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铸国之重器 育特色安全文化

2021-05-19韩少辉林树茂鲍静崔赢午

劳动保护 2021年5期
关键词:研究所航天建设

文/韩少辉 林树茂 鲍静 崔赢午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是我国航天行业第一个总体设计单位,在航天“三大精神”指引下,打造了“塑造自主安全员工、打造本质安全产品、创建卓越安全组织”的安全愿景,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安全文化体系,为建设成安全管理模式和安全文化体系一流的研究院所而努力。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是我国航天行业第一个总体设计单位,负责抓总研制了我国80%的运载火箭,奠定了国家战略安全的基石,构建了具有中华民族独立知识产权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为铸就我国航天“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月球探测”三大里程碑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我国航天伟大事业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在航天“三大精神”(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和研究所“大局、系统、严谨、争先、包容”的优秀组织文化滋养下,研究所提炼、总结出“生命至上、总体引领、安全和谐”的核心安全理念,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纲领和指南,该理念集中体现了航天总体设计单位所承担的神圣使命和安全价值追求。在此理念的指引下,研究所开展了以“安全理念篇”“安全方略篇”“安全行为篇”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文化体系建设与实施,持续推进了“塑造自主安全员工、打造本质安全产品、创建卓越安全组织”的安全愿景,形成了较为系统完整的安全文化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航天总体设计特色的安全文化建设之路。

安全文化手册

领导重视 资源保障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多年来,研究所推进安全生产管理,采取了传统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等模式,为科研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安全保障,但在面对航天强国建设中逐步出现的航天型号研制任务飞速发展、安全风险日益凸显、社会和员工的自我安全需求迫切的新形势下,传统安全管理工作模式逐渐显露瓶颈,主要表现为:企业安全氛围不够浓郁、创新和变革动力不足、改进方法和抓手欠缺、措施和效果不明显。

针对该情况,研究所领导牢牢把握中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历史机遇,勇担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认清“总体设计”“战略参谋”的定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持续引导和推动安全文化建设。一方面,研究所强化安全组织机构和人员,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独立运行,补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另一方面,研究所实施安全文化建设战略,落实所长为组长,党委书记、安全生产和企业文化建设主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安全文化建设小组,制定了研究所《安全文化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明确了安全文化建设5 项总体目标、10 项工作措施和25 项阶段工作项目,并分解、落实到每年年度工作计划中。经过5 年的持续推进,研究所累计投入3 500 多万元经费,用于安全生产、职业卫生等工作。

领导层大力支持,人力、财力资源的有效落实,为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保障,保证了安全文化规划和年度计划中各项目标的圆满实现。

继承发扬 突出特点培育特色安全文化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航天精神一直指引着航天事业的发展。60 多年来,研究所以国为重,以人为本,积极践行“航天三大精神”,几代人忘我奉献、勇攀高峰,用心血、汗水和孜孜不倦的追求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奋斗诗篇,创造了载入史册的光辉业绩。

在安全生产方面,研究所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继承和发展“大局、系统、严谨、争先、包容”优秀组织文化,并结合自身科研工作特点,不断探索、实践特点鲜明的安全文化体系,经过多年的酝酿、培育、提炼,研究所形成了“总体牵引、源头控制、系统管理、全程安全”的安全使命,“生命至上、总体引领、安全和谐”的核心安全理念,“管理立安、科技兴安、本质强安、文化固安”的安全战略,“懂法规、尽职责、守规范、重细节”的行为准则,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安全文化体系。

为便于安全文化深入人心,研究所注重安全文化的“物化”,通过制作安全文化手册、安全文化专题宣传栏、电脑屏保、安全漫画、安全手提袋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让安全文化核心理念随处可见,进而入脑入心,并形成行为方式、养成行为习惯。

以人为本 生命至上创造安全和谐环境

研究所在承担的运载火箭为主的科研生产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原则,始终将员工生命健康放在首位。

首先,研究所在增压输送系统实验室试验系统设计中,针对增压试验现场存在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高压爆炸风险,开展了集中测控和远程监控,实现了人机分离,降低了试验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机会和频次,极大提高了试验安全性。

其次,针对科研人员学历高、工作压力大的特点,建立心理减压室,采取心理测试与理疗等措施进行心理压力减缓,同时聘请社会知名心理咨询公司,为日常工作、家庭生活等方面有心理调适需求的员工及直系亲属提供“一对一”“面对面”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有效修复员工心理压力,改善家庭关系。此外,2019 年,研究所投入120 余万元,将全体员工1 300 多台电脑的固定支架更换为可调整支架,减少员工颈椎、腰椎损害,有效保护员工身心健康。通过办实事,促进了员工的身心健康。

围绕主业 总体引领打造本质安全产品

作为我国运载火箭技术抓总单位,研究所在推动航天技术发展的同时,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社会和民众的生命安全、环境的安全。

第一,研究所抓总负责我国火箭型谱论证与实施,在新型火箭方案论证和总体设计中,摈弃传统的硝酸、四氧化二氮、偏二甲基肼等有毒有害推进剂,优选液氢、液氧和煤油等新型无毒无污染推进剂,以减少和降低生产、试验、使用、回收处置等全流程的安全、环境风险。

第二,在运载火箭专业设计如火箭弹道设计中,研究所力求精细精准,开展运载火箭残骸落区安全控制技术研究和实施,实现了运载火箭航区和落区范围的大幅缩压减。针对低温运载火箭的液氢和液氧推进剂易燃、易爆、易挥发、高能量、高危险性的特点,组织开展无人值守加注及测试发射技术研究与实践,提高航天发射的自动化水平,从而实现低温运载火箭安全可靠发射。

第三,研究所发挥系统抓总技术优势,系统总结运载火箭安全性设计的经验与教训,编制我国运载火箭安全性设计系列标准,对运载火箭产品论证、分析、设计、试验、处置等全过程安全性进行明确和规定,为航天产品全寿命周期的安全性设计工作提供了依据和指导,切实提升了航天型号产品的本质安全水平,为航天事业的安全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创新管理 丰富工具提升安全管控水平

研究所致力于通过方法和工具创新,改进改善安全管理。

组织应急救援培训现场

一是为解决现有线下安全培训组织难、资源共享难、考试统计难等问题,研究所设立安全生产教育平台研究与应用课题,建立微信公众号在线教育培训和考试平台,制作了线上培训课件以及线上考试题,实现员工线上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提高了培训效率。

二是针对增压输送系统实验室使用的安全风险比较高的压力容器等设备设施,研究所建立远程压力、温度监视系统,员工可通过手机客户端APP,实时监测压力容器状态参数,员工离开试验现场,仍可掌握压力容器状态,提高了压力容器的安全管控能力。

三是研究所针对航天电气系统通电待机时间超长、试验产品成本高昂、火灾风险不易察觉等特点,投入60 余万元,建立电气系统实验室极早期火灾报警系统,该系统比传统消防系统能更早地探测到潜在的火灾威胁,可以争取更多反应时间进行排查,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及设备损坏,同时设计软件平台报警和手机信息报警提示,提高现场无人值守期间的安全可控能力。

建章立标 规范管理建立安全长效机制

研究所从两个方面推进安全长效机制建立。

第一是综合管理方面,开展职安环境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高效融合与应用,整合每个体系管理要求,梳理工作项目、要求、表单、时机等内容,编制《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手册》《技安员手册》《员工安全应知应会手册》,推动安全环保工作终端落实。

第二是作业现场管理方面,选取典型和试点,总结经验教训,组织编制《现场可视化管理规范手册》《现场规范行为案例手册》《办公室标准化建设指导手册》,并予以实施,为现场安全管理规范化提供了指导,并取得了明显效果。通过建章立标,实现规范管理,建立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通过大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常态化和长效化,研究所实现了安全生产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精细化管理,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并先后取得“北京市2020年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生产先进集体”等称号。

安不忘危、乐不忘忧。研究所将坚持“体系化设计、标准化建设、本质化改进”的思想方法,进一步深化安全文化内涵,践行安全文化理念,努力打造一流的安全管理模式和安全文化体系,加快推进航天强国建设,以实际行动支撑航天梦、强军梦、中国梦的实现。

猜你喜欢

研究所航天建设
睡眠研究所·Arch
航天梦,我的梦
睡眠研究所民宿
未来研究所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逐梦航天日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航天股为何遭爆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