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中如何实施增效减负
2021-05-19金咏梅
金咏梅
摘 要:从现阶段的教学情况而言,小学生压力过大,一般体现在作业方面,教师的作业设计以解题为主,忽视了学生应用技能的发展,过于机械、重复性的训练中,难以提高教学质量。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师认识到“增效”“减负”的相关含义,基于新兴的教学理念下优化数学作业,让学生享受到“减负”学习。基于此,文章首先从教育制度、教师和家长三个方面分析了小学数学作业负担形成的原因,接着重点从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实施策略,以期为数学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作业;增效减负;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34-0121-02
How to Implement Efficiency and Reduce the Reduction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Operation
JIN Yongmei (Hunjiang District Second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Baishan City,Jilin Province,China)
【Abstract】From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primary school students have excessive pressure,generally reflected in homework. Teachers homework design is mainly based on problem solving,ignoring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application skills,and too mechanical and repetitive training,so it is difficul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t present,with the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teachers realize the relevant meaning of “increasing efficiency”and “reducing burden”,and optimize mathematical homework based on the emerging teaching concept,so that students can enjoy “reducing burden reduction” learning. Based on this,the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burden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homework from the education system,teachers and parents,and then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from four aspects,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mathematics teaching.
【Keywords】Math homework;Increase efficiency and burden reduction;Implementation strategy
数学课后作业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改变以往作业量多、缺乏针对性、形式单一的现象,及時优化和更新作业形式,让学生从作业中收获知识、获得情感和价值观的发展。“增效减负”理念的提出,需要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的时候,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实现作业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相互结合,使得学生体会到数学这门学科的魅力,将全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行动中。1.小学数学作业负担形成的原因
(1)过于重视作业的作用
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下,基础教育阶段小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反映了教师的专业水平。数学作业是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有效依据,逐渐成为考试的一种附属品,训练册、试卷等成为师生学习和生活的一种常态事物。部分学校、家长仍将重点放在考试中,过于重视作业反馈的作用,通过成绩判定学生是否优秀,这也导致新的教学理念难以得到推进和发展。
(2)教师因素
“增效减负”理念的实施,需要教师拥有专业的水平,结合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但是从现阶段的教学情况而言,教师教学方法有待优化,成为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又一原因。要想实现“增效减负”,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均衡发展课内教学活动和课外作业,设计少而精的作业,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3)家长因素
传统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家长对学生的期望过高,希望他们有美好的前程,而补习班成为家长的首选方向,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导致学生的压力更重。
例如,在“观察物体”(一)的教学中,要求教师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认识它们的形状。以投票的箱子为例,从前面看是面积比较大的长方形,后面看则是面积小的长方形,从上面看则是两个非常小的正方形。教师组织学生利用积木完成拼接任务,从正面、背后和侧面等多个角度观察和分析图形的特点。而在这一单元的作业设计中,教师首先布置两个比较简单的任务,观察一两个简单图形,接着设计一个难度系数稍高的任务,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选择一张正方形的白纸,在纸上画出多个小正方形,并画出图形的正面、侧面,试着探究它的立体图形应该如何绘制。这样的题目比较复杂,学生操作的时候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所以,教师适当地增加作业的难度,精心设计和选择,既能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升和发展,又能利用拓展知识,发散小学生的联想思维。而且这样的题目设计一般只需要一道题即可,每天都让学生勤于思考,而教师通过一对一、面对面的形式进行辅导和评比,即便是做错的学生也不会产生放弃的想法。
(2)因材施教,体现数学作业的差异性
每位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数学教师设计作业的时候,应该考虑到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他们的认知需求设计差异性的作业,这样不仅满足了优等生的求知欲,也将后进生的接受能力考虑在内,给了他们更多的选择权。教师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B、C,针对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业设计从简单到复杂,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需求,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链。
以“圆的面积”为例,教师根据学生所处的层次设计作业,C层学生则是以基础知识为主,包含了填空、选择题,帮助学生了解半径、直径等方面的概念。例如,小王家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圆形泳池,地面周围为150 m,试问水池的占地面积。而判断题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周长、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假设水池的半径为2 cm,那么周长和面积是否相等?通过这种形式,让C层的学生掌握圆的基础知识,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B层学生应该以提升个人能力为重点,让他們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在作业训练中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例如,环卫工人在打扫圆形的花坛,花坛周长为50 m,试问花坛面积。
A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基础知识比较牢固,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拓展类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将课上的所见所闻及时记录下来,并对知识进行必要的总结。通过归纳和整理,学生对所学知识会有更为深入的认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例如,将思维导图应用到解题和复习中,提高学生概括能力的时候,也能发散他们的思维。
(3)以小见大,体现数学作业的开放性
数学作业作为课堂活动的延伸,对学生个性化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开放性作业模式不仅是对知识的巩固,还应该将学生作为核心,在尊重学生自我发展的基础上优化教学流程,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第一,情境开放。教师联系现实生活,摒弃以往枯燥、乏味的重复训练,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提高对数学知识的情感。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摆脱掉单一的训练方式,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情感。例如,教师将数学和语文知识融合在一起,利用写信的方式考察学生对年、月、日和面积单位的认知是否清楚,给学生一种新颖的感觉,消除他们对数学课程的抵触心理,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的趣味性。粗心的小明给姐姐写了一封信:姐姐,你好!6月1日晚上,我和妈妈坐上开往成都的飞机,上午10:20起飞后,我坐在1平方厘米的座位上休息,下午1:20飞机抵达成都,在飞机上度过了9小时。学生要找出这封信中的错误并纠正,相比较以往的作业模式,这种作业设计更为新颖。
第二,形式开放。教师精心布置一些同现实生活相关的数学题,让小学生借助已有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千克和克”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作业:回家动手称物品的重量,将其记录下来,如鸡蛋、盐和盆子等,学生回到家中自行操作完成,第二天课上展示自己的测量结果。通过实践,学生对知识有切身感受,实践类和操作类的作业一般是比较抽象的知识,需要学生直接体验和感知,达到减负的作用。
(4)寓教于乐,体现数学作业的趣味性
教师应该认识到各个阶段学生的发展规律,将数学变成好玩的游戏,设计趣味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算式的作业设计中,将复杂问题进行拆分处理,接着采用“闯关游戏”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深度探索,并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其中,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又能提高教学水平。游戏式作业有着“玩耍”的特点,学生一边玩儿一边做作业,在游戏中达到知识巩固的目的,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也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教师结合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主动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从生活中体验和感受到数学内容,鼓励家长带领学生走出家门,通过实践体验的形式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借助数学思维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促进学生思维表达能力的发展,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特点。例如,春游之前,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到超市采购物品,用一张100元的人民币购买春游所需要的食物,并记录下相关物品的价格,计算最后找回了多少钱。又或者是在“认识物体”的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做一些认识物体的游戏,将眼睛蒙着,摸出桌上的东西,说出这些东西是什么,判断依据是什么。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对作业的态度、情感以及作业的完成质量进行合理的评价,针对学生的不足和缺点进行改进和优化。当数学游戏结束的时候,教师对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每位学生的基础水平,全面分析的时候又能发现个别问题,做到因材施教。通过游戏式的数学作业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了解他人的学习方式,提升作业的趣味性,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妙用,进而达到“增效”的目的。3.结语
新课改背景下,要想将“减负增效”理念落实到实处,数学教师就应该重视作业设计,摒弃传统的作业设计方法,基于因人而异的原则去开展相应的设计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生从沉重、枯燥的作业氛围中“逃离”出来,将更多开放性、针对性、趣味性和差异性的作业渗透到数学课内和课外,为学生提供更多想象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