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实施差异教学不可或缺
2021-05-17王海
王海
本文系2019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高中课堂教学中处理学生个体差异及实施差异教学的策略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9]GHB0775。
一间教室或许不大,但可以容納很多个性独特的学生。于是,“不大”中可以演绎大风景,“不大”中可以最大限度体现丰富性。高中化学课堂中,我们可以依托个体资源,尽情地演绎教学的精彩、丰富和厚重。比如,课堂提问应以“个体差异”为主;实验探究应以“分组针对”为主;课后延伸应以“分层布置”为主。这一切都必须围绕着个体和差异而开展,其主要目的是提升整体学生的学科素养。
一、课堂提问:应以“个体差异”为主
化学课堂中,少不了通过一些问题去激活学生、促进生成、推进课堂。但问题抛出以后,由谁回答,对哪些人应该按下暂停键,对哪些人应该点下启动键,实在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新课改视角下,我们应该关注个体差异,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发言、展示的机会,特别是后进生,他们的声音更应该被听到、被尊重、被呵护。
在“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的教学中,教师发问:“为什么铝制餐具不能用来蒸煮?这样的铝制餐具如果存放酸性或碱性的食物时间过长,会有什么问题?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最适用的餐具应该是什么材质?”这个内容包含了三个问题,第一问应该让优等生回答,毕竟他们能够快速找到问题的本质。而后面两问,应该放权让后进生回答,毕竟经过前面的铺垫,后进生的思路也打开了。
实践证明,在提问上采取“抑制优等生,鼓励后进生”的措施,可以让后进生对化学基本知识有更加深刻的了解,这样的提问是基于“差异和个体”的视角,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进而提升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
二、实验探究:应以“分组针对”为主
化学课堂离不开一些鲜活、新颖和多姿的实验活动。就“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而言,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滴水生火”的演示实验。但是这里的“最具代表性”只代表了教参的目的,而没有针对个体差异。教参做如此规定,虽有诸多便利,但并不一定非要恪守。和教参相比,学生才是主体——课堂的中心不是跟着教参走,而应该是围着学生转。
且看以下分组针对活动:让优等生用KSCN溶液鉴别,相信他们不会令大家失望。在此基础上利用设计一个魔术:也就是所谓的“变色书法”,让后进生进行一些较为浅显的焰色反应实验。但有一个要求,不一定非要用教参中规定的实验器材,比如我们可以用浸有酒精的粉笔代替酒精灯和铁丝。
“变色书法”暂不说,因为优等生可以轻松完成这个实验。关键是后进生的这个自主的、原生态的焰色反应实验,让我有点不放心。原本我认为,后进生完成实验是很困难的,但结果并非如此,经过教师和优等生的帮助,他们很快找到了一些可代替的材料,并顺利完成了实验。其实,只要我们给予后进生展示的机会,让其勤于实践,成功也会向他们招手。同时,这也给我们一个经验之谈,分组实验教学效果好,能锻造每一个个体,更能发挥差异资源的优势。
三、课后延伸:应以“分层布置”为主
很多化学课堂在临结束时,都有一些课外的延伸活动。这种延伸既有“整齐划一”的时候,也有让部分人“孤军深入”的机会。好的延伸应该兼顾这两种情况,让个体尽情成长,让群体同步提升,真正打造出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生活化课堂。
比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进行到最后,我们分层布置:1.后进生:回家后自己动手现榨苹果汁,认真观察并思考颜色由浅变深的原因。2.优等生:亲自动手蒸馒头、面包、蛋糕,体会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作用。3.全体学生:通过互联网+收集有关制取氢氧化亚铁的方法和资料。
这样的分层布置既结合了生活这个“大熔炉”,也考虑了个体这个“学习源”,既与课标遥相呼应,又有新的生成、新的转向和新的渐次扩充。这样的分层布置是一个福音——真正兼顾了所有学生的个性发展,大面积实施了差异教学,而这不正是高中生化学学习历程中更理想、更迷人、更精彩的风景吗?
作者单位 甘肃省张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