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乡联动”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模式

2021-05-17重庆市农广校万州区分校

农民科技培训 2021年4期
关键词:万州区农广校高素质

重庆市农广校万州区分校

重庆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万州区分校(以下简称万州区农广校)先后被认定为全国“育才兴农示范校”、“农业农村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编号:10057)、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编号:065),是万州区实施农民教育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

为着力解決今后谁来种地和种好地的问题,万州区农广校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的指示精神,自2013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以来,紧密结合万州区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农业产业发展人才与技术需求,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培训资源与经验优势和乡镇(农服中心、专业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等)接近农民的生源组织优势,在提升农民培育成效上不断探索、总结,形成了“校乡联动”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模式,成效显著,截至2019年底,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9550人,为万州区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

一、校乡携手  共推农民教育培训

(一)校乡联合就地培训:乡镇(基层农服中心、专业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等)负责生源组织,学校送教下乡,在乡镇、村或居民集中点就地开展培训。

1.深入调研。每年初,万州区农广校根据市、区任务及要求,面向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和区级农业产业站所、乡镇农服中心,面向广大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进行培训需求调研。

2.精选学员。按照“立足实际、针对引导、个性发展”三条原则。通过基层农服中心、专业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等广泛宣传,组织和引导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合作社骨干、农业企业员工和有意愿的农民、返乡创业者等到指定的平台(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自主报名,自主选择培训专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多形式培训。一是培训跟着产业走,将培训点确定在产业基地所在乡镇或村级服务中心;二是一班一案,由学校与乡镇农服中心(或联合培训单位)、学员代表共同商定培训内容;三是分段式培训,根据农作物不同生长季节分阶段培训;四是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到基地现场教学;五是精选师资,土洋专家结合,既有理论扎实的产业专家集中授课,又有实践经验丰富的土专家、田秀才的现场操作示范;六是小班教学(原则上不超过50人),让学员在培训中有充分发言和动手的机会;七是半工半读,上午培训,下午结合农事干自己的事情;八是“倒叙式”培训,先组织学员参观,再返回理论教学,让学员带着问题学;九是举办高素质农民运动会,将职业技能与竞技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培训质量。

(二)校乡联动扶持:由学校(培训机构)教师与乡镇农服中心技术骨干组成扶持专家团对高素质农民给予长期后续扶持。

学员结业后能否产生效益是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育长效化的关键。学校始终坚持培训与扶持并重,采取校乡联动扶持,强化延伸服务:一是信息服务,建立高素质农民扶持QQ群和微信群,实现学员、专家通过网络平台实时交流与沟通;二是技术服务,学校联合乡镇农服中心将培训学员作为长期技术扶持的对象;三是项目支持,根据万州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要求,将是否参加农民教育培训作为申报相关项目的必要条件,如创业孵化基地申报、家庭农场认定等;四是重点扶持,对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优秀学员列为重点扶持对象,给予一定农资补助,同时推荐参加市级青年农场主培训;五是典型宣传,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对优秀学员进行宣传,吸引更多的农业从业者走入高素质农民的队伍中来。

二、“一主多元” 提升培育实效

万州区农广校的“校乡联动”培训模式是“一主多元”模式在基层培训中的实际体现,既减轻了工学矛盾,又确保了培训对象与产业发展、培训需求与培训内容的精准对接,突显了培训实效。

三、深耕细作 帮助农民成长

通过培育,万州区大部分高素质农民培训学员成长为农业生产经营大户、家庭农场主、农业公司经理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

来自万州区溪口乡九树村8组的王万青便是受益者之一。两次创业失败,一直不甘心的王万清再次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后,于2014年3月第三次返乡,并报名参加了万州区农广校在溪口乡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这一次,他学到了农业项目的选择、成本核算、风险的管控与防患的相关知识,同时也掌握了如何施肥、苗期的管理、水肥的应用与管理的相关技能。培训期间,万州区农广校校长周宗渝及授课的专家深入九树村的田间地头,为王万青把关,经过测土壤、海拔,分析气候,专家分析认为,该村适合种植猕猴桃和李子,且市场前景不错。周宗渝及果树专家主动提出担任王万青的技术顾问。在周宗渝及果树专家的支持下,王万青有了充足的信心,先流转100多亩种植猕猴桃,后又流转500亩种植李子,建起了标准果园。如今,王万清的果园里,猕猴桃、李树种植区颇具规模,2018年果园年产值200余万元, 2019年果园全面投产,年产值200余万元。王万清不仅从“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带动周边10余户贫困户稳定脱贫,在他引荐和指导下,30余位业主兴建果树标准园,带动当地及周边乡镇种植面积两万余亩。2018年,王万清被列为万州区产业扶贫(伏淡季水果)技术指导专家组成员,2020年被万州区委授予万州区乡村振兴“十佳农业科技人员”称号。

2015年的学员闵洪,培训前从事核桃、李子、花椒种植,培训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走“循环农业”发展之路,走“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经营之路,建起了土鸡孵化场和养鱼场,成立了核桃技术专业合作社,生产规模超学前一倍,带动了当地核桃产业发展,2016年当选为万州区人大代表。又比如学员崔巧玉,接受培训后不仅自家果园提质增效,还带领村民共同脱贫致富,成为万州区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其事迹被万州区电视台专题报导,2017年被评为重庆市第五届劳动模范。

像王万清、闵洪、崔巧玉这样,通过培育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扩大生产规模、带动贫困户脱贫并取得明显成效的学员还有许多。至2019年底,万州区共培育高素质农民9550人(万州区农广校占比83.3%,其中建卡贫困户1000余人),学员中涌现出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1500余人(其中家庭农场主550人),带动1000余建卡贫困户稳定脱贫,学员流转土地合计9.6万亩,占全区土地6.7%以上,带动就业(常年务工)7000余人,为万州区现代农业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取得了政府、部门、基地、学员四方满意的良好成效。2017年万州区农广校被原农业部认定为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

“让更多的专业知识掌握在农民手里,才能让更多的真金白银装进老百姓的口袋。我们目的在于培养出更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周宗渝校长表示。未来,万州区农广校将继续开拓创新,坚守“以农为根、以教为本、特色立校、育才强农”的办学宗旨,积极开展农民教育培训,为万州区乃至重庆市乡村人才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万州区农广校高素质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创新发展的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万州区天津医院
前进中的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农民培训在县级农广校的组织工作
培养造就高素质咨询工程师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