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穴位按摩在产后尿潴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05-21田丽
田丽
(泰安市中医医院妇产科,山东泰安 271000)
尿潴留是指膀胱内有大量尿液存留而无法正常排出,是产妇产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产后尿潴留不但严重影响产妇的心理与生理,而且还会增加阴道出血量,导致产后大出血,对其产后恢复产生影响,是引发产后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因素。从中医角度分析,尿潴留又名“癃闭”,该病症的发生和气化无权、气机不利及膀胱受损相关[1]。虽然尿潴留的发生部位是膀胱,但和肺、脾与肾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产后膀胱气机因受机械性刺激影响易出现气化受阻的情况,继而引发尿潴留。对于产后哺乳女性,建议不行药物干预,应另寻一种更为有效合理的干预方案。该研究选取该院2019年1—2020年10月收治的86例产后尿潴留患者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探讨中医穴位按摩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6例产后尿潴留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为初产妇;均符合《中国妇产科学》[2]中产后尿潴留的诊断标准,感觉膀胱憋胀,小便无法排出;检查时发现下腹部胀满膨隆,有时充盈的膀胱轮廓清晰可见;患者年龄均≥20岁且≤39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泌尿系统病症者;认知能力低下、言语沟通障碍者;对研究不配合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该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
1.2 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将产后尿潴留的发生原因、应对措施向患者作简单介绍,加深患者对该病的了解,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另外,护理人员还可建议患者听流水声,或进行热敷,即在患者下腹部膀胱区放置热水袋或热毛巾,温度尽量维持在75℃左右,利用热力收缩松弛的腹肌,促进排尿热敷15~30 min/次,2次/d。4周为1个疗程,共干预1个疗程。
1.2.2观察组
患者采用中医穴位按摩。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屈曲双腿,放松腹部,结合中医经络腧穴原理取三阴交、双侧足五里和曲骨穴位,分别对各个穴位进行按摩,行指揉法重度刺激,每个穴位按揉3~15 min,由轻到重逐渐用力,以患者局部出现胀、麻和酸感为宜,2~3次/d。4周为1个疗程,共干预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护理效果:分为显效、好转和无效,于疗程最后1 d进行判定:干预1 h内尿液能顺利排出,且能够排净即为显效;干预1 h内尿液能顺利排出,但无法排净尿液,即为好转;干预≥1 h仍无法自行排尿,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实施导尿术,即为无效[3]。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2)护理满意度:干预后,选用该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量表[4]评估患者的满意度,具体内容包括干预工作开展是否及时、干预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等,总分100分,以非常满意(>85分)、相对满意(60~85分)和不满意(<60分)标准划分。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相对满意)/总例数×100%。
(3)排尿时间、排尿量:于疗程最后1 d干预1 h后,观察两组患者排尿时间和排尿量情况。
(4)并发症发生率:观察两组患者排尿困难、泌尿系统感染、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使用[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使用(±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护理效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护理效果[n(%)]
2.2 对比排尿时间、排尿量
观察组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排尿量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排尿时间、排尿量(±s)
表2 对比排尿时间、排尿量(±s)
?
2.3 对比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64%低于对照组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比并发症发生率[n(%)]
2.4 对比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对比护理满意度[n(%)]
3 讨 论
产后尿潴留在中医学中被称作产后癃闭,其发生和肾气亏虚、肝郁血瘀相关,膀胱气化功能受阻,易出现小便不畅情况[5]。《素问》灵兰秘典论篇中记载,该病的病因包括肾虚和气虚[6]。气虚者受多因素影响导致机体虚弱,肺脾之本缺乏,又因生产耗时伤血,或因生产后劳累、忧思过度造成中气与肺气虚弱。肺气虚则无法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中气虚则无法制约水液,上虚无法制下,膀胱功能下降,从而易出现产后排尿异常情况。肾虚者素禀肾气缺乏,又因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脏腑功能,导致肾气更为虚弱,膀胱气化失司,从而易致排尿异常。肾气虚弱不固,制约膀胱无力,则易引发尿失禁或尿频等症状。另外,三焦与膀胱的气化失常为癃闭的基本病机[7-8]。对于该情况,临床需积极对患者的膀胱功能进行改善。
穴位按摩是临床常见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人体某些特定穴位,将经络之气充分激发,从而实现扶正祛邪和疏通经络的目的。在产妇分娩后,对其进行穴位按摩,可促进膀胱与尿道消肿,松弛尿道括约肌,反射性刺激膀胱肌壁,加快收缩膀胱逼尿肌,从而促使尿液排出。在该研究中,穴位按摩选取三阴交、双侧足五里和曲骨穴位,其中三阴交是足三阴经交汇穴,具有通利下焦和健脾化湿的功效,可加快恢复三焦和脾、肺、肾的气化功能。三阴交配合曲骨穴,具有益气启闭和补肾壮阳的作用,配合足五里穴,可有效调畅膀胱气机,加快气化,通利小便,具有培补元气和益肾固本的功效,能有效增强膀胱气化功能[9-10]。中医穴位按摩的实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症,降低不适感,促进患者排尿,减少排尿困难、泌尿系统感染和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在张士琼等[11]的研究中,选取阴道分娩后出现尿潴留患者72例为对象,对其开展穴位疗法,患者总有效率为91.7%,由此说明,穴位疗法的开展有助于产后尿潴留的解除,使患者痛苦减轻,相关并发症减少。分析其原因为,穴位按摩具有无痛、无创伤等优势,能让患者感受到安全和舒适,不但能加快子宫功能复旧与膀胱功能恢复,而且还不会对母乳喂养与产妇乳汁分泌产生影响,满足产妇做母亲的愉快体验感和需求。上述研究结果与该次研究报道相符。
综上所述,对产后尿潴留患者行中医穴位按摩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缩短排尿时间,增加排尿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