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合作疼痛管理对全髋关节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的影响
2021-05-21陈灿刘胜元马建军
陈灿,刘胜元,马建军
(广西柳钢医院有限公司骨科一病区,广西柳州 545002)
髋膝关节疾病大多发生于中老年群体,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剧,终末期髋膝关节炎患者的数量也逐渐增多。当前,临床上多通过髋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该病,疗效比较理想,但是患者术后会有剧烈的疼痛感[1],影响其日常生活。常规的康复锻炼时间较长,而且难以有效控制患者的疼痛症状[2],因此,急需寻找更加科学合理的疼痛管理模式,以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将多学科合作疼痛管理应用于整个围术期,能充分发挥已有的学科优势,确保患者体验到全程有效的镇痛[3]。为进一步探究多学科合作疼痛管理的镇痛效果及对患者康复的影响,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于该院行全髋关节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0例开展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该院行全髋关节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57~81岁,平均年龄(67.3±1.5)岁。研究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58~80岁,平均年龄(67.5±1.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疼痛管理。术前对患者进行疼痛教育,使患者对术后疼痛有正确的认识;术后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若疼痛剧烈应及时进行镇痛处理。
研究组采用多学科合作疼痛管理。成立疼痛管理小组,成员主要有麻醉科医护人员、主治医师及责任护士等,对组员进行科学合理的专业知识培训及技能考核。(1)术前1 d:由麻醉科护士对患者进行有效访视,并向患者讲解疼痛评估方式、正确认知、疼痛对机体造成的影响、疼痛具体管理方法(药物及非药物镇痛方法)以及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等相关知识,让患者对止痛药物使用及疼痛控制等有正确的认知[4]。对患者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全面评价,同时积极回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及难题。制定全髋及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自我管理的针对性措施,分发给患者及其家属,指导患者自主完成PCA自控镇痛泵的操作。(2)术中:麻醉医生和主治医生根据患者综合情况合理选择麻醉、手术方式。(3)术后:患者回到病房后,责任护士需要及时指导其填写疼痛综合评估记录表,并与主治医生一起,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其分层管理。对NRS评分<3分者,可通过播放舒缓音乐及转移患者注意力等方式实施非药物镇痛,并引导患者学会渐进式肌肉放松,减轻术后的疼痛。对NRS评分>3分者,责任护士联系多学科合作疼痛管理小组的成员,由主治医师及麻醉医生共同商议镇痛方案,可采用曲马多、帕瑞昔布钠注射液、杜冷丁及纳布啡注射液等药物。多学科合作疼痛管理小组的成员需每天查房,对患者的疼痛管理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估,对于镇痛效果不理想的患者,要及时调整方案。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2)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术后关节康复时间。术后关节康复标准[5]:THA患者髋关节术后屈曲>70°、外展>15°、外旋>10°;TKA患者膝关节术后屈曲>110°、外展>15°、外旋>10°。
(3)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通过数字疼痛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s,NRS)对术后4 h、1 d、3 d、5 d、出院时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分为轻度疼痛(0~3分)、中度疼痛(4~7)、重度疼痛(8~1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2.2 两组住院时间及术后关节康复时间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关节康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住院时间、术后关节康复时间对比[(±s),d]
表2 住院时间、术后关节康复时间对比[(±s),d]
?
2.3 两组术后NRS评分对比
研究组患者术后各时段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术后NRS评分对比[(±s),分]
表3 术后NRS评分对比[(±s),分]
?
3 讨 论
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大部分为老年人,其机体自我恢复能力比较差,容易影响术后恢复。而在围术期给予患者有效的疼痛管理,能帮助其缓解疼痛,进而促使患者尽快恢复[6]。
疼痛是血压、体温、呼吸、脉搏之后的第5大生命体征,同时也是一种症状,会让患者产生不愉悦的情绪体验以及感受。而术后急性疼痛是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会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卧床时间,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并增加了发展为术后慢性疼痛的可能性[7]。因而,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镇痛干预能确保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效果,同时促进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为更好地对术后急性疼痛进行管理,应建立起以责任护士及麻醉科护士为基础,麻醉医生为督导,临床医生共同参与的多学科合作疼痛管理小组。在疼痛管理实施期间,麻醉科护士在术前对患者进行有效访视,并将疼痛管理的有关内容告知患者。知识宣教能确保患者对镇痛知识有正确的认识,提升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接受度,并能积极配合治疗。麻醉医生在手术期间科学运用多模式镇痛,并指导临床医生对术后中重度疼痛患者进行系统且规范的管理;手术结束后临床医生在麻醉医师的指导下为患者实施镇痛处理;而责任护士则应及时对患者的疼痛感进行评估。基于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的针对性镇痛方案和及时有效的术后疼痛处理,能够更好地缓解患者术后各个时间段的疼痛感,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利于缩短住院及下床活动时间[8]。该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各时段的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多学科合作疼痛管理模式在围术期的应用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有利于患者恢复。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关节康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全髋关节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多学科合作疼痛管理的效果理想,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并使住院时间、术后关节康复时间明显缩短,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