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设计学专业大学生专业认知发展研究

2021-05-17李响

美与时代·上 2021年2期
关键词:专业发展

摘  要:针对设计学专业教学和学生管理中出现的专业认知问题,本文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主要对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设计学专业学生专业认知发展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设计学专业学生在美术高考前、新生入学后存在专业认识不足、专业认同度不高等问题。

关键词:设计学; 专业认知; 专业发展; 系统建构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设计学类专业合作委员会质量工程重点项目(2017jyxm1383);安徽工程大学产品设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8zyzhgg02)研究成果。

201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教育学校本科专业目录》,首次把艺术学升格为第十三个学科门类,设计学成为一级学科,包含了艺术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由于是艺术设计实践应用学科,能够紧密联系社会经济发展,有着较好的就业前景,近年来成为美术高考中选择的热点。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成立于1982年,在安徽省省内设计教育起步较早,其设计艺术学为省级重点学科,2017年设计学中国软科学科排名15名,并且拥有设计学、美术学和艺术硕士三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艺术设计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环境设计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视觉传达、产品设计专业为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7年安徽工程大学为安徽省普通本科高校设计学类专业合作委员会常任主任委员单位,其设计学专业在安徽省设计学专业的办学层次和办学规模上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安徽工程大学设计学专业学生。

一、设计学专业学生专业认知现状

大学生的专业认知是指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对将来从事具体职业的工作特点、工作内容和发展方向有较清晰的整体认知[1]。设计学专业学生通过美术高考考入大学,比通过普通高考入学的学生经历更丰富,除了高中学习文化课之外还进行了大量的校外美术培训机构学习。这些经历有没有促进他们在专业认知方面的提升,院校招生阶段怎么对美术生进行专业宣传都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在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在大一新生阶段,设计类专业学生通过美术辅导班教师、网络等途径获取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专业认识方面的积累,但在专业概念认识上还不够完整准确,存在认知偏差的问题,这些情况对专业学习有不利影响。大二、大三学生,在专业学习投入上不足,专业兴趣不够浓厚,专业成就感不足。在大四学生就业中也存在着专业就业相关度低,专业职业能力素养不够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最重要的就是设计类专业认知教育体系急需完善,从学生到专业教师的专业认识观念都需要提升,这样才能够培养专业理论素养扎实、设计水平高、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设计人才。因此,本次研究对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设计学专业大一到大四的学生展开充分调研,分析专业认知现状和专业认知教育的满意度,探究专业认识发展教学体系的构建。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上述论述中已表明本次研究以安徽工程大学设计学专业本科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实际调查过程中还有安徽其他五所普通高校设计学专业学生参与了本次调研。在2019年11月份至12月份期间,通过问卷星进行网络调查,共收取455份,有效问卷451份,有效率为99.1%。其中安徽工程大学设计专业学生348份,占比77.2%。其中大一学生133份、大二学生178份、大三学生73份、大四学生67份,包含了设计学下八个专业,其中视觉传达设计和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占比79.6%。

(二)研究工具

学生的专业认知教育在学生事务管理中是重要的一环,通过对学生辅导员和专业教师进行半结构性访谈,收集关于学生专业认知方面的因素。从纵向发展看,入学前,大一、大二、大三、大四每个阶段学生认识发展侧重点不同。根据现有文献的资料收集,并借鉴了其他专业在认知度方面的资料,自编“安徽省设计学专业大学生专业认知发展调查问卷”。问卷为半开放式结构,通过对专业认知、专业认同度和专业发展意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采用SPSS22.0 完成数据的采集、编码和分析。在专业认可度方面可靠性克隆巴赫系数为0.963,在专业了解程度方面可靠性克隆巴赫系数0.954,问卷信度较好。

三、结果分析与启示

(一)美术生高中时期的专业认知

根据表一报考美术高考原因的调查数据可知,因为美术喜好的占比36.0%,由于文化成绩不好比重为28.2%。可见选择美术高考的一大理由是文化课成绩不佳,这是一个一直存在的问题。近年来美术高考不断改革,在文化课比重上不断提高占比,对美术生的文化素养要求增高,对美术生综合学习能力有较高要求,对更好地完成大学学业有一定的帮助。

在美术高考阶段,对专业认知方面,了解程度一般的为25%,不了解的为54.5%。这说明设计学专业学生当初在美术高考填报志愿时对所报的专业是比较缺乏了解的。同時第一志愿录取率占比54.5%,入学后非第一志愿的同学在情感上对所学专业不够认同,导致专业发展受挫。在高中时期的专业认知知识缺少,美术考生报考信息来源于网络的占比27.2%,来源于书籍占比18.6%,来源于高中老师和美术辅导班的一起占比26.0%,来源于高校招生宣传的仅仅占4.6%。

因此高校在设计专业招生中需要:1.进一步注重网络和新媒体的宣传作用,这种宣传投入低、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效果明显。高校要加大在校园招生网、网络论坛、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全方位宣传的力度,加大专业方向、就业方向等方面的宣传的力度;2.注重专业介绍文本的撰写,专业介绍一般由高校专业负责人撰写,在撰写时需要考虑美术生的接受能力,避免过于专业晦涩的词语,尽量使语言生动易懂。3.高校招生宣传认同度虽然较低,但同样是高校专业招生不可或缺的一环,招生宣传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中教师的专业认识水平,对学生的报考又能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同时招生宣传在形式上和人员参与上需要进一步创新,加大专业教师在专业招生宣传中的数量。在招生宣传上除了用影像和文字图片对学校和专业进行介绍外,设计类专业还可以通过小型的作品展览等形式,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直观认识水平,清晰地了解专业学什么、以后做什么,如此更能够引起学生对设计专业的兴趣。因此高校在美术招生和宣传中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4.高考录取结束后,可以开展设计游学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提前了解学校和专业的工作室、实验室,强化对考取专业的整体认识,提升专业的认可度。

(二)设计学专业学生大学阶段的问题及反思

设计类专业学生入学后,经过专业认知教育环节:专业介绍、设计专业导论、设计专业前沿等课程,对专业的满意度、学习规划和未来就业方面有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从表二中可以看出,在专业整体满意度方面的数据,非常满意度从大一到大四分别为4.5%、3.9%、2.7%、3.0%,整体呈现减少趋势;满意度从大一到大四分别为47.9%、36.5%、17.8%、23.9%,从大一到大四整体减少。大一专业满意度相对较高,说明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较为期待,对专业的学习和发展有较大的信心,所以在毕业后希望从事对口和相关工作的大一比例为62.4%,有明确学习目标和大致学习目标的大一同学比例高达85%。可以看出大学一年级是新生对专业认知渴望求知的一年。在现有的专业培养体系上,这一时期公共通识课占据大比例,学科基础课占比少。学生接触到的教师主要为辅导员和通识课教师。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专业的认识:1.在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上,设计基础课程可适当提前,同时强调课程的实践性和趣味性,提升学习兴趣;2.重点开设设计专业导论课程,选择对专业课程体系熟悉的教师为学生授课;3.开展本科生指导教师制度,让学生和专业教师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4.开展多样的专业师生互动活动,通过多样的活动,提高对专业的认识和满意度。

大二和大三阶段对专业的满意度较低,大二满意和非常满意占比25.8%,大三的满意和非常满意占比20.5%。说明大二和大三阶段在专业认知教育方面缺少措施。学校以课程教学为主,学生没有了入学时期的新鲜感和兴奋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专业学习产生了怀疑和不自信。这一时期建议:1.强化专业技能训练的效果,让学生在技能上有较好的表现,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专业学习兴趣和专业信心;2.专业导师和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交流,这个时期需要开展项目、设计竞赛等实践活动,提升专业的设计水平;3.保证学生专业学习的时间投入,营造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

大四的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对专业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在专业满意度上面有所提升,在就业计划方面有比较强的从事和本专业对口或相关工作的意愿。

对于设计学专业考研的情况,从大一到大四整体呈下降趋势,大一打算考研比例为31.6%,大三为17.8%,大四下降到10.4%。这个比例相对其他学科的考研率明显较低。在专业认知教育中可以加入考研知识环节,增加考研交流活动,激发学生的考研意向。

(三)设计专业转专业情况分析

针对大一新生在转专业方面进行调研,有转专业想法的学生占比9.77%。转专业的原因,其中对专业不感兴趣占比42.9%,专业就业不好占比28.6%,说明学生比较明确自己的专业喜好,同时比较看重专业的就业率。因此在转专业政策方面适当放宽,增加学生转专业的机会,让学生在喜欢的专业上有更好的发展。同时需要提高对调专业政策的解读水平,让学生清晰了解转专业的条件和流程。

(四)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认知分析及启示

从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笔者对教学培养、硬件设施和考研就业方面的认知进行了统计。学生在课程目标及考核要求、所需技能、素质、学习方法和毕业要求方面整体认知水平较好,均了解占比超过30%,培养目标和知识体系了解比例在24%。以安徽工程大学为例,在大学一年级除专业介绍外,还开设了专业设计导论课程,对专业认知有一定的帮助和提升。但对于培养目标和知识体系的认知还需要在后期学习中进一步讲解,在大二可进一步讲解课程体系,这个时期的认知和理解会更加有效。

学生在图书和杂志借阅了解度方面一般、基本了解和不了解一共占比72.5%,说明设计专业学生对图书利用和借阅并不是非常熟悉。因此,在新生借阅图书教育中,除了图书馆的相关指导服务,建议本科生专业导师带领同学进入图书馆,对专业学科书籍做一些介绍,每年推荐一些专业阅读书籍。另一方面,在设计专业方面更加需要设计期刊提供最新的设计信息和设计趋势。由于在安徽省内,国内外设计专业杂志资源相对有限,所以这一缺陷对设计专业学生眼界的开阔有一定局限作用。建议设计学类专业加大对国内外设计杂志资源的投入,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

安徽工程大学2014年出台《安徽工程大学本科生导师制暂行规定》,对本科生导师的工作职责和要求进行了部署。从调研统计来看,不了解和很不了解的占比25.5%,表明了本科生导师制度在落实中存在不到位的问题。建议在本科生导师制度落实中,工作内容和考核机制需要明确,并加强管理。同时导师的评价对学生缺乏约束机制,导致师生交流不频繁,效果欠佳。

对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的了解度不高,说明设计专业学生对专业实验室不了解,更不必说校外的实践基地。因此从专业角度出发,学校应当在专业认知培养中建议开展实验室开放日、校外基地参观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对教学实践条件的认知,提高实验室第二课堂的开放程度,提高学生的专业设计实践动手能力。

在就业方向方面不了解的占比25%,目前就业工作在学生事务管理中由学生辅导员担任,就业课程为通识课程。在就业规划、就业培训等方面缺少专业指导教师的参与,建议加大专业教师在学生就业方面的参与指导,建立导师和辅导员联动机制,广泛交流合作,共同提高设计类学生就业方向和职业规划的能力。优秀校友一般是学校和专业就业创业典型。根据调研,学生不了解和很不理解的占比36.1%,说明学生对自己专业领域的优秀校友不了解。建议在大三大四阶段增加校友知识讲座、就业创业分享会等活动的开展,形成榜样力量。同时利用校友資源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同举办校企合作设计工坊等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设计类专业学生认知发展体系构建

设计类专业要求学生具备深厚的多学科基础知识,同时又需要有着熟练的专业技能。因此在专业认知和专业发展方面需要结合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从系统的角度归纳整合现有专业认知教育与管理活动。

(一)多方参与的学生认知发展体系

以学生专业认知与发展为中心,建立以专业教师为中心、辅导员为辅助、各层级管理人员支持、校外人员参与的发展认知体系。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能动性,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度,在设计学专业建立导师工作室制度。通过工作室开展项目设计、学科竞赛和校企合作项目,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工作室每学期定期开展交流分享会,师生交流和各年级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加。通过专业教师、优秀学生分享专业学习经验、专业知识和专业发展趋势,大大提升设计学生的专业知识积累,开阔设计眼界。

建立以专业教师和辅导员为中心、企业专家和校友支持、学生广泛参与的专业学习发展中心,并且提供专业课程咨询、大学学习规划、职业发展规划、考研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咨询项目。开展多层面的专业认知讲座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可度。

(二)建立完善的专业认知教育课程体系

系统开设相关专业认知课程,设置专业设计导论、设计史论、专业设计前沿和专业就业导论的第一课堂教育,同时完善第二课程体系。设计学专业有着极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应该开发相关活动课程。针对学生技能方面可以开展“手绘设计表现”“计算机辅助建模”等经验分享课,组织开展手绘和计算机职业能力大赛活动,营造浓厚的专业学习分氛围,提升学生专业学习兴趣,通过提升专业技能,激发学生的专业自信。

(三)从学生发展观的角度对专业认知教育体系进行分层

认知教育体系从面向美术考生宣传到大四毕业整个过程都离不开专业认知的教育。在专业招生阶段,学校招生部门需要充分吸纳专业设计教师的广泛参与,开展小型的、个性化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专业宣传。通过对高中、美术培训机构开展专业介绍,师生作品展、校园参观等形式的活动,普及美术生对设计学专业的了解,提升第一志愿报考率。

大学一年级,专业认知处在认知的初级阶段,这一时期重点加强专业的感性方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专业认同感和专业知识和技能体系。可以通过专业介绍、专业导论课程和专业设计发展史课程,学习学校设计教育发展状况、专业培养计划、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实验室介绍等。并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当地博物馆,通过有趣多样的学习方式加深专业认知的初步感受。大二和大三阶段,重点在于专业知识方面的系统学习和吸收,提升专业的认同感。学生需要学习专业前沿课程掌握专业研究的热点,通过专业考察、专业认知实习了解专业发展前景,根据自己的兴趣对未来从事的职业有相对明确的目标和想法。这一时期还需要通过设计实践项目的开展、设计竞赛的参与提升专业技能。只有学生在专业方面取得了成果、得到了肯定,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所以在这一时期,专业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了第一课堂的教学,也需要课后的师生互动和专业指导,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大四阶段,通过专业学术讲座、毕业生创业就业经验分享、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强化专业竞争力,提升专业发展能力。

总之,根据设计学专业特点,构建合理的专业认知教育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提升专业发展的关键,也是建设一流专业重要的一环。我们必须联合各方面人员,运用纵向发展观建立认知发展教育体系,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毛芳才. 提升大学生专业认知能力的途径探究[J].高教论坛, 2012(9): 82-85.

[2]王春.“学长项目制”:高校新生专业认知教育的模式创新与实践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9(3):22-27.

[3]陈飞燕.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知现状调查[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8(9):82-86.

[4]宋建飞.高校大学生专业认知教育探讨——基于大学新生专业认知度的问卷调查[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6).

[5]張涛,刁宗广.应用型本科专业认知实习运行模式研究——以合肥学院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为例[J]. 科教文汇,2016(6):38.

作者简介:李响,副教授,韩国安养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融合教育、产品设计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专业发展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之我见
立足校本 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
网络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