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牵一发而动全身

2021-05-17罗青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罗青

摘要:主问题是课文研读教学中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中心问题。合理有效的主问题设计能起到提纲挈领、统摄全篇的作用,能极好地引领学生的发散思维,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本文依据课堂实践,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浅要谈一谈主问题设计。

关键词:主问题设计;高中语文教学;课文文本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7-0082

余映潮老师说:“‘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立意高远的有质量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牵引机和黏合剂,在教学中显现着‘以一当十的力量。”[1]余老师所说的主问题是文本阅读教学中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中心问题,是教师从教学内容整体或学生参与的角度精心设计,在语文教材解读中能起到提纲挈领、统摄全篇的作用,能有效引领学生的发散思维,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因为目前语文课堂中存在许多提问的弊端,所以主问题设计应运而生,与传统课堂零碎提问存在本质区别。

高中语文教学中采用主问题教学,往往是基于文本重难点、出彩点等展开设计,以主问题为载体结构课堂,学生以主问题为思维起点,共同探讨课文,形成思维共振,逐步深入文本探究,形成课堂的有序高效。

高中语文课文研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多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以具体例子从以下几个角度谈谈主问题设计的体会。

一、从学情角度切入,深化主问题体验

主问题的设计首先要切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规律,遵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原则,充分考虑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思维特点,将教师自己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转化为层进式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其次设计的主问题要能紧扣学生的兴趣点和情感点。

比如,笔者在设计《项链》这一课的第一个主问题时,结合文本中多处空白,让学生探讨玛蒂尔德是不是一个傻女人,她把赝品当作真货,为此花费十年的沉重代价偿还债务,最后才知道事情的真相——项链是假的。其实事情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破绽”和细节都可以揭示项链是假的,但她就是无法识破。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将自己代入角色,设身处地地探究,鉴于她的贫苦出身、爱慕虚荣的性格弱点和好友弗莱思节夫人的富有家境,就能理解玛蒂尔德无法识破假项链的原因,从而掌握作者莫泊桑在叙述过程中进行的有意的铺垫和暗示的叙事技巧和客观全知的叙事视角。

小说结局采取“空白”的处理方式,如果让学生对文本结尾省略处进行补充,可以锻炼他们的想象能力。据此设计第二个主问题:依据你对小说主旨的理解续写小说的结尾。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写作能力从中得以锻炼加强。完成后让学生讨论哪位同学的续写最合情合理,让他们在比较鉴赏中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小说中玛蒂尔德这个人物形象很值得推敲探讨,她身上优缺点并存,极具争议。于是,笔者又设计第三个问题:玛蒂尔德是不是坏女人?学生辩论得很激烈,有人认为她爱慕虚荣,连累她丈夫,是个坏女人,付出十年艰辛的代价是咎由自取;有人则认为她身上也有勇于担责、诚信守约和吃苦耐劳的优点,很值得赞赏肯定。最后大家一致认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学会用辩证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才能全面客观,不失偏颇。

欲让学生在分析鉴赏文本时,深入研读探究,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体,需要教师针对文本的趣味点、争议点,提出能开拓学生思维的开放性问题,才会让思考更多元,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二、从文本角度切入,注重主问题载体作用

文本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供教师备课时挖掘,同时是培养学生文学思维,发展学生语文能力,形成学生语文素养的有力抓手。因此,教师在设计主问題时应立足文本,深入挖掘,从多维度切入,发挥主问题的载体效应,就能够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形成对文本的整体探究。那么,教师可以从哪些维度入手设计主问题呢?

笔者认为,可以从文本关键处突破,既指课文内容的关键点,如标题、文眼、抒情句和议论句;还指文本内容的焦点、难点。教师在设计主问题时理应抓住这些带有全局性的问题,才能有效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脉络,全面深入地品读文本,从而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观点。

1.关注标题

如教授《归园田居》一课时,笔者抓住题目中的核心字眼“归”字设计主问题:(1)Where?(2)Why?(3)What?(4)How?这里用了四个英文单词,即是说让学生弄懂陶渊明从哪里归来?为什么归来?归来后做些什么?过得怎么样?四个主问题依次展开,层层深入,让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陶渊明的性格与情怀。一个“性本爱丘山”的诗人厌恶官场黑暗,弃官归隐,沉醉田园,超然物外,怡然自得的情怀,让人称赞。这不也正契合了当代人回归自然、追寻自我的想法吗?

2.抓住文眼

文眼最能显示作者的写作缘由,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揭示文章的主旨。抓住它,就等于抓住了解读文本核心的钥匙。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课的文眼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朱自清面对如此良辰美景,为什么心里还会颇不宁静?悬疑而设,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就顺藤摸瓜去探究文本。原来是那个年代特殊的社会背景所造成的压抑,让作者心绪不宁,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忧愁,让人欲罢还休。

3.关注人物关系,把握主要矛盾,解决文本焦点及难点

如《祝福》这一课,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故事具有悬疑小说的特点,笔者把它当成一个侦探小说来设计主问题,让学生充当破案高手柯南,找出杀死祥林嫂的凶手,做一份死因调查报告。学生追根溯源,从时间、地点、动机等逐一分析,排除了犯罪嫌疑人鲁四爷、柳妈、卫老婆子等,最后真正领会小说的主题,了解了封建思想与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同时,笔者还把《祝福》的电影版播放给学生看,电影里改版的情节——祥林嫂虽然捐了门槛,却仍不能参加祭祀活动,愤怒的她拿起菜刀猛砍门槛。笔者把这一情节与原文进行比较,让学生讨论这样改版合不合理,从而让学生更深入地把握人物形象及文本的主要矛盾。

三、从比较鉴赏的角度深入,凸显教师主导地位

常言道:“有比较,才有发言权。”教师在设计主问题时,根据同类题材的不同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鉴赏中形成对人和事物都比较客观的认识,这样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的深度及广度,提高他们的辩证思维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设计《鸿门宴》一课的主问题时,笔者引入拓展了李清照、王安石、杜牧、毛泽东四人评价项羽的诗歌,对比课文后面司马迁的评价,综合探讨项羽这个人物的形象,让学生将作者和不同时代不同人对其评价的立场区别开来,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学生通过对比鉴赏,得出结论:只有李清照是真正欣赏项羽的,认为他是人杰是鬼雄,而其他人从自己的身份地位的角度看待与评价项羽,都有不同程度的贬损与同情。如杜牧认为项羽不能忍辱负重,否则卷土重来,或可改写历史。而毛泽东作为开国军事领袖,则强调解放军应乘胜追击,不能学霸王沽名钓誉,优柔寡断,放虎归山,终成大患。

主问题设计能充分反映教师的创造力,需要教师深入解读文本,结合学情,并融入自己的教学智慧与教学个性,进行多维度设计;也能引发更多的学生进行思考,激发他们深入研讨的热情,从而形成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深层次对话,激活语文课堂的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变得简约而不简单。

参考文献:

[1]余映潮.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J].语文教学通讯,2003(5).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永和中学511300)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
初探“微课”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究
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注重人文关怀点燃生命之光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作性教学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解析与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