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2021-05-19王秀萍

名师在线 2021年13期
关键词:评价能力语文

王秀萍

(甘肃省武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甘肃武威 733000)

引 言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没有受到教师的关注和重视。但实际上,读和写是组成语文教学的基础要素。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正视朗读能力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价值,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本文结合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详细分析了在学生朗读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针对具体的教学问题,提出了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严重缺乏朗读时间,朗读内容不够丰富

相关调查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并未对朗读教学提起足够重视,他们普遍认为,语文教学的目的仅仅是帮助学生获取更高的分数,而开展朗读教学对提升成绩并无帮助,且浪费大量课堂时间。因此,即使校方明确表明对朗读能力的重视,但是这些教师在实际授课时也仅仅将朗读训练作为热身,未充分考虑朗读教学的整体效果。

同时,部分教师在开展朗读教学时未做到公平、公正,他们习惯于将目光集中于班级少数“尖子生”身上,忽视了所谓的“差生”。这样的教学态度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消磨学生的朗读热情,甚至使部分学生对朗读教学产生厌恶心理,无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1]。

(二)朗读学习内容单一

朗读教学虽然隶属于语文教学的范畴,但是仍然需要教师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更快融入朗读教学中。但是,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其他语文知识的空暇时间才组织学生完成朗读任务。也就是说,这些教师将朗读教学完全局限于教材的基本框架中,认为教材中的课文内容便是学生需要朗读的唯一对象,导致朗读学习内容过于单一和枯燥。同时,部分教师为了加快朗读教学进度,每次都选择班级内朗读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完成朗读任务。这不仅抑制了学生对朗读的兴趣,还忽略了大多数学生对朗读的实际需求。

(三)朗读评价过于死板

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尚不成熟,且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所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希望获得来自教师的鼓励和表扬。因此,客观、准确的朗读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朗读学习的态度和兴趣。一般来说,教师为了能够使朗读内容与教材内容更加贴合,往往会选择将朗读训练安排在教材内容的讲解过程中。但是,无论学生的朗读情况如何,他们大多只会用“读得不错”“很有感情”等词句来表示自己的态度。这种过于模糊的朗读评价并不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无法发挥朗读评价的实际作用,甚至会打击学生对朗读学习的信心。同时,科学的朗读评价应从朗读情感、语调和语音等多重方面进行考虑,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认真地反思自己的朗读表现,真正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

(一)创设具体情境,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朗读。首先,教师在授课前可以根据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寻找一些与之相关的视频、动画或音乐等素材,再利用多媒体设备将这些素材展示给学生,以此为学生创设具体的课文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和学习兴趣[2]。

以《长城》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一些与长城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从而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长城的雄伟和高大,进而产生对长城的敬畏心理。之后,教师可以选择一首情绪较为高昂的音乐作为背景乐,鼓励学生怀着对长城的敬畏朗读文章,从而使他们的朗读情感更为饱满。在学生朗读文章后,教师还要对每位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细致的评价,如某学生的语速和语调都很棒,但是情感需要更加饱满一些。同时,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尽量不要进行严厉批评,以免打击学生的朗读和学习积极性,应以鼓励表扬为主、批评激励为辅,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后期的朗读教学中。

(二)丰富朗读教学方法

不同的文章蕴含着不同的思想感情,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情感,教师要为学生进行朗读。这种朗读并非机械化的文字表述,而是需要教师将文章蕴含的感情以朗读的方式融入文字中,使学生随着教师的朗读进一步感知文章内容,同时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例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布置一些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了解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和五壮士的生平,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五壮士的心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进行领读,然后让学生自主朗读,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更深入地感受五壮士慷慨牺牲、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这种教师领读、学生自主朗读的方式,不仅丰富了朗读教学方法,还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提供了帮助。

(三)以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朗读兴趣

朗读训练是朗读教学的一项主要环节。教师以比赛的方式组织朗读训练,迎合了小学生喜欢竞争的心理,能够提高学生对朗读的重视和课堂参与度。一般来说,教师可以将朗读比赛安排在早读或读书课上进行,通过评价学生朗读过程中语调、语音的准确性和情感,评定出“朗读先进者”。在比赛的激烈氛围中,获胜的学生将会产生自豪感,对朗读产生更加浓烈的兴趣。而遗憾错失该荣誉的学生也会为了竞争这一称号,自主增加朗读训练的时间,最终达到提升学生整体朗读能力的目的。

(四)教师积极引导,优化朗读评价

教师对待某一课程的态度和积极性,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待该课程的态度。所以,教师首先要表现出对朗读的重视,再采取积极的引导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并保持对朗读的长期热情。

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朗读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环节。对于小学生而言,艺术性朗读评价更能帮助教师在表明学生朗读问题的同时,使学生以平和的态度接受自己的不足。比如,对于部分学生在朗读时语速过快的问题,教师便可以这样评价:“这位同学一定在课前认真地预习了本篇文章,所以你读得很快,但是为了能够使每位同学都能够跟得上你的朗读速度,你可以尝试放慢自己的语速。”这样具有艺术性的评价语言,既指出了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满足了学生期待表扬的心理,能够帮助学生在下次朗读时改正错误。

结 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作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奠定深厚的语文知识基础,还能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改变对朗读教学的传统认知,提高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灵活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朗读教学,以此为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评价能力语文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