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综合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05-17邓寿华谭智伟邓梓键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1期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膝关节

邓寿华 谭智伟 邓梓键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发病部位在人体的膝关节,主要是因为患者的膝关节面软骨变性,膝关节局部损伤、劳损以及炎症导致的[1]。随着医学水平的提升,临床上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方式逐渐增多,非甾体抗炎药物、软骨保护剂以及外科手术等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式,具有一定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会影响最终疗效[2]。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医综合疗法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中得到了重要[3]。本文对60 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分析,试探讨中医综合疗法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膝关节疼痛程度、血清炎性因子以及临床疗效的影响,现报告如下。疗8 周。②中医针灸,方法为:找准患者的阳陵泉穴、血海穴、太溪穴、足三里穴以及犊鼻穴,进行消毒后采用毫针穿刺上述穴位,留针30 min,1 次/d,1 周治疗5 次,连续治疗2 个月。③推拿治疗,方法为:指导患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2 月~2020年12 月本院收治的60 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 例。对照组男16 例,女14 例;年龄最小42 岁,最大78 岁,平均年龄(58.62±7.47)岁;患病时间最短3 个月,最长10年,平均患病时间(2.95±2.35)年。实验组男17 例,女13 例;年龄最小43 岁,最大79 岁,平均年龄(59.16±1.58)岁;患病时间最短3 个月,最长10.3年,平均患病时间(2.96±0.4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经X 线片和关节液检查确诊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且符合《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18年版)》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4];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膝关节疼痛症状;本次研究获取伦理委员会的审核通过,且所有研究对象签字同意参加。

排除标准:患者的心、肝、肾等器官存在严重功能障碍;患者并发其他风湿病或造血疾病疾病或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的精神异常,不能配合完成治疗。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对膝关节局部皮肤进行酒精消毒处理后,沿着髌骨外上缘约1 cm 处进行穿刺,确保膝关节腔完全穿刺,之后注入2.5 ml 的玻璃酸钠注射液(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60136,规格:2 mg∶20 mg/支),1 次/周,连续治疗5 周。

实验组进行中医综合疗法治疗。①中药熏蒸,中药方组为:当归、川芎、五加皮和赤芍各20 g,桃仁、延胡索、伸筋草和苏木各15 g,红花、木香、没药和乳香各10 g,将上述药材放入熏蒸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后进行熏蒸治疗,熏蒸30 min/次,1 次/d,连续治者采取仰卧体位,找准患者的膝眼穴、阳陵泉穴、血海穴、足三里穴、梁丘穴以及鹤顶穴,采用点法按压上述穴位,之后按揉髌骨下缘,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屈伸、外旋等活动,1 次/周,连续治疗8 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8 周后膝关节功能、膝关节疼痛程度、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临床疗效。①膝关节功能评估标准参照Lysholm膝关节功能量表,从跛行、疼痛、下蹲、支撑、肿胀等方面进行评估,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膝关节功能越良好[5]。②采用VAS 评价膝关节疼痛程度,总分10 分,分数越高,疼痛感越强烈[6]。③血清炎症因子检测方法:空腹抽取4 ml 外周静脉血作为检测标本,进行离心分离后获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盒厂家:江苏江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患者的IL-6、TNF-α 与IL-1β,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④临床疗效判定标准[7]:经治疗后患者的关节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功能恢复,为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的相关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恢复明显,为有效;经治疗后相关症状没有改善,关节功能没有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与膝关节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 周后,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VAS 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VAS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VAS 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8 周后比较,bP<0.05

2.2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IL-6、TNF-α 与IL-1β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 周后,两组IL-6、TNF-α 与IL-1β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pg/ml)

表2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pg/m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8 周后比较,bP<0.05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n(%)]

3 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关节病变类型,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临床上表现为膝关节酸痛和肿胀[8]。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若是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会损伤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出现关节不稳情况,病情严重者会诱发膝内、外翻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外形美观以及活动能力,给患者的生活造成诸多不便[9]。因此,临床加强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对于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减轻膝关节疼痛程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状态。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临床上侧重于常规西药治疗,玻璃酸钠注射液是常用药物,对患者的膝关节组织可以产生良好的润滑作用,减少组织之间的摩擦,缓冲应力对关节软骨的作用,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10]。但是玻璃酸钠注射液的远期疗效不佳,患者停止治疗后,容易出现复发情况。随着传统中医学的发展,中医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引起了临床的关注与重视。中医学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纳入“骨痹”的范畴,主要是由于机体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血气运行不畅等所致,临床治疗的关键为活血化瘀、祛风除湿、强壮筋骨[11]。本研究采用中药熏蒸+针灸+推拿的综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研究结果发现,治疗8 周后,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VAS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医综合疗法的治疗效果更理想。原因分析:①中药熏洗利用热能原理来松弛机体的肌筋,起到活血通络的作用;同时该方式能够使药物通过皮肤直接作用在病灶部位,增强局部用药的浓度,进一步提高药效[12];②针灸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效行气活血、温经散寒,帮助松解粘连,消炎止痛,缓解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13];③推拿可以加快局部血液循环速度和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有助于修复关节腔内的组织,平衡膝关节的应力和张力,达到增强膝关节功能的治疗目的[14]。

炎症反应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主要病理特征,发病后机体的炎性因子会聚集,使得血液中的白细胞增多,从而引发炎症[15]。炎症因子的增多,不仅对患者患侧产生肿胀、疼痛等不良症状,还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增加疾病临床治疗的难度。所以,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是临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重要环节。IL-6、IL-1β、TNF-α 是临床中常见的血清炎症因子,对抑血小板具有重要的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炎症反应,平衡人体体内的血细胞平衡。本次研究发现,治疗8 周后,两组IL-6、TNF-α 与IL-1β 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医综合疗法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压制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中医综合疗法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效果理想,能够改善膝关节功能,缓解膝关节疼痛程度及炎症反应,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骨性关节炎膝关节
膝关节置换要不要做,何时做比较好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肩盂骨性Bankart损伤骨缺损测量研究进展
冬天来了,怎样保护膝关节?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中药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