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教育下学科核心素养养成路径的研究综述

2021-05-19梁立群

名师在线 2021年13期
关键词:核心学科智慧

梁立群

(上海市七宝实验小学,上海 201101)

引 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快我国智慧教育建设,提高信息化和智能化对教育发展的贡献度,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为加快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构建学习型社会,建设智慧型教育环境”。由此可见,教育工作者应以现代化带动教育信息化,发展智慧教育,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进一步融合,加强大数据下的“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教学管理。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中,“教”与“学”的开展应更为深刻,以促进师生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共同成长。

一、智慧教育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

(一)智慧教育的概念

学者靖国平认为,智慧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智慧教育是由理性智慧、价值智慧、实践智慧高度综合的智慧体系,即帮助人们建立完整智慧体系的教育方式。我们通常所说的“智力的教育”或“智育”,即狭义智慧教育所说的范畴[1]。而对于智慧教育的概念,在现今研究阶段国内外文献尚未给出统一的论述,但从不同角度指出了智慧教育应具有的特点。笔者翻阅众多文献比较分析认为,目前我国对智慧教育的理解主要分成三类:第一类强调教育的创新性。例如,国内学者祝智庭教授等人对“智慧”的内涵进行分析,指出智慧教育中的学习时空环境应具有感知、推理、辅助决策等智慧特性[2]。本文研究的智慧教育为第一类,主要探讨在大数据、智慧教育云平台及智慧学习终端等技术的支持下,创新传统教学模式,将智慧教育理念融入课堂中,营造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构建高效、智慧教育的整体概况。

(二)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概念已跃升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新热点,成为进一步践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要素。这不仅是一种国际教育改革的研究潮流,更是中国当代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内在需要。

钟启泉对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比较分析,他认为:“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是全局与局部、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象的关系。”[3]曹培英认为:“所谓学科核心素养,粗略地说指凸显学科本质,具有独特的重要育人价值的素养。”[4]余文森教授做了如下阐释:“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成就(包括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5]

从众多学者的阐释中,我们可以看出,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是一个层层深入、逐渐全面与深化的过程。教育工作者唯有转变教育知识观,才能让整个教学过程成为知识创造的过程,帮助学生实现真正的个性解放与全面发展。

二、智慧教育下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及转变

如何通过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方向形成进阶式了解。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这一系列的教育改革体现了从注重“基础知识与技能”到注重“多维知识的教学”再到注重“人的发展”的教学目标发展过程,背后有其内在的必然性。

尽管各学科核心素养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无论哪一具体的学科,其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系都应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个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对社会而言,学科核心素养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健康发展和持续进步;对学科而言,学科核心素养不只是为了学科学习或成为学科后备人才所需要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学习、发展,是为了人、服务人、以人为本的;对个体而言,学科核心素养是为了满足学生今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而所有的发展目标皆应指向人[6]。教育工作者要实现学科研究者与学生研究者两种角色的统一,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从而培养智慧教育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三、智慧教育下学科核心素养养成路径的影响因素

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养成路径的教学策略,各学者意见较统一。课前、课后、课外多维管理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课前预习知素养

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学者薛敏在如何培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中提出:充分利用“自主学案”的设想[7]。她认为,“自主学案”可作为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之一,有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学者袁婕以历史学科为例,提出在开始历史学习之前,教师可结合对必修一课本目录的分析,介绍专题教学的特点,指出专题学习的缺陷[8]。这两位学者皆认为课前的预习与教师的指导是行之有效的。

(二)课后反思品素养

没有反思就没有提高,反思是促进师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及时反思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进而演变成素养,所以课后反思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学者李康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为例,认为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这门课的重点是思想引领和价值判断[9]。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在学习后消化、吸收,进而进行反思,回味其选择是否合适,通过反思进行甄别,纠正狭隘认知是极为必要的。

学者伍春艳以高中化学学科为例,提出可以在课后利用“学历案”的形式进行课后反思。她认为,“学历案”比“导学案”与“教案”更行之有效,它可以要求学生反思自己在整个学习历程中遇到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需要从别人身上学习的东西有哪些,等等[10]。

(三)课外延展强素养

课外生活是课内的补充,是增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学生间最大的差异在于课外时间管理的差异。学者王亚男在《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研究》一文中提出,在课外学生可以实地调查生活和生产中的食品、家具材料、建筑材料等一系列常用化学物质的使用情况、来源、作用价值。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价值。而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查询并进行相关报告的撰写,能够提高自我认识,在班级报告讨论中相互交流,对化学与生活、生产间的关系形成更深刻的认识[11]。

四、智慧教育下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巧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撰的教学蓝本,是学科知识的结晶。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材观,实现教材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同时要挖掘其他课程教材中蕴含的培育核心素养的资源,利用教材资源实现全方位育人。

李康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梳理,通过对教材中各种资源的整合和应用,统整教学内容,重设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他还指出,教师应在深入拓展调研面的同时,挖掘身边喜闻乐见的教材资源,开发和利用身边各种有价值的潜在教材资源,从而更好地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服务。教师可以通过开发校本课程,调动各种资源,实现教材外在功用和内在价值的统一,让教学与教育融为一体,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任务。

(二)重用教学过程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过程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突出思维的学习与提升,深入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学者程欣对在高中语文阅读中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探索,提出教师应通过开展阅读交流,锻炼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组织阅读比赛,提升逻辑思维能力;进行阅读训练,提高综合创新能力[12]。李婉莹在《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初探》中“以问题+论证”为例,对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了说明,对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进行了阐释,提出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需要依托处理教学内容时使用的教学方法[13]。

(三)善用网络媒介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现今是“互联网+”教育时代,网络给学科教学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为“教”与“学”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核心素养的培养将发展得更快,但利用网络媒介培养核心素养需明确以下两方面。

学者李超民等人指出,学校需要不断提升网络服务水平与质量,同时建立“线上+线下”的互动机制,拓宽学生参与学校建设、了解时事政治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自律、自控自己的行为,全面增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14]。

同样,刘亚茹在《高中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研究》一文中也对此观点表示认同。她认为,教师应以引入与巩固为目的,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创建相关网络教学资源,有效选择相关优质资源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与丰富[15]。

五、智慧教育下学科核心素养养成路径的反思

在对众多文本进行比对分析中,笔者认为,学科核心素养强调学科特征,同时也要求教师必须考虑学生与社会的发展需求。学科核心素养的最终目标不在于“分”,而是为了更好地“合”,而先“分”后“合”,则是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发展路径。

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立足“人的发展”基础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从目前形势来看,一些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完善,小部分教师没有非常重视学科核心素养,教师更多关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教师根据学生特点打造适宜的教学计划在实现过程中难度较大,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等进行深层次研究还需进一步挖掘。

结 语

本文通过对智慧教育视野下学科核心素养养成路径的研究进行论述,更完善地了解当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相信在未来研究中会有更多学者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的科学性,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

猜你喜欢

核心学科智慧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架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超学科”来啦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