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疗法联合口腔修复疗法对先天性缺牙的治疗价值分析
2021-05-17王忠亮王芳陈娟
王忠亮 王芳 陈娟
先天性缺牙在临床中比较常见,该病的发生主要与牙胚形成过程中发育不正常有关,具体可分为无牙、缺牙、少牙等类型,不同类型患者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1,2]。先天性缺牙不但会影响患者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还会影响口腔美观,给患者造成心理负担,降低其生活质量[3]。常规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效果欠佳,患者认可度较低,正畸疗法联合口腔修复疗法是一类先进的治疗方法,近些年来在临床中逐步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4]。本次试验选取本院2019年3 月~2020年3 月收治的78 例先天性缺牙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就正畸疗法联合口腔修复疗法对其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试验对象选择2019年3 月~2020年3 月本院收治的78 例先天性缺牙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 例。观察组中男21 例、女18 例;年龄18~40 岁,平均年龄(27.9±4.1)岁;缺失位置:第二前磨牙、侧切牙、中切牙各10、17、12 例。对照组中男24 例、女15 例;年龄18~42 岁,平均年龄(28.1±4.7)岁;缺失位置:第二前磨牙、侧切牙、中切牙各9、19、11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诊断为先天性缺牙,并自愿签署试验知情同意书;排除牙龈过度增生、牙齿明显钙化、牙齿萌出困难者,排除存在认知障碍、合并精神类疾病者。本次试验得到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治疗前需对所有患者进行X 线检查,并了解其病情,之后开展常规牙齿洁治,对残留的牙根牙冠进行处理,将阻生牙和无用乳牙拔除,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策略。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口腔修复治疗,在拍摄X 线片后对患者上下颌模型进行分析,以明确缺失牙情况,之后采取临时冠树脂材料制作美学蜡型修复体,将其复制到口腔内后评估效果。在效果满意后进行牙体预备和取模,并注意保护牙髓。在制作烤瓷桥修复体后让患者试戴,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微调,之后进行粘结。对于缺失牙数量较多患者可采取种植修复结合烤瓷冠桥修复。
1.2.2 观察组 采取正畸疗法联合口腔修复疗法治疗,在获取患者上下颌模型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和全景片,对上下颌骨位置关系和患者面型进行分析,进而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可通过固定矫正器进行正畸治疗,在患者佩戴保持器半年后再行口腔修复治疗,口腔修复治疗方法与对照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评分、生活质量、治疗满意度。①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治愈:患者功能较好,牙齿美观度也较好;显效:患者第一恒磨牙接近中性水平;有效:患者咀嚼功能和语言功能明显改善;无效:未达上述标准者[5]。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患者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采取本院自制量表进行评价,总分均为15 分,评分以高者为佳。③生活质量采取生活质量量表(SF-36)进行分析评价,包括活力、身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等8 个维度,各项总分均为100 分,得分以高者为佳[6]。④患者治疗满意度采取问卷调查法进行分析,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及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比较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4%高于对照组的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语言功能评分(9.5±1.4)分、咀嚼功能评分(9.4±1.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7±1.3)、(7.5±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活力、身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满意度为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4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先天性缺牙为口腔科常见疾病,其致病因素复杂,会引起牙槽骨萎缩、牙列完全性被破坏、食物嵌塞、咀嚼功能和语言功能减退等不良后果,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7,8]。先天性缺牙患者在治疗时不但要考虑到美观问题,还要考虑到功能恢复,单纯的口腔修复治疗因受基牙间隙、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无法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不能显著改善患者口腔美观度和咀嚼功能、语言功能[9]。正畸疗法联合口腔修复疗法是治疗先天性缺牙的新型方案,有助于提升牙齿和骨骼的协调性,并矫正牙齿,提升牙齿整齐度,还能调节牙间隙,提升义齿修复效果[10,11]。本次试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4%高于对照组的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语言功能评分(9.5±1.4)分、咀嚼功能评分(9.4±1.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7±1.3)、(7.5±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活力、身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李金贤[12]的试验结果与此类似。
综上所述,正畸疗法联合口腔修复疗法对先天性缺牙具有很好的疗效,建议将此治疗方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