学习特殊课程可满足其特殊需要。因自闭症儿童存在多方面的发育障碍及情绪行为异常,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需采用教育干预、正向行为替代训练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措施。自闭症孩子的救治既要充分利用一切被实践证明了的成熟的康复训练手段,又要通过开发和尝试寻找最适合个体的有效方法。所以,要针对自闭症儿童的特殊需要开发多样性的功能性补偿课程,如:针对核心症状“社会交往障碍、行为刻板重复及兴趣狭窄”,需要增扩情绪与交往类的课程、行为教学课程和各种社区活动课程;针对自闭症儿童需要专业的、密集的特殊教育服务支持,为了克服服务人员时空的局限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亲子教育课程也是非常重要的增扩课程项目。

目前出现的自闭症儿童康复辅助教材种类很多、很杂,在训练时,教师要通读教材后,再视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运用,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训练课程。目前已经推广成熟的自闭症儿童特殊课程书籍有《音乐康复》《艺术康复》《语言训练》《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课程指南》,以及自闭症儿童训练系列性指南活动的应用手册等。纵观这些训练指南和行为教学,内容大都是在封闭的或固定的环境下展开的,对本身就有社交障碍的学生训练来说有其局限性,所以我们可以从开放性的教学视角上做些思考,尝试开发不同的功能性补偿课程。

三、实施课程形态建构研究过程的设计

(一)普通课程的调整

围绕研究方案进行有序实施,实施步骤须细化。整个研究周期计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准备与评估阶段、尝试与探索阶段、调整与改进阶段。准备与评估阶段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能力水平评估,将融合教育学生与现有的普通教育课程进行匹配;尝试与探索阶段主要任务是在资源教室,对融合教育学生现有学业能力进行补救;调整与改进阶段主要任务是在普通班集体教学中,对融合教育学生的学科课程进行调整(与资源教室补救工作一起进行)。每个阶段都包括确定计划、实施调整计划、资料收集和分析、修正调整计划等四个环节。

1.准备与评估阶段

首先确定试验对象,进行双向评估——资源教师评估和普通教师评估相结合,行为表现观察和学习基础能力评估相结合。接着制定ISP(个别化支持、服务计划),包括学生的基本资料、学生能力现状、长短期教育目标、个别化支持方案和教学活动建议等。最后制定课程调整方案,根据课程调整原则与学生评估结果,可先让学生接受资源教室的支持服务和外加课程,这属于相对调整幅度较小的方式;如果支持服务和外加课程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再考虑采用普通班的课程调整。

2.尝试与探索阶段

首先,计划的制定须具体到每一个学生个体、每一个调整的项目、每一个实施的人和地点以及达成情况。其次,实施计划要做工作日志,将每个学生的行为表现、学习状态等具体记录。再次,资料收集要收齐多方面的资料,包括支援时所写的观察日志、外加课程教学课例、研究者工作日志等,再从计划的可行性和课程调整后的影响两个方面考量研究的成效,为下一步计划的修正和完善提供依据。最后,修正计划的目的是根据课程调整行动研究实施过程中资料的分析,考察调整方案的可行性和带来的影响,保留原有方案中合理的部分,修正其中不合理的部分,继续下一阶段的课程调整。

3.调整与改进阶段

这一阶段行动研究依旧遵循“确定计划—实施计划—资料收集和分析—修正计划”四个环节。计划要依据上一阶段修正后的调整方案而制定,研究的重点放在普通班课程调整,资料的分析同样从计划的可行性和计划实施后的影响两方面入手,为未来研究提供依据,最后要撰写好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二)特殊课程的开发

对于特殊课程的开发,可以尝试开发亲子课程、社区活动课程和机会教育课程。

1.亲子课程

亲子课程的开发既为自闭症儿童提供自主探索的玩教具和环境,发展其主动学习能力,又为家长提供亲子互动游戏和孩子发展特点的介绍,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奥苏伯尔提出“课程组织应遵循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原则”,课程设计可以从学生需要出发分为语言、思维、感统、音乐等一些板块;内容从生活实际着手,围绕生活、学习、劳动来设计和组织素材、开展教学游戏,每课可以固定环节;游戏环境可以拓展到校园以外,从简单的认知到技能的运用,做到循序渐进。

2.社区活动课程

社区活动课程的开发一方面可以突破传统课程形态的局限性,其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能极大激发自闭症儿童主动接触、体验的动力,在活动与交流中获得生活体验,真正实现“教育即生活”的学习愿景;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充分的运动消耗存在狂躁、多动等问题行为自闭症学生的体能,促进其更好地进食、睡眠。课程设计可分为体育康复和音乐康复两大板块;内容可以参照已有的特殊教材选择组织,同时,还可结合社区现有资源,如公共游泳池、篮球场、少儿合唱团、儿童话剧团等地点组织活动。在利用社区资源时,教师要先對社区情况进行摸底,就学生的情况争取社区资源的大力支持和有益配合。教师在课程内容上可以加入体验性活动环节,让社员充分了解自闭症儿童的行为特征及学习、社交需要,唤起社员的同理心,引导社员团结互助、宽容礼让。

3.机会教育课程

机会教育,是利用一种情况发生的机会,趁机施行教育,这样的教育效果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机会教育课程的开发目的有两点:一是在机会教育中,让普通孩子接纳特殊孩子;二是让特殊孩子抓住每一次有利的“机会”进行学习。机会教育课程的设计,首先给正常孩子体验的机会,让正常学生换位思考处境特殊或身心特殊的孩子,引导正常孩子去面对别人的不同,从而在班级氛围上真正融合;其次是将情境再现,让自闭症孩子在情境中学会交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只要有人群的公共场所就能成为教室,每个人都能成为自闭症孩子的老师,无论是在超市排队、飞机场候机,还是在楼内等候电梯,这些“机会”都可以成为教学的内容。请对自闭症孩子来说比较陌生的人进入课堂扮演不同的角色,根据具体情境与自闭症孩子进行交流训练。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在真实的情境下进行训练,效果会更好。无论是可以直接拿来就使用的特殊课程教材,还是自主开发的比较随机的课程,教学时都要将每一课的教学背景、实施过程、教学反思做好收集和整理,建立资源库。

综上,我们厘清了课程形态、融合教育教育课程形态和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课程形态及建构等概念的内涵——关系、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在融合教育课程形态建构的理论指导下,从普通课程的调整和特殊课程的开发两条思路展开,预期“课程形态建构”的成果可能有:一是教学日记整理形成的教育故事篇,二是优秀教学案例整理形成的教学课程篇。清晰地理清了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课程形态的建构研究的思路和设计,可为下一步顺利实施研究计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的成功率也将大大增强。

参考文献:

[1]金晶.浅议课程形态及其类型[J].教学管理,2019(5).

[2]赵一锦.我国台湾地区学前融合课程建构探析[J].教育导刊(下半月),2005(9).

[3]王青青.学习通用设计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8.

[4]赵勇帅,邓猛.西方融合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15(3).

[5]张洋.自闭症儿童学校教育的生态课程模式建构[J].绥化学院学报,2012(3).

(责任编辑:赵昆伦)

猜你喜欢

自闭症儿童建构设计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BUBA台灯设计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有种设计叫而专
建构游戏玩不够
从关注到行动:自闭症儿童社会救助的困境与对策
自闭症儿童生活技能社会化问题研究
奥尔夫音乐对自闭症儿童康复的研究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