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生物检测技术在生活饮用水检验的必要性分析

2021-05-18任富堂

健康之家 2021年22期
关键词:生活饮用水必要性检验

任富堂

摘要:目的:探析生活饮用水的检验中应用微生物检测技术的效果及必要性。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本地500份生活饮用水样本,对所有饮用水样本均采用多管发酵法、滤膜法进行微生物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饮用水样本中杂菌、大肠杆菌、大肠埃希氏菌、耐热大肠菌群等的检出率。结果:500份生活饮用水样本进行微生物检测结果显示,多管发酵法对杂菌、大肠杆菌、大肠埃希氏菌、耐热大肠菌群的检出率分别为87.40%、88.00%、95.60%、92.20%,而滤膜法对杂菌、大肠杆菌、大肠埃希氏菌、耐热大肠菌群的检出率分别为70.60%、75.00%、83.00%、79.60%,多管发酵法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滤膜法(P<0.05)。结论:将微生物检测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饮用水的检验中能够较好地检出其中存在的大肠杆菌、大肠埃希氏菌等微生物,保障了居民生活饮用水的安全性,为饮用水相关卫生标准的落实提供了必要支持,且相较于滤膜法,多管发酵法的检出率更高,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生活饮用水;检验;微生物检测技术;必要性

水是生命之源,在维持机体新陈代谢及调节体温等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保障日常生活中的饮用水安全成为民众及社会的高度关注的话题[1]。针对日常生活饮用水的检验,临床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技术主要为滤膜法与多管发酵法。其中,滤膜法是指利用滤器对日常生活饮用水样本进行过滤操作,而后对滤膜上的菌落进行培养,通过仪器观察并明确其是否存在菌落[2-3]。而多管发酵法则是指对日常生活饮用水样本进行多重稀释培养,从而测定微生物含量,并评估菌落密度,为水质安全问题把关[4]。为探究滤膜法、多管发酵法等微生物检测技术在生活饮用水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及必要性,本研究随机抽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本地500份生活用水进行试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本地500份生活饮用水样本,样本均按照相关规范采集自本地不同区域内的生活饮用水,并对其进行适当的保存,利用滤膜法与多管发酵法进行微生物的检测,详细记录相关数据。

纳入条件:(1)生活饮用水的水源已被废弃或存在明显污染;(2)样本的采集合乎规范。

排除条件:(1)保存不当的生活饮用水样本;(2)生活饮用水样本完全来自同一区域。

1.2 方法

对500份生活饮用水样本均采用多管发酵法及滤膜法进行微生物检测。

多管发酵法检测:取1 mL剂量的饮用水样本与10 mL剂量的单料乳糖蛋白胨培养液进行混合,取1 mL剂量的饮用水样本与双料乳糖蛋白胨培养液进行混合,取1 mL剂量的饮用水样本与9 mL剂量的生理盐水进行混合,上述操作完成后,取1 mL剂量的饮用水样本于单料乳糖蛋白胨培养液中进行培养,根据稀释度的不同进行接种处理;在检验期间,若存在样本污染程度较为严重的情况,可予以采取10倍稀释,而后取1 mL剂量进行接种操作;在稀释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逐层递增原则进行;在接种操作结束后,将样本放置于恒温箱中进行培养,培养时间大概在24 h;培养结束后,若试管未出现产气产酸等情况,则认定其为大肠菌群阴性;若试管出现产气产酸等情况,则取伊红兰琼脂板进行转种处理,而后置于恒温箱中进行培养,培养结束后,检验人员需密切观察菌落情况;若其呈紫褐色且存在金属光泽,抑或是呈淡紫色,且无金属光泽,则取其中心部位进行染色,而后进行镜检。染色操作完成后,若镜检结果提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则再次于乳糖蛋白胨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培养结束后;若仍存在产气产酸等情况,则认定其为大肠杆菌群阳性。

滤膜法检测:将滤膜置入烧杯中,并添加适当剂量的蒸馏水,将其反复煮沸3次后进行常规灭菌处理,灭菌时间大概在15 min,2次煮沸后需更换蒸馏水,并选择合适的试剂对烧杯进行清洁,确保烧杯中无残留物,而后再次将蒸馏水煮沸;利用镊子取出灭菌后的滤膜,并将其置入无菌滤床,确保粗糙面朝向上方,取100 mL剂量的饮用水样本,打开滤器阀门后进行抽滤操作;对饮用水样本进行过滤后持续抽气,时间大概在5 s,而后关闭滤器阀门,利用镊子去除滤膜,并将其放置于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上,确保存在细菌残留的一面朝向上方,而后送至恒温箱中进行培养。

1.3 观察指标

参照我国实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记录并比较两种微生物检测技术在生活饮用水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即统计500份生活饮用水样本接受滤膜法与多管发酵法检测后,微生物的检出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纳入SPSS 21.0软件处理。菌落检出率为计数资料,以样本、例数表示,经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统计学差异。

2结果

500份生活饮用水进行微生物检测结果显示,与滤膜法比较,多管发酵法对杂菌、大肠杆菌、大肠埃希氏菌、耐热大肠菌群等的检出率明显更高(P<0.05),详见表1。

3讨论

水是人体化学反应、消化作用及新陈代谢最重要的元素,同时也是血液的主要成分,在日常生活中保证饮用水达到一定额量是保证生存的必要条件。因此,保障生活饮用水的质量及安全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5-6]。我国制定的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民众日常饮用水中的微生物进行了限制,以确保用水安全,应用合适的方法检测饮用水中微生物含量成为检验人员的一大关注点[7]。滤膜法与多管发酵法均为临床常用微生物检验方法,滤膜法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检验人员可在灭菌后直接进行过滤操作,将滤膜上残留的微生物作为培养对象,置于恒温箱中培养,而后便可利用检验仪器观察大肠杆菌计数情况[8-9]。但王秋枫[10]研究发现,滤膜法检验效果尚可,但僅适用于污染程度相对较轻的水源,若污染程度严重,样本微生物含量过多,在观察时容易出现漏检情况,检出质量无法达到理想效果,需寻求更为有效的检测方法。多管发酵法具有适用范围广的优点,能够对不同类型的水源进行微生物含量检测,通过多重稀释降低样本中微生物的含量,测定稀释样本中微生物含量后可计算未稀释前样本微生物含量,从而明确水质情况[11-12]。

根据本研究结果显示,500份生活饮用水样本进行微生物检测后,与滤膜法比较,多管发酵法对杂菌、大肠杆菌、大肠埃希氏菌、耐热大肠菌群等的检出率明显更高(P<0.05)。通过分析可知,大肠杆菌是生活饮用水中的常见菌群,可对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若人体长期摄入大肠杆菌数量超标的水源,可引发腹痛、痢疾等,大大增加了公共卫生医疗事件发生率。而在500份本地生活饮用水样本中,大肠杆菌、大肠埃希氏菌等微生物的检出率均较高,提示对生活饮用水采取微生物检测技术进行检验具有必要性,能够明确其是否被污染,是附近居民饮用水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滤膜法操作简单便捷,但存在一定局限性,仅对污染程度较低的水源发挥较好的检测效果,而多管发酵法则能对不同污染情况的水质发挥良好的检测效果,与滤膜法相比对微生物的检出率更高,但由于操作相对复杂,检验人员需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微生物检测技术。

综上所述,将微生物检测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饮用水的检验中能够较好地检出其中存在的大肠杆菌、大肠埃希氏菌等微生物,保障了居民生活饮用水的安全性,为饮用水相关卫生标准的落实提供了必要支持,且相较于滤膜法,多管发酵法的检出率更高,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沈托,焦莉萍,张系忠,等.2014-2017年陕西省渭南市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污染状况监测与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20,36(2):186-191.

[2]王舒,崔仲明,李继芳.2014~2019年辽宁省农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监测结果分析[J].职业与健康,2021,37(10):1388-1391.

[3]國锦,柯玉花.生活饮用水检验中两种微生物检验方法的比对观察[J].黑龙江科学,2020,11(18):14-15.

[4]王剑松.饮用水中大肠杆菌标准检验方法及仪器化进展[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9,46(10):57-59.

[5]黄曾,赵卫红,丁欣悦,等.2018年丰城市生活饮用水微生物监测结果分析及解决措施[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15):189-191.

[6]范耀春,刘艳,李霞,等.2014~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生活饮用水水质微生物指标监测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21,37(11):1086-1088,F0003.

[7]李沙.济源市不同区域及不同季节居民日常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测结果[J].中国卫生工程学,2021,20(4):588-589,592.

[8]张晓英.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方法和评价标准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69):1,3.

[9]刘丽敏.对生活饮用水中总大肠菌群三种检测方法对比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0,11(20):38-39.

[10]王秋枫.探讨微生物检测技术在生活饮用水检验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5):324.

[11]杨丽娟.多管发酵法在居民日常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1,28(8):107-108.

[12]刘柳影.生活饮用水检验中两种微生物检验方法的比较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1,28(18):108-110.

猜你喜欢

生活饮用水必要性检验
序贯Lq似然比型检验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生活饮用水感官性状指标及异常原因分析
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常规分析的若干研究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