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腔镜息肉摘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分析

2021-05-17黄小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1期
关键词:摘除术宫腔镜息肉

黄小玲

子宫内膜息肉是妇科多发病,属于一类良性病变,一般是因子宫内膜持续受雌激素作用后出现的局灶性增生,患者会有不规则阴道出血、月经量过多、月经周期紊乱表现,育龄期女性可能由于子宫内膜息肉导致不孕症[1]。由于症状缺乏典型性,一些患者接受妇科检查后被诊断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导致治疗不当,影响患者预后。既往多选择刮匙去除子宫内膜息肉或利用息肉钳进行处理,但这类处理方法具有盲目性,可能影响操作准确性,从而无法保证满意效果,甚至容易出现残留,后期复发率高[2,3]。随着腔镜技术发展,宫腔镜逐渐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治疗中,相关研究证实宫腔镜用于子宫内膜息肉治疗中有满意疗效[4]。但宫腔镜下也有多种治疗术式,具体哪种术式效果最好临床尚无统一结论。本文以90 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宫腔镜息肉摘除术治疗该疾病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 月~2020年4 月本院收治的90 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 例。观察组年龄22~63 岁,平均年龄(48.75±10.16)岁;单发息肉28 例,多发息肉17 例。对照组21~64 岁,平均年龄(49.62±11.34)岁;单发息肉25 例,多发息肉2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年龄20~65 岁;参与研究前半年内未接受过激素类药物治疗;无药物过敏史;签署研究同意书,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5]:病理结果未能确定为子宫内膜息肉;合并妇科恶性肿瘤;子宫内膜息肉直径≤1 cm,同时无临床症状;病例资料不全;无法完成全部随访。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单纯宫腔镜下诊刮术治疗,将宫腔镜置入后观察确定息肉位置、数量、大小、形态,借助刮匙将息肉彻底刮除后取出,并实施负压吸引,最后再次利用宫腔镜观察判断是否刮除干净,未完全刮除干净的患者再行一次相同处理。观察组实施宫腔镜息肉摘除术治疗,治疗时间选择在月经干净后1 周内,术前行相关检查确定符合手术适应证,实施静脉麻醉,保持膀胱截石位,利用扩宫器将宫颈扩张至9 号大小,选择生理盐水作为膨宫液,膨宫压力控制在8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双极汽化电切功率设置为70 W,电凝功率设置为70 W,利用宫腔镜进行宫腔检查,确定息肉位置、数量、大小,借助双极汽化顺着息肉蒂部切除,然后实施息肉周围浅层内膜电凝。两组术后第1 次月经第5 天在宫腔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商品名:曼月乐,生产企业:Bayer Schering Pharma Oy,分包装企业: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国药准字J20140088,规格:含左炔诺孕酮52 mg/个(20 μg/24 h)]。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②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月经量、血红蛋白水平、子宫内膜厚度。③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持续半年的随访,不良事件包括恶心呕吐、多毛痤疮、乳房胀痛、肝功能异常。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月经量、血红蛋白水平、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术前,两组月经量、血红蛋白水平、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月经量、血红蛋白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均优于术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月经量、血红蛋白水平、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表2 两组月经量、血红蛋白水平、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术后比较,bP<0.05

2.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1 例恶心呕吐,2 例乳房胀痛,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4 例,多毛痤疮2 例,乳房胀痛3 例,肝功能异常2 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4.44%。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14,P<0.05)。

3 讨论

宫腔镜下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有多种方法,选择治疗方法时不仅要确保疗效,减少息肉复发,还要做好患者子宫内膜的保护,最大程度保护患者的生育功能[6]。本文对比宫腔镜息肉摘除术、宫腔镜下诊刮术对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宫腔镜息肉摘除术较宫腔镜下诊刮术手术效果更好,观察组手术时间更短,分析原因是由于可在宫腔镜下直视操作,避免了操作盲目性,提升了操作准确性;术中出血量更少,分析原因是由于手术操作更准确,能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相比之下,宫腔镜下诊刮术对于体积较大的息肉、含平滑肌组织的息肉、蒂部较宽的息肉刮除难度大,另外盲刮无法有效处理宫角、输卵管开口部位等特殊部位的息肉[7,8]。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术后,两组月经量、血红蛋白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均优于术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相较于宫腔镜下诊刮术,选择宫腔镜息肉摘除术可更有效控制患者术后月经量,提升血红蛋白水平,减低子宫内膜厚度。宫腔镜息肉摘除术在宫腔镜直视下通过双极汽化将息肉基底部切除,可防止息肉根部残留可能,且操作范围小,具有微创性,因此术后恢复更迅速[9]。本研究中,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14,P<0.05)。相关研究[10]显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5%,低于对照组的17.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宫腔镜息肉摘除术较宫腔镜下诊刮术安全性更高,且术后远期效果更满意。

综上所述,采用宫腔镜息肉摘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效果明显,能有效控制术后月经量与子宫内膜厚度,且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摘除术宫腔镜息肉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息肉虽小,防病要早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
宫腔镜下电切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探讨
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腹腔镜联合宫腔镜诊治女性不孕症54例
探讨拉坦前列素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中的应用
腹腔镜肝包囊摘除术的护理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