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1-05-18段霞
段霞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于医院影像科接受检查的肝脏良恶性肿瘤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超声造影结果与超声弹性成像结果,评估单种检测方式与联合检测方式的诊断效能。结果:对两种检测方式单独应用或联合应用时的检测效能做对比,任何一项单独诊断方式诊断效能均低于联合诊断方式,但数据比较无意义(P>0.05)。结论:针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弹性成像的应用,能够提升临床诊断符合率,应用价值高,可推广。
关键词: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机制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该病一旦发现,多处于晚期,因为疾病早期发病症状不明显,故多数人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1]。可见,肝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治疗的及时开展有重要作用。针对该病早期诊断,主要应用超声检查方式,而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的应用则能够对肿瘤成像提供更多的信息,但由于肝癌病理分型较多,在一些不典型的病灶诊断方面,局限性较为明显,不能完全满足临床要求。随着近年来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弹性造影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过程中,图像显示更清晰,能有效弥补常规超声检测方式的不足[2]。基于此,本研究为探讨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特选取肝脏良恶性肿瘤患者展开研究,内容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资料
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于医院影像科接受检查的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临床资料纳入标准如下:患者术前均经过权威诊断方式确诊为存在肝脏良恶性肿瘤;均同意开展超声造影检查与超声弹性检查。剔除临床病例资料不完全者;对本试验研究不知情者。132例患者中男女例数分别为112例与64例;年龄34~75岁,年龄均值(52.15±8.63)岁。所纳入患者中经确诊共含有病灶144个。其中,病灶直径最小值0.8cm,病灶直径最大值12.3cm,最大直径均值为(6.51±3.12)cm。144个病灶中共含有良性病灶62个,包括局灶性结节增生23个、肝血管瘤39个;恶性病灶82个,包括原发性肝细胞癌60个、胆管细胞型肝癌8个、转移性肝癌14个。
1.2 检查方法
1.2.1 常规超声造影
借助超声诊断仪(飞利浦公司提供;型号: iU22;设备生产批号20150202)检查时仪器及设备检查参数设置如下:频率2-5MHz,配有凸阵探头。检查时嘱患者保持左侧卧位或仰卧位,并将探头平稳方式缓慢的放置于患者肋缘或肋间下方。常规超声造影方式需首先进行常规扫描,在黑白二维超声显像状态下,对病灶与周围组织、内部回声情况、病灶形态、大小及位置进行定位;随后选用超声扫描模式,对病灶局部处的血流情况进行探查,获取检查参数数据。
1.2.2 超声弹性造影
该检查方式前期开展步骤如上,仍保持患者左侧卧位或仰卧位,随后选取周围组织及病灶作为核心探查区。调节探查区探查面积,保证其为病灶面积的1.5-.3.5x即可。为保证所获取探查数据的精密性,检查时尽量避开大血管,以免血流信号对成像造成影响。检查时在保证探头稳定的情况下轻度加压,以获取到更加清晰的图像,更为精准地对病灶组织的类型及硬度进行区分。最后,需要对所获取到的超声图像进行截取,将仪器的机械指数调整为0.06,并在肘正中静脉团注造影剂2.4ml,持续性观察病灶周围组织及病灶一般情况,持续时间6min,并对标志性图像予以记录。
1.3 观察指标
①超声造影检查方式检出数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②超声弹性检查方式检出数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③联合诊断检查方式检出数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④不同诊断方式单独或联合情况下诊断效能比较。
1.4 统计学评析
借助PEMS 3.2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显著性水准α=0.05。
2结果
2.1 不同检查方法与病理诊断结果匹配程度比较
①超声造影检查方式检出数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对检出数与病理诊断结果的相互占比做比较。结果显示,共诊断出良性72个,恶性52个,诊断符合率为86.11%(124/144)。共有9个恶性病灶被误诊为良性,其中含转移性肝癌病灶1个、肝癌病灶3个、原发性肝细胞癌病灶5个。共有10个良性病灶被误诊为恶性,其中含有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病灶6个、肝血管瘤病灶4个。表1为详情。
②超声弹性检查方式检出数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结果显示,57个恶性病灶及75个良性病灶诊断准确,诊断符合率为91.67%(132/144)。共有4个恶性病灶被误诊为良性,均为原发性细胞癌病灶。共有8个良性病灶被误诊为恶性,均为肝血管瘤病灶。表1为详情。
③联合诊断检查方式检出数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结果显示,57个恶性病灶及76个良性病灶诊断准确,诊断符合率为92.36%(133/144)。共有4个恶性病灶被误诊为良性,均为原发肝细胞癌病灶;共有3个良性病灶被误诊为恶性,均为肝血管瘤病灶。表1为详情。
2.2 不同诊断方式单独或联合情况下诊断效能比较
对两种检测方式单独应用或联合应用时的检测效能做对比,任何一项单独诊断方式诊断效能均低于联合诊断方式,但数据比较无意义(P>0.05)。
3讨论
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离不开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其中最常用的技术即为超声造影技术。该技术开展的原理主要为物理学中的“散射”特点[3]。在检查前利用造影剂,增强成像时的散射回声水平,根据回声信号的强弱,描绘出肿瘤的特征性图像。目前该检查技术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图像分辨率已在多位学者的实验研究中得到了验证,能够用于肝脏肿瘤的有效探查[4]。考虑到肝脏解剖学结构的特异性:具有双重血供系统,进行肝脏造影能够观察到延迟期、门脉期及动脉期多个不同时期的血流变化特点,根据血流特点的不同,从而对肝细胞癌的良恶性特征做有效诊断与鉴别[5]。在本研究超声成像的过程中,共总结出成像的特点如下:肝血管瘤(良性)血流表现为门脉期缓慢填充、动脉期缓慢填充的特点,增强造影结果显示为“慢进慢出”;而恶性肿瘤的血流表现则与之完全不同,影像学上会表现为肝癌组织内的密度或信号明显增强高于正常的肝组织,表现为动脉期的充填,增强造影结果显示为“快进快出”的形式。上述规律为本次实验检查时总结出的大概率结论,但仍存在缺乏典型病灶表现的案例,共有5例病例显示被误诊为肝血管瘤,分析原因与血管瘤内部蕴含有丰富的血管,血流供应较为丰富,在此类情况下,增快了造影剂被清除的效率。共有20例病灶因为缺乏实际表现而被误诊。在后续研究中,研究人员特对此情况进行了分析,原因与肝静脉与门脉的双重血供有关[6]。造影剂微泡能够从两条路径注入目标区域,临床应用存在着一定的误诊可能。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为近年来新应用的一项技术。原理主要为物理学中的“位移”特征[7]。由于恶性病灶与良性病灶在硬度的表现方面存在差异,通过施加微小压力,让组织产生位移,进而根据位移的程度,对组织硬度进行判断,对肿瘤的良恶性特征进行预估[8],能够有效减少因肝脏血流双重供应而对结果造成的影响,降低临床漏诊率,可推广。
本研究表明,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为86.11%,超声弹性造影检查方式诊断符合率为91.67%;联合诊断方式诊断符合率为92.36%。对两种检测方式单独应用或联合应用时的检测效能做对比,任何一项单独诊断方式诊断效能均低于联合诊断方式,但数据比较无意义(P>0.05)。
综上,针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弹性成像的应用,能够提升临床诊断符合率。
参考文獻
[1]付亚君.超声造影检查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健康必读,2020,4(5):157.
[2]肖雪初,徐斌,钱桂荣,等.超声造影对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J].上海医学影像,2019,18(4):317-319.
[3]徐瑞.超声造影在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J].现代养生B,2020,9(6):92-92.
[4]李景,张明智,刘家开,等.超声造影和常规超声对老年肝脏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J].老年医学与保健,2020,24(6):602-604.
[5]黄璜,王立刚,杨荣梅.超声造影特征诊断老年肝脏肿瘤良恶性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21,26(5):976-978.
[6]王欣.新型超声造影剂SonoVue对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9,5(8):282-282.
[7]孟琴,赵月虎.超声造影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21,26(2):376-378.
[8]蒋映丰,周启昌,朱才义.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37(1):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