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的跨学科读写融合

2021-05-19包晓榕

名师在线 2021年13期
关键词:跨学科教师应学科

包晓榕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城关小学,福建三明 365100)

引 言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各学科快速发展、交叉融合,对语文学习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语文学科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文字、语段的教学,教师应打破学科界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1]。语文学习教学势必要与社会、科技、人文等多方面发展相融合,无论从学科的理念、适应教材的宏观设计,还是培养创新型人才需求来看,实现小学语文的跨学科读写融合都是有必要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一、小学语文跨学科读写融合的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跨学科读写融合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2]。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与综合性相融的学科,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涉及历史、地理、艺术、数学、人文等多个领域,同时其他学科的学习也需要建立在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由此可见,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能够在多门学科中体现。采用跨学科教育的思维来实施语文的读写融合,更有助于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从而灵活运用语文知识,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及传承、对艺术的审美鉴赏与创新,更好地发展科学思维,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小学语文跨学科读写融合能够帮助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进而提升其语文素养。通过小学语文跨学科读写融合研究与实践,语文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身教科研能力,实现教师专业的持续发展[3]。小学语文跨学科读写融合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打开了一扇更新、更宽的大门,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在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引导下,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以语文学科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为基础,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特色,开展读写融合训练,最终将其内化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良好方法之一。

二、实施小学语文跨学科读写融合的策略

实施小学语文跨学科读写融合的关键在于通过跨学科,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写作空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4]。教师应通过跨学科、多角度、多领域的学习、探索、研究、实践,使教学内容更具开放性和借鉴性,使教学方法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使学生思维更具自主性和创新性。

(1)教师应运用艺术的审美鉴赏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造力,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提高其读写能力。教师应以语文学科为基础,辅以音乐、美术、书法等学科,通过读写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开展综合读写实践创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跨学科多角度进行观察、思考、实验、品读、欣赏、积累、理解、感悟和运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使学生立于文本、品读文本,实现乐于思考、善于表达的读写训练目标。

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和“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娴玲上奏着的名曲”,文中的“光和影”属于视觉,“歌声名曲”属于听觉。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将音乐与美术图片相结合,为学生播放音乐伴着湖中月光下开着荷花的视频,让学生置身如影如画的情境,使其被美妙的音乐和美景打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此时,教师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让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便能在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同时,提高其阅读和写作能力。

(2)运用数学的抽象性思维和概括性思维,拓展学生语文学习思路,提高学生读写的条理性与概括能力。读写训练不仅需要字词的积累,还要追求思维的调动。比如,学生经常使用的思维导图、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写作时的列提纲等,都需要借助数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思维。教师可借此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思维,帮助学生厘清写作思维、构建语文的知识结构,进而提出问题,品读文本,体会作者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数学学科的演绎、归纳、概括等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创作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与写作思维。

例如,在教学说明文《鲸》一课时,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厘清文章的脉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调动学生思维,手脑并用,使学生变得充满乐趣。

在高年级读写训练中,教师如果能充分运用数学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将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品读、善于思考、主动探究、拓展思路,进而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广度及深度。比如,数学的逻辑思维可用于在阅读过程中梳理文章的条理、找到适合的写作顺序等。这样一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便能从难题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从而解决问题。开阔的数学思维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及分析能力,从而有效实现跨学科的读写结合。

(3)运用当地的人文景观、社会生活及文化传承为学生营造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开放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开创读写融合的新思路。这种全新的融合,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人文资源、特色文化与语文知识相融合的多元化、综合性读写融合模式。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在熟悉的地方文化场景中积极参与实践,从而熟练运用语言文字,产生创作的灵感。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自然人文风光时,教师可引领学生参观当地具有朱子文化特色资源的朱子博物馆,通过切身体会,提高学生的感受与领悟能力。教师引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实地创作,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使其创作出别具一格的作品。这样一来,学生在丰富多样和鲜活的生活场景中实现了读写训练,既加强了与社会生活、大自然的联系,又培养了语文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结 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跨学科读写融合以语文学科为基础,能够打破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壁垒,跨学科拓展小学语文读写融合的课程资源,通过对学科之间的高效融合的案例研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构建新型的读写融合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跨学科的读写融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跨学科教师应学科
学科新书架
跨学科视野下的音乐表演体系研究
【学科新书导览】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