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史料实证”素养中“获取史料”的意义
2021-05-20范宗宝
范宗宝
[摘 要]“史料实证”并非传统史料教学的延续。史料教学更多的是依靠教师个人的能力素养,而“史料实证”中“获取史料”的诉求则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涵育奠定了基础,顺应了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关键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史料实证;获取史料
一、“获取史料”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自2003年课程改革以来,史料教学成为历史教学的重要方法,并涌现出《智慧课堂: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2010)、《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史料教学的理论与实践》(2015)等高质量专著。《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将“史料实证”纳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但史料实证与史料教学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
传统的史料教学主要通过教师对史料的阅读与思考促进学生对史学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教学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视野与见识、立场与角度以及教师对史料教学方法的运用。因此,史料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这也是赵亚夫教授强调历史教学的原动力不在教育学和心理学而在历史学的根源所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升,史料教学已无法满足历史教学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新课标指出:“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获取、搜集史料是史料实证的起点和题中之义,并决定着史料实证的质量。这就决定了史料实证的主体是学生,强调了历史学科教学必须要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搜集史料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史料实证能力的发展。
二、“获取史料”是涵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根基
在几经修改后,新课标最终确定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虽然关于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地位的争论尚未得出结论,但在史料实证中自主搜集、多渠道获取的史料无疑是涵育家国情怀、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素养无法取代的载体。
唯物史观是开放、发展的体系,滋养于史料的丰富与多元。唯物史观作为历史哲学体系,植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类历史的洞察。随着学者对人类历史研究的深入,唯物史观也必将做出与时俱进的回应。新课标要求高中生能够掌握并运用唯物史观四大基本原理,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为例,高中政治教材指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而以布伦纳为代表的当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通过对近代欧洲不同地域的历史分析,得出了具有一般意义的结论,即阶级斗争和随之而来的生产关系的变革在这一时期的历史变迁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当学生获取到这些史学研究新成果时,无疑可深化其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因果关系的理解。
学生对家乡、民族、国家的认同和深情大爱,同样植根于对祖国历史的熟稔。通过获取史料,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涵养浓厚的家国情怀,培养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此外,在全球化向纵深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开放的史料获取还可以让学生不流于狭隘的民族主义,在树立民族自信的同时,能够以更包容的态度吸收世界各国优秀文化。
三、“获取史料”源于新时代的教学需求
众所周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当今世界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一物不知,深以为耻”的古老格言已成为遥远的过去,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着重大改变,当代教育更加注重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注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获取、搜集史料的素养,以历史学科的特殊形式承载着信息时代的客观需求。
素养教学要求打通学科核心素养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新课标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显然,“史料实证”素养是学生关键能力的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上位概念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自主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信息意识”作为“学会学习”的重要维度,“重点是: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適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因此,获取、搜集史料的素养立足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指向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019年11月出版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将关键能力列入高考考查内容四层之一,在三个关键能力群中包括“以认识世界为核心的知识获取能力群”,其主要内容为语言解码能力、符号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信息搜索能力、信息整理能力。《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明确指出,高考“加大了对学生在信息时代应具有的阅读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思辨能力的考查”。获取、搜集史料的素养以历史学科的特殊形式对接高考对关键能力的考查,成为落实全面发展育人目标和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
史料实证不等于史料教学,其基础是学生自主地、多渠道地搜集、获取史料。有教师观摩美国中学历史课堂发现:在班级建制方面,美国采用小班制教学,学生20人左右;在硬件方面,小学生全部使用平板电脑,中学生全部使用笔记本电脑。在正式上课之前,学生基于教师事先印发的导学案,要利用两倍甚至三倍于课堂的时间进行充分而自主的学习,课堂则以学生展示、争鸣为主,教师甚至有时可以做到完全无为。
而目前中国的绝大多数学校,并不具备学生人手一台电脑,自主、自由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资料的条件,学校甚至地市级别的图书馆对历史类书籍的储备也相对有限。在寄宿制和作业压力之下,学生周末回家可利用的时间也不多。因此,目前的史料实证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传统史料教学的升级版,这与目前的班级建制、硬件设备、考评机制有密切关系。但未来,在新课标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指导下,所有的历史教师将心向往之而努力前行,以促进学生获取史料能力的不断发展。
(责任编辑 姚力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