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针刺方案治疗老年颈椎病颈痛的效果研究

2021-05-19莫文聪洪艺秦黄月霞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9期
关键词:针组颈痛夹脊

赵 坚,莫文聪,洪艺秦,黄月霞

(雷州骨科医院,广东 湛江 524200)

颈椎病也叫颈椎综合征,是指由于颈椎间盘组织发生退行性改变或由其他原因导致颈椎的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进而引起一系列症状的一种疾病[1]。颈痛是颈椎病患者的典型症状。此病患者的颈痛可向双肩扩散,导致其出现颈肩部活动受限、肌肉痉挛等症状。针刺疗法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常用方法之一[2]。本文主要是探讨采用优化后的针刺方案对老年颈椎病颈痛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择2019 年7 月至2020 年10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0例老年颈椎病颈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临床诊疗指南- 疼痛学分册》[3]中关于颈椎病的诊断标准;进行CT 检查或MRI 检查可见颈椎间盘突出或骨质增生;存在严重的颈痛症状;年龄≥60 岁;病程≥3个月;了解本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并签署了自愿参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合并有精神疾病、严重的器质性疾病或其他骨科疾病;存在先天性脊柱异常或颈神经损伤;有颈部外伤史或手术史;病历资料缺失;对治疗的依从性差或中途退出本研究。随机将其分为优化方案组、穴位浅刺组与安慰针组,每组各有50 例患者。在优化方案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7 例,女性患者23 例;其年龄为60 ~76 岁,平均年龄为(66.51±3.48)岁;其病程为1 ~8 年,平均病程为(3.46±0.47)年。在穴位浅刺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6 例,女性患者24 例;其年龄为60 ~74 岁,平均年龄为(66.59±3.38)岁;其病程为1 ~7 年,平均病程为(3.43±0.42)年。在安慰针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8 例,女性患者22 例;其年龄为61 ~73 岁,平均年龄为(66.48±3.50)岁;其病程为1 ~7 年,平均病程为(3.45±0.61)年。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采用优化后的针刺方案对优化方案组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是:选取其颈椎呈阳性反应平面的两侧颈夹脊穴(2 对)、两侧肩中俞穴、两侧中渚穴及大椎穴作为治疗的穴位。采用长度为40 mm 的管针对其颈背部的穴位(颈夹脊穴、肩中俞穴和大椎穴)进行针刺,采用长度为25 mm 的管针对其中渚穴进行针刺,针刺的手法为直刺法,进针的深度应根据患者的体型、穴位而定,一般情况下进针的深度为10 ~20 mm。采用平补平泻法运针,得气后留针20 min。针刺完成后,嘱患者休息5 min,之后对其进行穴位埋针治疗,方法是:将选取的穴位分为以下两组:1)两侧颈夹脊穴(2 对颈夹脊穴中位于上方的颈夹脊穴)与大椎穴。2)两侧颈夹脊穴(2对颈夹脊穴中位于下方的颈夹脊穴)与两侧肩中俞穴,对两组穴位进行循环埋针。在埋针时用皮内针对穴位进行深刺,得气后将针提到皮下,然后将针放平进行横刺,沿皮肤进针0.5 ~1.5 寸,使针体位于皮肤内,外用胶布固定。每周治疗2 ~3 次,每次治疗需间隔1 d,连续治疗10 次为1 个疗程,将总治疗时间控制在4 周内。采用穴位浅刺+穴位埋针法对穴位浅刺组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是:针刺选穴与优化方案组患者相同,采用1 次性管针以直刺法刺入各穴位,确保针尖仅刺入皮下浅层,放手后使针身俯倒于皮肤表面。不运针,无需得气,留针20 min。针刺完成后,嘱患者休息5 min,之后对其进行穴位埋针治疗,方法与优化方案组患者相同。采用安慰针刺法对安慰针组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是:针刺选穴参照优化方案组患者,中渚穴的安慰穴为中渚穴朝手腕方向上移1 寸处,大椎穴的安慰穴为大椎穴下移1 寸处,其余穴位的安慰穴均为相应穴位外移1 寸处。采用0.30 mm×25 mm 的1 次性管针以直刺法刺入各安慰穴,确保针尖仅刺入皮下浅层,放手后使针身俯倒于皮肤表面。不运针,无需得气,留针20 min。穴位浅刺组患者与安慰针组患者的治疗疗程与优化方案组患者相同。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T0)、治疗5 次后(T1)、1 个疗程结束后(T2)、治疗后1 个月(T3)及治疗后3 个月(T4),分别采用简化McGill 疼痛问卷(SF-MPQ)[4]评估三组患者颈痛的程度。SF-MPQ 包括非特异性类疼痛、评价类疼痛、情感类疼痛、感觉类疼痛4 个方面,总分为60 分,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颈痛越严重。在T0、T1、T2、T3及T4,分别采用Northwick Park 颈痛量表(NPQ)[5]评估三组患者的生活质量。NPQ 的分值为0 ~100 分,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4.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两组之间比较用t 检验,多组之间比较用F 检验,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SF-MPQ 评分

在T0,三组患者的SF-MPQ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T1、T2、T3和T4,优化方案组患者的SF-MPQ 评分均低于安慰针组患者与穴位浅刺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2.2 对比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NPQ 评分

在T0及T1,三组患者的NPQ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T2、T3和T4,优化方案组患者的NPQ 评分均低于安慰针组患者与穴位浅刺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表1 对比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SF-MPQ 评分(分,± s)

表1 对比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SF-MPQ 评分(分,± s)

组别例数SF-MPQ 评分T0T1T2T3T4安慰针组5024.65±3.1218.59±2.1113.16±2.4912.27±2.4311.03±1.98穴位浅刺组5024.71±3.1918.68±2.2713.25±2.5712.39±2.4510.86±2.41优化方案组5024.68±3.1515.79±2.3410.48±2.348.26±2.128.64±2.01 F 值0.0476.2685.6359.0145.002 P 值0.481<0.001<0.001<0.001<0.001

表2 对比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NPQ 评分(分,± s )

表2 对比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NPQ 评分(分,± s )

组别例数NPQ 评分T0T1T2T3T4安慰针组5041.62±7.2234.71±5.4727.81±3.2224.05±2.1629.01±5.42穴位浅刺组5041.57±7.1334.76±5.5227.76±3.1224.34±2.0829.46±5.34优化方案组5041.86±7.2434.85±5.4925.94±2.4820.76±3.1524.11±4.28 F 值0.2020.0823.2296.7065.528 P 值0.4200.4680.001<0.001<0.001

3 讨论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西医治疗颈椎病的方法有药物疗法(常用的药物有止痛剂、维生素、硫酸氨基葡萄糖、糖皮质激素等)、运动疗法、物理疗法及手术疗法等。中医治疗此病的方法有针灸疗法(包括针刺、温针灸和艾灸)、推拿疗法、中药外敷或内服疗法等。中医认为,颈椎病属“项痹”的范畴,其病因主要是经脉受阻、外邪入侵、正气虚衰及跌扑损伤等。对颈椎病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可通过对其特定穴位进行刺激而疏通其局部经络,缓解其疼痛。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优化方案组患者的SF-MPQ 评分和NPQ 评分均低于穴位浅刺组患者与安慰针组患者。这说明,采用优化后的针刺方案对老年颈椎病颈痛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在采用优化后的针刺方案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时,应严格按照中医治疗颈椎病的取穴原则取穴,并根据患者不同穴位的特点选用不同长度的管针,结合其具体情况控制进针的深度[6]。通过对患者的中渚穴、肩中俞穴、颈夹脊穴、大椎穴等穴位进行针刺,可起到疏通经络、舒筋活血及止痛的作用。另外,在针刺结束后对患者进行穴位埋针治疗可对其特定穴位进行持续性刺激,进而可有效地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其病情。

综上所述,采用优化后的针刺方案对老年颈椎病颈痛患者进行治疗能显著减轻其颈痛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针组颈痛夹脊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军事飞行人员颈痛的风险因素与康复研究进展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6针及10+x针穿刺活检术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中长导管在感染科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夹脊”与“夹脊穴”探析
大学生低头族颈肩痛影响因素调查及原因分析
三向牵伸法治疗颈痛的临床观察
直式采血针与蝶翼针采血针在外周静脉采血中的应用价值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