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锡镶:陶瓷上的百年技艺
2021-05-17刘巍峰
刘巍峰
(山东威海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 威海市,264200)
在陶瓷器皿上包镶铜锡金属纹饰,起到保护和装饰作用,这种工艺在山东威海被称为“锡镶”。威海卫锡镶茶具和木雕花船,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蜚声海内外的两大特色产品。锡镶技艺发祥于清光绪末年,兴盛于英国租占威海卫时期,结束在日本侵占威海卫之后[1]。
1 早期旅游产品
锡镶产品是英租威海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旅游产品之一。
一本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威海卫指南》,描写威海为“山海之奇胜,风景之加冠”、“非诸墨所能形容,或有以西子湖秀丽甲天下勘与威海雄奇并称双绝而同举”;英国政府的报告中也称:威海卫的气候无与伦比,是世界上气候最好的地区,具务发展旅游业的一切有利条件,也是全联合王国最适合建疗养院的地方。
1898 年英国租借威海卫后,这里成为了自由贸易港,随着近代旅游业的兴起,旅游工艺品的生产和销售开始作为一个行业出现。当时生产的锡镶工艺品、帆船模型、威海卫明信片、银质工艺品、刺绣品等就是威海早期旅游工艺品的代表。这些制作技艺精湛的手工艺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威海独自的地域特色,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远销欧美及大洋洲各国,成为当时威海向世界展示自己的亮丽名片。
锡镶工艺品是利用中外驰名的江苏省宜兴紫砂茶具(如酒具、茶具、咖啡器具等)为基料(有时也用瓷具),以独特工艺将无毒纯锡制成各种栩栩如生、光彩夺目、古补典雅的图案镶嵌其上,是观赏和馈赠亲友与使用的上乘工艺品。[2]锡镶产品形式多样,主要为茶具、酒具、摆件等实用器。除了宜兴紫砂陶外,还有山东博山出产的陶瓷,釉面色泽以蓝、红、绿三种为主,与紫砂陶形成鲜明对比,丰富了该产品的视觉特色。据当地人流传的说法,威海锡镶是在当时流行的锡嘴壶工艺上发展创新而来,周身包镶,制作精美,有着独特的观赏性和和实用性,是威海独有的工艺品种,曾风靡一时,成为威海卫对外出口商品的一支独秀。锡镶业的老字号能找到的史料记载凤毛麟角,但从珍贵的实物依旧能看到它们存在的精彩,它们在历史长河中一闪即逝,却留下非凡的记忆。
2 锡镶的产生与发展
而锡镶工艺的出现和发展,与英租威海卫也有着必然的联系。
“在1901 年的一天上午,一个英国人和一个中国人路过我家商号窗口时,见到镶了锡壶盖、壶底和壶嘴的紫砂泥壶很感兴趣,就问:“能不能在壶上镶上图案?”父亲说:“可以。”双方经协商,确定在壶肚镶嵌上“二龙戏珠”图案,因为龙是中国的象征。当场那个英国人就交了一块钱押金。父亲不会绘画和錾花,就外聘纸匠画龙,请来银匠錾花。几天之后,一把几乎全镶锡的紫砂茶壶做出来了。这位英国人一看,高兴得鼓起掌来,当场又订做了几把。随着花色品种的增多和工艺技术的改进,生意越来越红火,顾客也纷纷登门订货。”[3]
与日俱增的需求,使许多锡铺纷纷加人到茶壶加工业上来。北方人喜喝大碗茶,因而茶壶较南方的“手把壶”大很多,比如宜兴生产的“蛋包”、“寿星”、“直筒”等器型的紫砂壶尤其为北方人青睐,其中“矮蛋包”紫砂壶高度适中,圆润丰硕,流水顺畅,外形美观,铜提梁使用得手,深得威海人厚爱。由于这些茶壶使用频繁,壶盖、壶嘴这些部位易碎易损,工匠便用锡嘴替换原壶嘴,壶盖包锡使之更耐磕碰,并以此为基础,由镶壶嘴引申到周身包镶,形成了锡和紫砂相结合的特殊壶艺。由此促进了锡镶工艺和技术水平的大幅度提高,锡镶的种类也从茶壶逐渐扩展到包括了牛奶壶、糖罐、花瓶、茶叶盒等十几个品种,成为具备整套制作流程的成熟工艺。随着来威海的外国商船和游人的增多,购买量也大增,锡镶工艺品逐渐成为威海声名海外的特色产品,锡镶业也达到了全盛时期。
锡镶为纯手工制品,饰件用纯锡为原料,经冶炼提纯、铸造、锻打、镂雕做成各种图案后,镶嵌于各种茶具之上,最后用一种生长在河边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木贼草打磨抛光。镶饰部位极有讲究,如锡镶茶壶,多在壶嘴、壶盖、壶身、壶颈等四个部位精心布局,图案则以所饰部位不同而各异。壶盖多满镶锡片,中间气孔处则别出心裁嵌压上一枚“光绪通宝”铜钱,以增其古色古香之韵味。壶身多为双龙戏珠等传统吉祥图案,构图繁富,典雅大气。壶嘴、壶颈处镶饰图案则简洁、小巧,只略加点缀。四组饰件布局合理,疏密有致,繁简相宜,雕镂精致,造型逼真,生动传神。这些出自威海民间工匠之手的锡镶陶、瓷器具,件件都是高贵典雅的艺术珍品,极具观赏、收藏和实用价值。
笔者收藏了一件“矮蛋包”锡镶荷花紫砂壶,是较早的锡镶产品。高10.5 厘米,口径8.7 厘米,砂质偏红,壶底有“冯记选制,顶上紫砂”印款。壶盖外部全部包锡,嵌“光绪通宝”铜钱于盖中通气孔之上;镶锡于壶颈、流、圈足和壶身,并以黄铜条与紫铜线嵌于锡之边缘。壶嘴的制作非常精致。从宜兴订购的紫砂壶是没有壶嘴的,据宜兴老人讲,行内称这种订单叫“威海壶”。通常是以浇铸成型的锡壶嘴镶于壶体,制作工艺更是讲究。此件锡镶壶壶身镶荷花,壶流根处为两只桃形纹样,还有钱、结等吉祥图案,与壶身浑然一体,好象身披铠甲的武士,给人一种结实厚重的美感。像这种早期的全镶紫砂壶,主要的销售对象是英国人,他们把这精美的手工艺品视为宝贝带回国内,而威海普通百姓是受用不起这样的奢侈品,即便有消费者也只能是很少的一部分达官贵族。这也是现在民间很难碰到这种锡镶壶的主要原因。
图1 清末威海流行的锡嘴茶壶
图2 早期镶制荷花纹样的紫砂茶壶
图3 和成锡店款镶龙纹紫砂茶壶
图4 同庆顺款镶龙紫砂茶壶
图5 和成款镶龙纹茶具七件套
图6 文华顺款镶龙纹紫砂茶具四件套
图7 和成款镶龙纹绿釉瓷茶具四件套
图8 锡镶直筒紫砂壶
图9 锡镶蓝釉大瓷盖碗
图10 锡镶紫砂咖啡壶
图11 新 和 成款锡镶咖啡壶
图12 镶龙纹紫砂茶叶罐
图13 锡镶紫砂渣斗
图14 镶锡龙纹黑砂执壶
图15 镶文字紫砂茶壶
图16 新和成款镶龙纹紫砂奶壶
图17 锡镶琉璃啤酒
图18 香港茶具文物馆门票上的锡镶壶
图19 和成号锡店的锡镶茶具广告
图20《茶壶设计:一个收藏家的目录》
3 锡镶茶具独具特色
笔者对于锡镶的认知和了解,始于1997 年。已故威海籍漫画家毕克官先生当年回威海疗养避暑,因工作的原因笔者有幸结识。毕老喜欢写作,在瓷器、文史等方面研究很有建树,有一天毕先生拿来一张在香港参观文物馆的门票给我看,并兴奋的告诉我,门票上的画面就是威海卫锡镶壶,让我帮其翻拍,准备写作使用。毕老身体不好,却笔辍不断,利用闲时写作、写游记,让我这个晚辈敬佩不已,也就是在此期间,他写了一篇“香港巧遇锡镶壶”,字迹间流露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锡镶的钟爱。该文发表在1998 年的一期中国文物报上,当时先生为文物报撰写“巧说瓷片”系列专栏,这篇也收录其中。毕老巧遇的,就是香港茶具文物馆内陈列的一把“同庆顺”造的锡镶壶。茶具文物馆在1984 年1 月27 日正式开放,是一座以茶及茶具为专题的博物馆,藏品均为香港市政局及立法会原议员,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太平绅士罗桂祥博士捐赠。馆内基本藏品分为两部分:一是宜兴茶具,余为陶瓷茶具,年代由公元前1000 年至1990 年代。两部分藏品数量相若,总数超过六百件。[4]以茶具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收集、研究、展示有关茶具的文物和资料。而将威海锡镶壶置于门票首面,足以见得该馆对威海锡镶壶的重视,也反映出其原主人罗桂祥博士对其厚爱,这件“威海卫同庆顺造”款的锡镶壶, 被视为该文物馆的珍品。罗博士在文物馆编撰的《宜兴紫砂陶器》里“包锡茗壶”撰述中表明该类器物在紫砂器物中的特有地位,“锡镶工艺除了锡这种金属外,在十九世纪也出现了镶铜的装饰茶壶。”[5]
图21 东山厂造中英文款
图22 公益中英文款
图23 合成制造款
图24 和成纸款
图25 和成中英文款
图26 仁义氏制款
图27 同庆顺中英文纸款
图28 威海和成自制款
图29 威海日新昌中英文款
图30 威海卫泰利锡店中英文款
图31 威海卫新和成款
图32 威海卫英文款
图33 威海卫文华顺英文款
图34 宜兴紫砂名壶款
图35 新和成中文款
图36 威海英文款
除此之外,英国出版的茶具专题收藏书籍《TEAPOTS BY DESIGN: A COLLECTORS' CATALOGUE 》(茶壶的设计:一个收藏家的目录)一书,也收录了威海锡镶紫砂壶这一种类,作为中国茶壶的代表壶型,且也将锡镶壶的照片设计在了封面当中,对它的重视,我想除了东方文化带来的耳目一新的感受,更要的是锡镶技艺与茶壶融为一体,不但有使用上的厚重体验,还体现了东西方文化艺术视觉上的碰撞。
4 走向世界的老字号
威海卫先后有和成、新和成、合盛、同庆顺、宜信昌等几个厂家生产锡镶产品,其中最大的一家是同庆顺。[6]“同庆顺”号开设于1920 年,是民族实业家、中国钟表制造工业创始人李东山投资开设,由其弟弟李西川掌柜经营,是专门制作锡镶茶具和工艺品的作坊,其产品工艺精湛,华丽美观,兴旺时有二百多工人,在锡镶行业内具有代表性。而戚谷疃村谷宝和的“和成”号却比同庆顺更早,锡镶产品更丰富,技术更成熟。和成后来又分出了新和成,分别以英文“hor chung”和“new hor chung”作为英文印款,两家锡镶特征有所区别,镶制技术却难分你我。和成号早年在壶体包镶文字和荷花,逐渐转向镶龙,在设计构思和技艺上逐渐完善,最终形成了固定的模式,从而引导了整个行业。值得一提的是,从1914 年和成的产品广告中,已经可以看到比较系统的商品营销体系,并形成了锡镶产品推广文字和商标图样。和成的商标是一只站在枝头上的小鸟,周边为英文字样,图案设计简洁,形象单纯,用易识别的形象logo 推广了自己的品牌文化。
锡镶从最初只限于镶制茶壶,扩展到成套的茶具,花瓶、看盘、茶叶罐、酒具、调料盒等品种繁多,成为威海成熟的手工行业,出现了诸多的锡镶字号,除上文提到的“和成”“新和成”“同庆顺”“合盛”等,还可以看到、“德玉”“文华顺”“公益”“日新昌”“仁义士制”“威海卫造”“东山厂造”“威海卫泰利锡店”等款识。不少作坊还为外地客商定做,如上海的时评洋行,烟台、济南、东北地区等地的商号均有外销产品或者行业纪念的定制品。锡镶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达到了鼎盛时期,颓废于解放前,此时期与其他行业一样面临倒闭的境地,后来这门民间工艺又被当成“破四旧”的对象,到20 世纪70 年代末,锡镶业已经绝迹,消失在威海的这片土地。
以新老和成两家作坊为代表,当时生产的茶具主要有两种:五件一套和七件一套的。五件的有茶壶、奶罐、糖罐、白水罐和清水碗。可卖大洋十五元左右;七件一套的是在五件基础上增加咖啡壶和木盘子,这样一套可卖大洋二十二元到二十五元。[7]以当时的生产力,一年可以销售400 套左右五件套,当时在威海的英国人都直接去店里购买,也有送到驻扎在威海湾内英国军舰上售卖的。
5 走出威海的龙图腾
威海锡镶工艺品种丰富,紫砂、陶瓷、玻璃、金属等器物均可,且基本都以龙作为装饰纹样。龙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图腾,人们大都喜欢,但并非那些代表帝王的龙,而是活跃在百姓生活中的龙。因为它的不可逾越性,百姓只能通过隐喻的手法,把对龙的敬重和喜爱寄托在民间故事、山水地名、建筑构件以及有关龙的戏剧、音乐、图画、工艺品中,过年节的舞龙,正月的龙灯,激烈的赛龙舟等,这些龙才是人们喜闻乐见和向往的,通过形象的变异,让龙寄托了百姓的意愿,使它们不与帝王之龙相同、不违背等级观念。锡镶品上的龙多在两侧,呈二龙戏珠之势,塑造的形象或凶猛威严,或者粗憨质朴,造型比例协调,锡片厚度适中,冲打的纹线疏密有致,前后以龙珠、寿字联结,上下用蝙蝠、云纹等固定,经过周身包镶后,锡镶浑然一体,亮灿灿的两条龙和辅助图案给壶体增色,充满了吉祥的寓意,使器物更显华贵。锡镶器皿上的龙有两种,一种是有尾巴的龙,再就是没尾巴的,即民间传说的“秃尾巴老李”,这起源于威海文登的李龙文化让锡镶更具威海特色。这些“龙” 带着威海卫的气息远赴异邦,至今散落在大洋彼岸的各地,若干的锡镶茶具及工艺品依旧存在于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葡萄牙、匈牙利等国家,真可谓是走出了威海卫,足迹大半个地球了。
锡镶产品为什么一直都以龙的形象为主要装饰呢?其中缘由不得而知,但细细品味,龙出现在威海卫的手工艺品上也不难理解:甲午战争后,威海卫又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龙旗降下,米字旗升起,这让原本就亲历甲午之殇的威海人更为痛楚,有谁愿意被异国人统治教化呢!于是人们便把龙的形象浮现于日常生活当中,并打造出了有特别意义的商品。尽管这只是笔者的猜测,但却符合当时威海人的心境。作为“卫城守卫者”不会也不愿意忘掉自己的根本,从中我们看到威海人对龙的捍卫,对龙的固执和偏爱。
龙作为皇权象征时代早已经过去,但龙仍然代表着吉祥,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元素。关于龙的传说,大都被打上中国的烙印。而从威海走出去的那些式样独特、风格迥异的龙,至今依然靓丽美观,它们演绎出了威海的百年精彩——那专注于龙的精神,忠于精心打造的理念,都让这“威海龙”精神百倍、劲头十足,这是威海自己创造的历史价值和人文情怀。
正因为壶身镶制纹样较多的表现为龙饰,因而后来在制作上也形成了“倒龙”、“錾龙”、“镶龙”等生产工序。
“倒龙”是将锡融化,浇铸到刻有龙形图案的石质模具内,从模具倒出来的平板龙仅具有外形,待冷却后再进行下步工序;用专用錾子打上龙角龙须、龙鳞等纹线,称之为“錾龙”。这环节至关重要,线纹打得深浅、粗细、匀称与否都直接影响到龙的外观效果,需要熟练的手工才能做好,然后用铜线嵌打上龙眼,锡龙便生动活现;“镶龙”是在龙的周围配合以钱纹、云纹、结纹、寿字、宝盆等民间吉祥图案相连,经过精心焊接,使龙装饰锡片与壶颈、壶嘴、圈足衔接,附着于壶身,几道工序下来,镶制初具完成。
锡镶茶壶讲究部位合理,锡片厚度适中,造型比例协调,图案美观,主次分明,不仅使茶壶美观增色,而且充满了吉祥的寓意。待完全镶合后,最终的打磨和抛光同样重要,这需要使用北方河边生长的一种水草晒干后擦拭,这样既不伤锡片表面,又能达到光滑、明亮、好看的效果。
改革开放后,个别锡镶老字号的后人重拾旧业,开始了锡镶茶具的琢磨,锡镶业又在威海复产,经过上世纪80 年代、90 年代的延续和发展,这一威海独有的优秀工艺重放异彩,装饰纹样也增加了除龙之外的多种题材,形成了新威海较有特色的出口商品和纪念品。但是当今的锡镶技艺采用的是模具翻模的形式,虽然缩短了劳动时间、降低了产品成本,但却少了往日那繁琐手工打造出来的韵味,更失去了每一锤锤敲打的质朴与珍贵。锡镶工艺的作为威海符号的时代已经过去,但其创造的品牌,却让西方人了解了东方一隅,从威海走出去的那些式样独特、风格迥异锡镶产品,至今依然靓丽美观。威海锡镶演绎出了百年精彩——那只专注于龙的精神,只忠于精心打造的理念,都让这些民间智慧成为威海的骄傲,好在今天的锡镶制作技艺已经成为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且有一部分专营此项目的人正在积极的恢复老锡镶的品质,使其真正的成为代表威海老字号的独有手艺。