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疗性沟通对提高脑外伤偏瘫患者伤残接受度的效果观察

2021-05-21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脑外伤偏瘫分值

王 娇

( 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科 , 辽宁 大连 116021 )

脑外伤偏瘫在临床中是指机体受暴力因素直接或间接作用于颅脑导致神经功能受损,经治疗后出现以部分肢体活动能力丧失。偏瘫后,患者活动能力受损,不仅对其正常生活造成影响,也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临床大多患者偏瘫后往往无法在短时间内面对,且接受程度较差,受上述因素影响极易出现负性心理及过激行为,影响其预后恢复。因此,临床有必要辅以有效措施干预,改善患者心态,使其能够以平常心看待自身。本院围绕脑外伤偏瘫患者提高其伤残接受度的干预措施开展研究,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为研究阶段,抽取80例脑外伤偏瘫患者,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2016AHA/ASA成人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解读》中疾病诊断标准[1];(2)签订知情同意书;(3)情绪不稳定,但精神正常,可与人进行交流和理解;(4)均因脑外伤导致偏瘫。排除标准:(1)抗拒或抵触研究开展;(2)合并严重精神系统损伤;(3)合并严重脏器功能衰竭;(4)参与其他研究者。采用摸球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52-72岁,平均(62.3±1.2)岁;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53-72岁,平均(62.4±1.2)岁;2组资料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

2 方法:观察组采用治疗性沟通干预,具体内容如下: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文化程度、认知水平及接受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结合其实际情况从认知、心理、应对、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感等方面制定护理内容;针对其认知,护理人员将疾病形成、影响及积极预防等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讲解,积极提高患者自我认知水平;并与患者建立良好交互关系,深入交流以了解患者内心顾虑,协助其建立正确健康的治疗认知,增强疾病康复和对生活的信息;消除患者自身疑虑,纠正其认为自己是废人、偏瘫无法康复等不当认知,指导患者理性看待伤残所致的躯体功能障碍,使其能够从不同角度审视自己和正确认识自己;同时对患者实施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化解患者的自卑、焦虑、抑郁、悲观等负性情绪,加强对患者情绪的观察工作,指导其加强情绪管理,可采取情感表法、放松训练、交流和注意力转移等方式减少患者对于偏瘫的关注;引导患者自我审视和积极反思,理性看待自身并增进自我接纳。帮助患者接受现实,并积极开展对应治疗措施,积极改善肢体偏瘫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护理人员对患者偏瘫情况进行观察,加强随访工作,积极围绕其开展护理措施,及时根据其实际情况调整护理措施。

3 研究指标:干预2个月后开展随访,观察伤残接受度评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心理健康评分及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变化。采用伤残接受度量表评定患者伤残接受度,项目包括扩大、包容、转变、从属4个维度,分值为32-128分,分值越高接受度越高[2]。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定患者心理健康,项目:行为、情感、思维、感觉、人际关系、生活习惯、意识、饮食睡眠,分值:450分,分值越低心理越健康[3]。采用SF-36量表判定生活质量,项目: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生理机能、一般健康状况,分值: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4]。

5 结果

5.1 2组伤残接受度评分对比:观察组伤残接受度评分(104.23±3.22)分,高于对照组的(81.26±3.15)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32.251,P=0.000)。

5.2 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5.00%(2/40),低于对照组的27.50%(11/40),其中观察组跌倒1例、抗拒治疗1例,对照组自残3例、跌倒3例、抗拒治疗3例、暴力倾向2例,对比有统计学意义(x2=5.878,P=0.015)。

5.3 2组心理健康评分对比:观察组心理健康评分(56.98±10.24)分,低于对照组的(100.65±10.41)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18.914,P=0.000)。

5.4 2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和同组干预前,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讨 论

脑外伤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由于暴力因素作用于颅脑导致的损伤,由于脑组织及神经损伤呈不可逆转性,患者经治疗可出现后遗症。偏瘫是临床脑外伤常见后遗症之一,以部分肢体活动能力丧失为主要症状,可直接对其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造成影响,部分接受能力差患者甚至会出现厌世等悲观情绪,严重影响其预后。

以往临床针对脑外伤偏瘫患者多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通过观察其病情对其身心状态进行干预,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整体效果不佳,无法准确改善其预后。治疗性沟通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干预措施,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进行深入交流,协助其进行身心调节,使其能够从疾病状态向健康状态发展,从而确保其健康。本研究结果,观察组经治疗性调节干预后,患者伤残接受度评分明显上升,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27.50%,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得到有效控制,对比有统计学意义。且干预后,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进一步证实治疗性沟通在临床中的显著效果。临床将治疗性沟通应用于脑外伤偏瘫患者中,护理人员能够针对偏瘫患者认知、心理及接受等情况进行评估,积极对其心理及认知进行改善,指导其理性看待自身问题;同时对患者身心提供保护,纠正患者非理性认知,教会他正确面对自己,使其积极主动配合临床开展相关工作,提高干预效果。

综上所述,在脑外伤偏瘫患者中采用治疗性沟通干预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伤残接受度,并对其预后进行改善,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脑外伤偏瘫分值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第15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五人操成套难度动作分析
脑外伤病人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悄悄告诉你:统计这样考
谁是科创板创值全能冠军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