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康复训练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

2021-05-21司玉珍秦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高龄置换术康复训练

司玉珍,秦艳

(1.日照市中心医院骨科,山东日照276800;2.日照市中心医院药房,山东日照 276800)

髋关节置换术是现今临床骨科中一种较为常见且有效的术式,其是利用人工假体置换已发生病变的关节,以此重建关节结构,从而保证患者肢体的正常活动,改善患肢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该术式已被用于多种骨科疾病的治疗中,如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等,且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1]。但是,为进一步改善预后,还需加强对患者的术后康复治疗,尤其是一些高龄患者,其机体抵抗力与免疫力较差,且可能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术后极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关节僵硬、疼痛等[2],需要采取有效的康复措施,以保障其手术治疗的效果。现该研究选取2019年5月—2020年4月于该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90例为对象,探析功能康复训练的临床运用价值。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该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90例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且无手术禁忌证;患者及家属对该次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其他严重脏器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碍者;恶性肿瘤者;精神异常、沟通障碍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中途退出研究者。按入院前后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康复组。对照组45例,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76~84岁,平均年龄(79.56±2.71)岁;疾病类型:26例股骨颈骨折,10例股骨头坏死,9例骨性关节炎。康复组45例,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龄74~85岁,平均年龄(79.69±2.35)岁;疾病类型:24例股骨颈骨折,11例股骨头坏死,10例骨性关节炎。比较上述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如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该项研究已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认可。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康复。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告知其疾病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生活指导、饮食指导,以确保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营养摄入;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一旦发生异常状况,需及时通知主治医师,并做好相应的处理。此外,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肢体训练,先进行健侧训练,待健侧稳定后,再对患侧开始肢体训练,如伸展训练、肌肉收缩训练等。

康复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功能康复训练,主要内容为:(1)手术当天:待患者麻醉消退、意识清醒,且病情平稳后,可指导其进行深呼吸,再协助其做一些被动运动,如关节趾屈,从而加速下肢血液流动,运动次数为10次/h。此外,还可协助患者开展引体向上,每隔2小时运动1次。为防止患肢发生内收、外旋,可在患者休息前为其穿好丁字防旋鞋[上海志浩骨科器械有限公司,沪食药监械(准)字2009第1560133号],且将软枕置于患者膝间。(2)手术后第2~3天:患者可借助下肢关节康复仪[杭州亿凡医疗器械有限公司,YF-200X型,浙食药监械(准)字2012第2260142号]开展训练,以避免深静脉血栓的出现,每天3次。在训练期间,需有康复人员或家人陪同,以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叮嘱患者坚持做引体向上。(3)手术后第4~7天:患者坚持利用下肢关节康复器开展训练,且逐步增加运动强度与范围;协助患者开展床上坐位训练,从而预防关节僵硬的发生。(4)术后第8~14天:康复人员可协助患者开展坐立训练。患者先借助病床的支架,将自身慢慢移至床边,并且维持患肢外展的状态,随后慢慢坐起,之后再借助拐杖慢慢站立。待其可平稳站立之后,再指导患者开展伸展运动及重心转移训练,逐步将重心向患侧转移[3]。(5)出院指导:为患者制定出院后康复训练计划,嘱其坚持训练,并逐步增加运动量。可借助助行器或拐杖行走,逐步以单拐替代双拐,最后无需拐杖。嘱患者3个月内不可侧卧,且避免做跷二郎腿、外八等动作;3个月后,可慢慢负重,但不可过于用力。最后,叮嘱患者定期回院复诊。

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3个月的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

(1)髋关节功能评估:采取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表(Harris hip function score,HHS),对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加以判定。该评分的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髋关节功能恢复越理想。

(2)并发症:对两组患者各种并发症(如关节脱位、关节僵硬、下肢静脉血栓、泌尿系统感染等)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统计,并进行组间比较。

(3)满意度评估:医院自拟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加以评估。总分为100分,80分以上,即为十分满意;60~79分,即为较为满意;59分以下,即为不满意。满意度为十分满意率与较为满意率之和。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分别采用χ2检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后各时段HHS评分情况分析

康复组术后1、3、6个月的HH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后HHS评分情况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后HHS评分情况比较[(±s),分]

?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康复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3 满意度情况分析

对照组的满意度低于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比较[n(%)]

3 讨 论

髋关节置换术能够对畸形关节加以纠正,缓解疼痛,并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骨科疾病治疗方式。虽然该种术式在疾病治疗上可获得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对高龄患者,该群体的骨骼功能较之青壮年而言更差,因而,在对其实施髋关节置换术时存在较大的风险[4]。高龄患者机体抵抗力、免疫力低,大部分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因而,手术治疗期间极易发生各种严重并发症,如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会对患者关节功能乃至其生存质量的改善造成一定的影响[5]。因此,注重高龄患者术后的康复训练是十分有必要的。

对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而言,术后开展功能康复训练是疾病治疗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切实有效的功能康复训练能够改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恢复关节平衡感觉,提高肌肉的强度,并实现其人工关节寿命的延长[6]。高龄患者在实施髋关节置换术之后需长时间卧床休息,因此极易发生压疮、肺部感染等,影响预后。及时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则可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功能康复训练则是一种较为科学且合理的康复方式,结合高龄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更具针对性的训练计划,通过程序化、规范化的训练,确保患者在不同时间点完成相应的功能锻炼,最终实现早日康复[7]。

在该次研究中,采取功能康复训练的康复组患者,其术后1、3、6个月的HHS评分均比采取常规康复的对照组患者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与孟丽焕[8]的研究结果相似,说明康复训练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康复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44%)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满意度(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82.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身体恢复,并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进行康复训练,可取得令人满意的康复效果,不但能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还能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高龄置换术康复训练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反肩置换术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超高龄瘙痒症1例
补阳还五汤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肿胀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