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新基础教育导向下阅读课型设计思路

2021-05-19陈雨薇

名师在线 2021年13期
关键词:午餐箱子狐狸

陈雨薇

(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北京 100020)

引 言

阅读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应该通过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感知语言,从而达到全面提高英语能力的目的[1]。然而,据笔者观察,很多小学生在阅读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注意力不集中;畏惧生词,不能理解语义;没有深入领会到阅读内容的本质,只停留在表层含义上。另外,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观察,笔者发现,有些教师的教学形式单一,导致课堂缺乏活力。

对此,叶澜教授提出生命实践教学理论。她认为,课堂是师生生命意义的有机构成部分,具有个体生命价值,能促进师生的多方面发展。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中。由此,笔者基于叶澜教授提出的以上教学理论,针对小学生英语阅读教学现状,以两类语篇的教学设计为例,探讨阅读课型的设计思路。

一、无故事主线的语篇

(一)关注重复句式,确定文章重心,抓好学生能力培养点

(二)观察配图,预测文章大意

先由三个人物图片和三个午餐盒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What's the passage about?

(三)略读,提取文章主旨

学生通过听第一遍音频略读文章,之后,笔者提出主旨问题:What's the passage about? Are they introducing what's in their lunch box or introducing themselves?

(四)精读,提取关键信息

第二遍听录音,笔者将文章拆分为三段,让学生逐段听音频,精读每个人物的话,并且用横线标出“What has he/she got?”用圆圈圈出“What hasn't he/she got? ”。

由于在之前的语法课上学生已经熟悉了这两个句型,笔者在讲授这篇文章时,只要稍加提示,学生就可以轻松说出这两个句型。于是笔者用笑脸来代表“I've got...”,用哭脸代表“I haven't got...”再加上关键图片提示和引导学生复述每个人物说的话。在学生复述完人物说的话之后,笔者稍做引导,让学生进行第三人称的复述,如“He/ She has got...”或“He/ She hasn't got...”。

第三遍听录音,让学生模仿音频通读文章,并布置任务“How many things has he/she got?”为完成将后续的人物与其描述的午餐盒配对的练习题做准备。第四遍默读文章,并做连线,将人物与他们的午餐进行配对。第五遍读文章,订正练习。

(五)提供语言支撑,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每位学生对这篇文章已经至少读了五遍,对文章内容非常熟悉了,于是笔者用关键词和图片进行语言支撑,引导学生以第三人称的视角来复述文章(见图1)。

图1

(六)情感升华,挖掘育人价值

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一张白纸上画上自己的午餐并谈论自己都带了哪些午餐。之后笔者说:“I forgot to bring my lunch box.”学生听到后纷纷将自己的食物分享给笔者。有些学生还将画有食物的纸撕开,分给笔者“一块饼干”,并说“I've got a biscuit.Here you are.”由此引出“Sharing is a virtue.”

在8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表示,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要做到“七个坚持”:要坚持严格执行现行扶贫标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坚持扶贫同扶智相结合,坚持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扶贫相统筹,坚持脱贫攻坚与锤炼作风锻炼队伍相统一,坚持调动全社会扶贫的积极性。

(七)课后任务

(1)听音频,模仿并熟读全文。(2)根据图片提示,复述文章内容。(3)介绍自己的午餐,并谈谈你把什么食物分享给了没带午餐盒的Esther?

二、有故事主线的语篇

在斯伯恩自然拼读绘本中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我们就可以把文章拆分为beginning, middle 和end三个部分来学习,并引导学生厘清文章的脉络和故事的发展,从而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

(一)关注故事本身,分析故事结构

这套绘本特别强调押韵,色彩缤纷的绘本中充满有趣的句子和韵律。整篇文章的内容是一只饥饿的小狐狸发现了一个箱子,它通过使用箱子来寻找食物。绘本中描述了它从箱子上掉下来五次,觅食失败了五次,最后它不小心摔进箱子里,终于在箱子里找到了食物的故事。这个绘本故事的脉络很清晰,便于学生把握故事的结构。

(二)图文导入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故事类文本的三要素,即时间、地点和人物。在导入部分,笔者利用绘本中文字和图片来引出主人公。

(三)根据故事主线设计主要问题

文章围绕小狐狸与箱子展开。在简单介绍完文章出处之后,学生观察到绘本的封面就是一只狐狸在箱子上,并且文章重点是狐狸觅食的过程,那本节课的主要问题就很好设计了:Why is he on the box? 之后,笔者鼓励学生根据绘本的封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合理的猜想。

(四)精读并引发思考,厘清文章脉络

笔者将文章分为beginning, middle, end 三部分,然后引导学生对各个部分进行精读。

Beginning:简单叙述故事的起因是“A hungry fox spots a box.”并用图片解释“spot”这个单词。接下来,笔者问学生:“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并特别强调这只狐狸非常饿,由此引出下面的剧情。

Middle:根据故事的发展情节来设计问题链。

Q1:What is the fox doing? Q2:What can you see from this picture? Q3:What does he want? Q4:Why does he stand/sit on the box? Q5:What will happen? Q6:Is he still hungry or not?

在讲解middle 部分时,笔者以问题链的方式引出六个小情节,并让学生每个情节读三遍,第一遍引出文本内容,第二遍扫清难读词汇,第三遍巩固文本内容。

在分析完六个小情节之后,笔者把大致的内容串联一遍,帮助学生厘清文章的脉络:The hungry fox wants to get the...but he fails.He falls off the box.

第四遍通读middle 部分内容,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How many kinds of food does he want? What are they?”这遍阅读使学生更加熟悉文本,也锻炼了他们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End:观察图片,进行合理推断和猜想来结束本篇故事。同样三遍阅读。

(五)自然拼读与绘本阅读相结合

在精读结束后,笔者进行了自然拼读与绘本结合,即总结发音相同的字母或字母组合,找出符合规律的单词并归类,并通过读句练习强化单词发音(见图2)。

图2

(六)听录音跟读并模仿,进行纠音巩固

在自然拼读发音练习结束后,笔者让学生进行了整篇文章听录音跟读练习,再一次巩固单词发音和文章内容。

(七)提供语言支撑,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笔者将利用图片和关键词提示的方式引导学生复述故事内容,如图3、图4、图5所示。

图3

图4

图5

(八)情感升华,挖掘育人价值

课程到这里还未结束,我们要从故事中挖掘育人价值,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笔者先让学生谈谈小狐狸具有哪些好品质、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来。学生总结:“He is bold.He is smart.He never gives up...”并找出了对应的文章情节。之后,笔者继续追问:“If you are in trouble, what will you do?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学生有很多精彩的发言,有的说:“I will keep trying.”还有的说:“I will ask someone to help me.”

(九)课后任务

(1)听音频,模仿并熟练朗读全文。(2)根据图片提示复述文章内容。(3)通过这篇文章你学到了狐狸身上哪些好品质?如果你今后遇到困难,你会怎么做?

结 语

低年级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有其特殊性。对于长段的英语阅读材料,小学生可能无法长时间集中精力阅读,其词汇量不足,需要通过听、说、读、写慢慢积累。因此,教师需要将文章进行解构,提炼出支撑全文的精华结构(词组、句式甚至语段),化繁为简,以大问题贯穿全文,以问题链为导向,帮助学生厘清文章脉络,并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从而挖掘文本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猜你喜欢

午餐箱子狐狸
井下午餐
午餐
一模一样的箱子
箱子
狐狸和猫
狐狸
薄箱子
领个箱子去街上
狐狸便当
午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